3月10日,2025年首批储蓄国债(凭证式)正式发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品种票面年利率分别为1.93%和2%,最大发行额均为150亿元。
“一早(额度)就没了,我们网点一共就几十万(元)额度,一早就被两个客户买走了。”一家国有大行北京某网点工作人员表示。
该大行位于北京核心商业区的一家网点工作人员则透露,该网点国债分配额度一般不会超过100万元,同样是一早三四个客户买了就售罄。
由于凭证式(区别于电子式)储蓄国债只在柜台销售,无法在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购买,有购买意向和购买经验的投资者往往会早早到银行网点排队。不止一位银行客户经理提到,“一些年龄偏大的老人早上四五点就开始排队了”“(国债发行)第一天是8点半开门,很多大爷大妈很早就来排队了”。
因为安全性较高、收益较稳定,加上变现灵活、投资门槛低等特点,储蓄国债“秒光”等抢购现象已不新鲜。储蓄国债尤其受到追求稳健收益的中老年群体喜欢,而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下行,部分年轻群体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晒”起了储蓄国债凭证。
财政部公告显示,今年第一期储蓄国债(凭证式)和第二期储蓄国债(凭证式)发行期为3月10日至3月19日,二者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总额300亿元。其中,第一期期限为三年,最大发行额150亿元,票面年利率1.93%;第二期期限为五年,最大发行额150亿元,票面年利率2%。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可综合回报率、产品特点、自身需求等多方面考虑进行投资选择。有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在储蓄国债额度有限的情况下,如有相应的投资需求,也可以考虑其他存款和理财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