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大多在十元以下的“淘金沙”,商家保证从中可至少淘洗出1—3克黄金。你信吗?
近日,在电商平台上有不少网店在售卖这类所谓的“淘金沙”,不少网友出于好奇购买了,并表示从中确实能挑出金色颗粒,但不确定是不是黄金。有买家发现,购买后不久,商品就下架了。专家表示,里面的金黄色物品可能是黄铁矿。
目前,1克由千足金制成的饰品价格为600—800多元,几十元的网购“淘金沙”就能淘洗出1—3克黄金,单是从成本上看就不合理。商家再怎么让利,也不可能做这般赔本的买卖。若真能如此轻易淘到黄金,商家恐怕早就亲自上手了,而不会靠卖沙土赚钱。如此违背常识的营销,恐已涉嫌虚假宣传。
只是,对这类“一眼假”的套路,仍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上钩。一方面,不排除一些消费者存在投机心理,觉得不妨一试,反正价格不贵,说不定能捡个大便宜。另一方面,与商家的宣传套路有关。商家“可以筛选提炼,体验淘金乐趣”的话术切中了一些消费者“玩玩的心态”,加上“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会二次补发”信誓旦旦的承诺,商家把“一眼假”的买卖煞有介事地包装成了“正经生意”。最后还给出所谓操作说明,让消费者“用盐水浸泡10—29天,再反复淘洗、过滤100次”,这就成功避过了“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平台规则。待到真的发现上当,大多数消费者往往觉得犯不着为了不到十元的事“大动干戈”,而一些商家吸引大量买家后迅速下架的“快闪式销售”,既能规避平台审核,又能制造“紧俏”假象,诱导更多人下单。
针对这种乱象,相关电商平台当然责无旁贷,需对涉及贵金属交易的商家严格审核,利用技术手段监测异常宣传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堵住其中可能存在的监管漏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自身需要擦亮双眼。此前就有“银行土”在网上热销,而今又出现“淘金沙”,可谓套数迭出。天上不会掉馅饼,消费者与其幻想一夜暴富,不如脚踏实地提升自身的创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