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敲碗”一小时,每次花费百余元,你愿意吗?在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不少人已开始尝试。被敲的“碗”,其实是钵,这样的体验被称为“颂钵”。当木质摩擦棒敲响钵体,耳畔传来悠长的嗡鸣声,体验者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甚至进入睡眠状态。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这是借助钵音进行自我疗愈的一种方式。
疗愈市场已是一片蓝海。当下,全球疗愈经济正以每年 10%的速度增长,2025 年疗愈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七万亿美元。其中,颂钵疗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小薇是 90 后,目前供职于一家外资银行。在外人看来,她学历高,有海外留学背景,工作体面,还经营着一份不错的副业,似乎“一切都挺好”。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行业竞争激烈,职场风云变幻,做“陆家嘴都市丽人”没那么容易。
七年前,小薇刚换了新的工作环境,精神压力陡增,体检指标也不太好。为了自救,她开始规律运动、调整作息,也尝试学习心理学,体验冥想等精神疗愈方式。某天,她听同事说起,公司组织了午间颂钵体验课,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一次。
走进房间,能闻到香薰蜡烛燃烧的气味,烛火摇曳,发出暖色的光。“躺在垫子上,钵声响起,身体像被轻柔的水流包裹住,心也静了下来,最后直接睡着了。”小薇说。
告别校园、进入社会后,要找到气场相和、气味相投的小伙伴并不简单。驱使佳佳一次次走进颂钵工作室的原因,除了放松身心,还有对场域和社群的认可。佳佳说,工作室接触到的人,聊的话题更贴近精神追求,比如最近又去了哪条徒步路线,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又或是读到了哪本书很受启发,接下来要看什么演出等。
眼下,入局疗愈这门“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结海提出,年轻群体愿为情绪价值、个人需求买单的同时,也越发注重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更好地抓住目标客群,必须在产品设计和服务规范上下功夫,不能单凭经验做事,更不能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