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长白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圣山,有着广袤的森林、奇特的山峰、无尽的宝藏。在位于长白山西麓的中国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朴素,手中攥着一根绑有红布的木棍,穿梭于云海之中。


采挖野山参是一种在长白山地区传承了 1600 余年的习俗,而长白山采参习俗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古至今,野山参都是中医药学中的贵系药材,长白山独特的地理条件又极其适合野生参的生长,因而就有了靠采挖野山参维系生活的人群。


长白山的采参习俗,拥有着一套古老且复杂的工序:采参人在筹备好物资和人员后便会进山,队伍中会推选出一位经验丰富的人进行总指挥,称为“把头”。人员数量会控制在单数,因为他们认为野山参富有灵性,可以与人相提并论,有着聚单回升的寓意。祭拜结束后,一群人开始行进在山林之中,每人间隔几米,利用手中绑着红布的索拨棍寻找野山参的踪迹。而当听到一声“棒槌”(挖参人发现野山参后说的术语),一切准备就绪后,挖参正式开始。


红绳拴参,这是世代挖参人留下的规矩。他们认为,年龄越久的野山参灵性越强,不用红绳拴住,参是会跑掉的。把头以跪卧的姿态,用手一层一层地清理覆盖在野山参上的泥土。当野山参的芦头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时,把头会拿出专门挖参用的鹿骨签子,继续深挖。这种工具如同探针一般,不仅可以探测出野山参在土里的整体走向,更能保证在挖掘过程中,野山参的整体不会被破坏。


野山参的最大价值就是它的完整程度,哪怕是掉落一根不起眼儿的参须,价值也将大打折扣,所以挖参是一个极其漫长且安静的过程。这份漫长仿佛开启了人与参的世纪对话,这份安静仿佛定格了人与参的转世轮回。


时光瞬息,当采参把头用手托举出野山参时,芦碗上的岁月皮纹中的光泽,身躯里的灵动,属于它的神秘,缓缓展现。


终了,将出土的野山参用苔藓包起收好后,红艳的参籽会再次回归山林。此刻,自然的馈赠变得具象,千年的传承得以绽放。


长白山采参习俗,既是一种工艺的传承,也是一份匠心的守护,其中蕴含的民俗、环保意识、价值认定和传统技能等,极大地影响着抚松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理念,升华为一种独特的人参文化,擘画着参乡抚松时代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