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前 5 月“成绩单”出炉。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保险业经营情况显示,保险业今年前 5 月实现保费收入 3.06 万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 3.77%。今年一季度,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速一度不足 1%。今年前 5 月整体保费实现回暖,是由哪些因素推动?年内保险业经历怎样的变革浪潮?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前 5 月保费收入增长情况呈现出稳健发展态势。赔付支出方面,显示出保险保障功能持续强化。
聚焦于 5 月单月来看,人身险市场上演“规模与质量”的平衡术。新单保费增速持续改善,5 月原保费规模达 3328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 16.72%。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人身险新单保费持续改善,显示市场需求逐步释放。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人身保险公司 5 月单月保费激增,源于保险市场预估下一步人身保险定价利率下调,从保险代理人和保险消费者两端共同发起的“炒停售”行为。
金融监管总局同时还分别公布了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经营情况。
对于财产险公司而言,今年前 5 月保费收入7805 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 5.22%。车险保费占比仍居高位,保费收入为 3720 亿元,同比增长 4.4%。
从非车险领域的健康险、意外险保费收入情况来看,两大险种分别实现9.57%、12.55%的同比增长,保费收入分别为 1435 亿元和 241 亿元。无论是人身险还是财产险领域,今年以来均处于持续变革的浪潮之中。
对于人身险领域而言,“离预定利率下调还有多远”这一疑问时刻在保险业上空“盘旋”。近日,有险企将旗下一款分红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从市场普遍的 2%上限下调 50 个基点至 1.5%,较当前市场主流水平明显“缩水”,打响了预定利率下一阶段调降的“第一枪”。
政策层面,为防范化解低利率市场环境下潜在的保险行业利差损风险,监管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顶层设计层面定调鼓励浮动收益型产品,为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基于此,中国人寿今年 4 月发布行业趋势展望,其中包括浮动收益型产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各险企为应对利差损风险,加大浮动收益型产品开发力度,同时在销售领域积极推进渠道转型,使得保险代理人质态大幅改善,分红险销售能力将显著提升。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前 5 月,保险业在稳健增长的同时,结构持续优化,保障功能不断增强。未来,随着行业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财产险和人身险市场将呈现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