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意十足的主题展区到全域联动的分会场,从非遗工坊飘出的墨香到数字屏幕跃动的光影,从图书展销现场到文旅融合动线……5月19日,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以“破圈”之姿惊艳收官,线上线下参观人数450万人次,总交易额达2.34亿元。


作为东北三省一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区域品牌文化盛会,2.0版本的东北书博会如何再度续写“一本书”带热“一座城”的书香故事?如何持续打造成为阅览东北、读懂吉林的“文化新名片”?透过三组密码,解码“书博2.0”。


“展会+”密码:从单一展示到全域联动


三万平方米主会场策展面积,比去年直接扩容近50%;18个分会场覆盖吉林省12个市(州)、县的新华书店,吉林省自然博物馆、长春市文庙博物馆等五个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长春文旅IP“这有山”商业综合体;十余个线上直播渠道,满足域内外读者“云逛展”需求——与首届相比,本届书博会实现了展会的全面扩容提质,立足“一核多点、全域沉浸、辐射全国”的立体格局,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线上线下相互共融的图书交易网络。


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12家新华书店子公司分会场依托地域特色与门店风格,各自构建起多元阅读场景,并以丰富活动为读者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这种主、分会场的联动,变‘坐家等读者’为‘主动迎读者’,不仅扩大了东北书博会这一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更有力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本届书博会分会场的重要一类,博物馆分会场将图书与文物、历史结合,让观众在历史场景中感受文化厚重感。“长春市文庙博物馆与新华书店携手合作,于孔子书院一楼展厅共同打造了一场主题书籍展览。展览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通过书香氛围营造沉浸式文化空间,增强参观互动性。通过文博机构的历史积淀与新华书店的资源整合,探索‘文化+阅读’的新模式,助力公众在书籍中触摸历史、在阅读中传承文明。”长春市文庙博物馆馆长王洪源表示,这种独特的“书博会+博物馆”模式,让参观博物馆的观众在感受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还能现场选购心仪图书,在书香与文物之间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实现文化传承与阅读推广的完美融合。


“阅读+”密码:从传统阅读到多元“悦读”


本届东北书博会规划了四大主题展馆——汇集特色精品的全国出版展馆、包罗各类图书的书香山海展馆、彰显地域文化的文产非遗展馆、推进产业交易的馆藏交易展馆,聚焦购书、阅读、逛展、交易不同需求,并设置主题出版展区、东北销售区、文产非遗展区、旧书新知(东北专场)展区等12个展区,以策展形式的革新,构建阅读服务新范式。


在主题出版展区,吉林出版集团出版物管理部副部长陈晴表示,作为东北文化气质的展示窗口,今年主题出版展区单独开辟“三省一区优秀出版物”展陈空间,集中展示三省一区出版的百余种精品出版物。“此外,我们聚焦重大主题,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6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大节点,展示全国参展单位精品出版物约900种,以精品图书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时代精神,让读者在文字中感受历史厚度与家国情怀。”


走进首次设立的“旧书新知”展区,古籍旧书、名家墨迹手稿、特装书、签名钤印书等近千种展品,让人仿佛打开了“时光盲盒”。“没想到在书博会上还能看到这些‘宝贝’。”长春市民马先生指着展柜里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兴奋地说,“这些具有收藏价值的版本平时很难见到,这次逛书博会不仅体验了阅读的快感,更能领略‘淘宝’的乐趣。”


除了各个展馆的精彩内容,数字技术的融入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在超星集团展区,知识问答、书籍推荐、“云游”吉林、非遗技艺学习、电子书流转等众多功能都可以利用屏幕实现,吸引众多参观者体验感受。


“文化+”密码:从书香盛宴到跨界融合


不止有书,不止于展。在做好图书展销基础上,本届东北书博会通过“书博会+非遗”“书博会+研学”“书博会+旅游”“书博会+博物馆”等创新形式,打破产业边界,推进“文化+”相关产业全面联动,以文化“种草”,让产业“生花”。


在非遗展区,松花石宫廷御砚、松花石雕刻的昆虫、松花石上篆刻的书法作品等外观精美、技艺精湛的松花石展品惊艳亮相。彭祖述艺术馆馆长张家宁表示:“这次展会不仅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欣赏到吉林瑰宝松花石,更为松花石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除了“书香”与“石韵”的嫁接,这种“文化+”的跨界融合模式已融入书博会各个展区。在吉参专区,吉林省11家企业携227款人参产品及多本人参主题书籍集中亮相。首次参加东北书博会的珲春华瑞参业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人参芦荟胶、人参护肤品等数十种日常生活产品。“通过书博会,我们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人参感兴趣。作为新一代人参从业者、热爱者,我们会不断努力研发出受到当下人们欢迎的产品,把人参产业做好并传承下去,为吉林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助力。”该公司副董事长金玉娇说。


而立足“书博会+文旅”的产业融合思路,本届东北书博会更是首次实现书博会与所在区域文旅行业的双向互动。展会期间,面向书博会读者和研学团队推出超值门票优惠,邀请全国读者尤其是东北三省一区大学生到吉林省逛展、研学和旅游,通过品牌展会为景区引流,同时又为书博会购书读者提供增值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跨界双赢。“第二届东北书博会的举办,不仅促进了知识、资金、人才的跨区域流动,更将图书交易与旅游、乡村振兴等战略结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师边清音认为,这极大推动了文化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为繁荣东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养分。


这场“书博2.0”的创新实践,本质上是一次对区域文化生命力的深度激活。它以“展会+”的立体布局,打破了传统展会的物理边界,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以“阅读+”的多元场景,折射出新时代阅读生态的重构,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以“文化+”的跨界破圈,彰显东北文化产业的觉醒,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注入温润而持久的文化动能。


回望本届东北书博会,它早已超越了展会的范畴:它是映照出东北文化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的镜子,是连接起传统与现代、阅读与生活、文化与产业的桥梁,更是用“一本书”作为撬动一座城、一个区域的支点。这场关于文化的壮丽叙事,并没有随着本届东北书博会的闭幕而进入终章,全新的篇章已经翻开,书写的是更辽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