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吉林长春启幕。在展会文产非遗展馆的“吉参专区”,吉林省11家企业携227款人参产品及多本人参主题书籍集中亮相。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AI大模型,从古籍出版到数字化新零售,勾勒出吉林人参产业的多元图景。


在吉林省宣上医长白人参产业有限公司展区,《野山参鉴别与应用》《九种体质与人参膳食》《中国人参食谱》等新书引发关注,从乾隆年间的参鸡汤配比到现代低糖人参糕点的制作图解,翔实的图文吸引不少食客驻足。同时,企业展出的人参养生组方、古方和项目专利也引得众多观展者观看和拍照。


不远处,长白山皇封参业展台前的人参产品琳琅满目,红参、紫红参、野山参、西洋参、人参药品、人参化妆品……吸引观展者纷纷围观。除产品外,企业还展出了被评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曾荣获第39届尤里卡世界博览会金奖的“皇封参加工工艺”流程,引得围观人群啧啧赞叹。


“机器人能科普人参知识,甚至能提供科研支持!”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展出的“参话”人参大模型,让观展者与从业者都眼前一亮。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助理闫天昊介绍,“参话”人参大模型是全球首款基于人参相关研究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模型通过整合吉林大学近80年的人参相关科研成果、学术资料,建立专业知识库,涵盖人参种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市场分析等多个维度。通过人参大健康智能体深度融合“参话”人参大模型、智能机器人以及远程医疗与康复技术,以“健康入户”方式推动人参产业升级与普惠医疗资源下沉,打造“科技+健康”的创新服务生态,助力医生作出更科学的治疗决策,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从泛黄的古籍到闪烁的数据屏,从蒸参铜锅到冻干生产线,本届书博会的人参展区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吉林人参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书写着“吉字号”从传统资源到新质生产力的转型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