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是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模式的构建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一环。本文总结了秦皇岛市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五种模式,每种模式都选取了秦皇岛市典型村并介绍其主要做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模式的四种实现途径,进而提出进一步发展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秦皇岛市;集体经济;模式分析
秦皇岛市近年来一直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制度设计、人才培养、组织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将有助于实现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其他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秦皇岛市农业概况
秦皇岛市位于我国河北省境内,是我国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秦皇岛市现辖海港区、抚宁区、山海关区和北戴河区四个市区,昌黎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三个县以及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现有226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82万亩,农作物耕种面积330万亩。由于秦皇岛市地貌类型多样、自然资源丰富,所以形成了多个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包括以旅游观光为主的休闲农业产业,以特色果品(樱桃、山楂、板栗等)、蔬菜(旱黄瓜、食用菌、马铃薯等)、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以毛皮动物养殖、肉鸡肉羊为主的畜牧业和以葡萄酒、粮油加工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现秦皇岛市拥有七个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一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目前,全市正在大力打造特色农业、质量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科技农业,全市农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
二、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概况及发展模式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秦皇岛市于2021年印发《关于开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行动指南。各级政府下发了深入摸排农村集体经济实际情况、开发盘活集体现有资源、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强化政策扶持机制和党建引领机制等重要任务,坚持统筹推进、落实组织保障,推进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截至2021年,秦皇岛市2288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以及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并实现集体年收入一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年收入五万元以上村占比约90%[1]。
秦皇岛市通过利用特色农业产业、政策优惠以及自身资源,形成了以下几种典型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一)产业带动模式。产业带动模式一般应用于秦皇岛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产业带动模式的具体做法主要是综合考虑村庄区位、资源禀赋等条件,立足村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并取得经济收益。其中,经营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的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通过党支部组建农民股份合作社或与大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合作,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种植农产品获得收益;经营乡村旅游业的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通过与旅游开发企业进行合作,集体提供旅游资源、企业提供资金和管理,通过分红的方式取得收益。该种模式下,较为典型的是北戴河区北戴河村。该村通过“村企共建”的方式,与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旅游业和种植业项目开发,发展特色旅游、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统筹发展集体经济,对组织领导班子实行企业化管理。此模式有力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激发了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使村集体和农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二)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模式又分为土地流转型和土地开发型。土地流转型指的是集体经济组织协调村民将其承包的土地集中流转或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流转给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通过收取租金、红利、土地流转费或服务费的方式获取村集体收入。土地开发型指的是通过党建引领、村企合作、多村联合等方式,将集体荒地、林地、山地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发展休闲旅游、设施农业、光伏产业、特色农产品种植业等项目,实现盈利。该种模式下,较为典型的是海港区石门寨镇柳条庄村。该村通过将130余亩土地流转给当地的种植大户成立蓝莓种植基地,使农民获取租金取得收益。同时,农民也可以去蓝莓基地打工,从而取得劳动报酬,增加收入。2021年,柳条庄村又开始将产业链条进行延伸,发展蓝莓产品加工业,并带动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低收益农作物改成经济作物。如今的柳条庄村瓜果飘香,农民富足,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资源盘活模式。资源盘活模式指的是在明晰集体产权的基础上,规范集体“三资”管理流程、整合集体闲置资源或低效利用资源,挖掘资源潜能,对其进行合理经营和有效利用,从而增加村集体收益,促进村集体经济高效发展。资源盘活模式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进行:一是充分利用并规范管理闲散耕地、林地、荒地等土地资源,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收益;二是将集体拥有的闲置资产进行变卖或出租,增加集体收益;三是将村集体的资源进行统筹调配,建立厂房、商贸市场和仓库等进行经营,收取租金或服务费,实现创收。该种模式下,较为典型的是北戴河新区西陆庄村。该村以经营花卉苗木为主导产业,除了建立花卉生产基地外,还大力推广“四旁”种植,即充分利用路旁、渠旁、沟旁、宅旁的闲置地段植树造林,增加集体收入。与此同时,西陆庄村还对“四旁”的产权归属进行明确界定并进行统一规划和经营,在保持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的前提下,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繁荣发展。
(四)生产服务模式。生产服务模式指的是在村级党组织的牵头下,与企业、合作社等组织形成各类合作组织、行业协会或直接成立村办企业、合作社,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包括信息咨询、技术资料支持、品牌运营建设等服务,通过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该种模式下,较为典型的是北戴河区刘庄村。该村党支部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有以下三种做法:一是“支部+协会+家庭旅馆经营户”模式,党支部建立家庭旅馆协会,对分散经营的家庭旅馆进行统一管理。二是“支部+公司+出租车运营户”模式,村民集资入股建成客车运营公司,经营旅游客运服务,解决了近百人的就业问题。三是“支部+市场+个体工商户”模式,对市场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该村党支部“三管齐下”的经营方式促进了村集体产业规范化运营,提高了硬件条件,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五)股份合作模式。股份合作模式指的是通过积极推动集体股份制改革,让资源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股份合作模式有两种途径,一是以共同集资的方式成立经营主体或将资产资源作价入股给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采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对特定项目进行投资,取得收益。二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整合现有资源形成股份合作社,通过发展种养业、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获得收益。该种模式下,较为典型的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孟营村。该村通过村民集资入股、终身分红的方式,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农贸市场,并由物业公司提供集中托管服务。此举不但使集体和村民增加了收入,解决了村民就业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小摊贩占道经营、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目前,该市场成为秦皇岛西部地区最大的农贸终端市场。
三、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分析
总结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发现,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经营实现途径大致分为以下四种:“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型、“多村抱团”型、“村企合作”型和“党建引领”型,其中应用最广泛、涉及面最广的途径为“党建引领”型。“党建引领”型具有受区位、资源限制小,社会效益高,典型性强的优势,但对领导班子的要求较高,需要一批懂经营、会组织、有魄力的“领头雁”带领党组织构建适合本地区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型经营方式具有经营效益高、产业带动强的优势,但对区位资源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支撑,同时需要具有一定能力的经营管理组织来进行运营和管理工作。“多村抱团”型可有效解决产业经营规模小、集体组织力量弱、产业带动不强等问题,但与此同时,需要对多村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与管理,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与明确的产权归属。此外,抱团成员不可控因素较高,经营风险较大,需要建立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保障集体经济模式的顺利运行。“村企合作”型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强、资金充足、收益高的优势,但该种途径对环境资源要求较高,且存在一定风险。
对集体经济发展五大模式和其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集体经济经营模式的发展离不开政策、人才、产业、制度的支撑。秦皇岛市现行的农村集体经济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对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思维较传统。二是盈利能力有限。目前来看,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模式更多是依靠土地租金、财政拨款和服务费用获得收益,这种模式虽然风险较小,但造血能力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三是人才短缺,尤其是在资源匮乏、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地方。四是组织职责不清晰,制度不健全。在村级组织职责“一肩挑”的政策下,极大促进了村级组织领导能力的提升,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凝聚力,但与此同时,也容易出现职责混淆、顾此失彼、账目不清的现象。此外,部分集体经济组织没有落实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构建和发展。
四、秦皇岛市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展望与建议
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运营不能固守陈旧单一的思维和模式,而是要根据产业发展、环境变化等要素不断创新。现结合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特征和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引进人才。结合全国范围内集体经济的实践和我国政策导向以及集体经济特点来看,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的发展仍是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最有效的形式。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都将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发挥巨大作用。所以,秦皇岛市各级党委要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一批高素质领导班子并加强思想教育和相关知识培训,建立严格的纪律制度和考核制度,全面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同时也要积极引入外来人员参与集体经济的发展事业,建立相关的人才引进制度,选派高素质人才(如大学生村官、退役士兵、新乡贤等)加入农村领导班子。
(二)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加强造血功能。产业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核心,是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首先,可通过建立村办企业的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经营利润。其次,要对市场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对品种进行及时选育和改良,调整产业结构。最后,对休闲旅游业要积极吸取经验,结合游客喜好和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旅游项目,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三)提高创新思维,探索发展新模式。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思维的建立,需要集体经济组织积累大量经验、经历充分调研,并学习先进地区的最新模式,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所以,建议政府加强村集体领导班子的培训工作,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引导他们对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
(四)强化组织能力,健全管理制度。解决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交叉带来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制度,明确组织内部人员的权利与责任,将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账目和财产分开管理。与此同时,要及时落实政务公开,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接受广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监督。
参考文献:[1]吴泽华.浅谈山阳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J].全国流通经济,2021(1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