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5日 星期日 农历八月十四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雕塑无界·青春无限”主题活动开展
时间:2025年08月21日
  8月16日,长春世界雕塑园迎来一场以“雕塑无界·青春无限”为主题的艺术盛宴,这场由吉林省长春市多部门联动打造的文旅活动,以雕塑为媒介,串联起艺术、音乐、市集与多元文化体验,让市民游客感受到长春的艺术脉搏。 艺术嘉年华:美育课堂在雕塑园延伸  上午9点,长春市教育局主办的艺术嘉年华率先拉开帷幕。在木管四重奏《我心永恒》的悠扬旋律中,中学生们的目光紧随演奏者的指尖移动;在街舞《少年志》的动感节奏里,少年们用肢体诠释青春的张力;在民族舞蹈《绢花》的翩跹舞步间,传统与现代交织出独特的韵律……这场融合了15个节目的演出活动,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是长春市教育局“美育浸润行动”的生动体现。  此次活动以沉浸式美育课堂为理念,依托雕塑园的艺术资源,推出了四大特色项目,即组建“馆校合作”联盟,开展雕塑研学与陶艺实践;在公园开设户外写生课;定期举办学生艺术展演;引入街舞、啦啦操等体育艺术融合项目,让美育不止于课堂,而是成为学生感知生活、表达自我的方式。  夜幕降临,和平广场的舞台被灯光点亮。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的“潮流引力”青年音乐会准时开场,长春OK乐团以一首《甜甜的》点燃全场。这场音乐会涵盖摇滚、民谣、说唱等多种风格,通过音乐与雕塑的跨界融合,为园区注入青春气息。 深度互动体验:从观赏到对话解码艺术  在长春雕塑博物馆内,长春国际雕塑研究院的创作展集中呈现了青年艺术家的精品力作,金属的冷峻、石材的厚重、陶土的温润在作品中交织,折射出青年雕塑家的独特表达。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内,非洲艺术展示与“对话非洲——非洲人讲非洲艺术”活动相映成趣。非洲学者现场讲述非洲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艺术赏析,拉近游客与非洲文化的距离;热烈的非洲歌舞,以青春视角重新诠释古老艺术,通过跨文化对话,构建起一座连接东方与非洲的艺术桥梁。  在雕塑体验馆一日两场的雕塑艺术课堂里,青少年们在专业美术师的带领下学习绘画、塑形,用双手赋予泥巴生命力,在创作中培养审美感知与创新思维。长春雕塑博物馆内,长春国际雕塑研究院创作互动体验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驻足。艺术科普教育实操体验活动是长春世界雕塑园的独特品牌,集合长春世界雕塑园与长春国际雕塑研究院雕塑、书法、国画等领域的专业力量,集“观赏、学习、实践”于一体,让参与者深度接触多元艺术形式,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将奇思妙想化为立体形态,实现“艺术从殿堂走向大众”的跨越。  雕塑艺术衍生品市集上,融入雕塑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对话雕塑——致敬经典互动表演”更是让年轻人参与其中。表演者通过肢体的复刻、情感的呼应,解读雕塑背后的文化符号,让经典雕塑“活”起来,实现人与雕塑、经典与当下、艺术与生活的对话,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与艺术精神的思考。 专业交流引领:多元视角深化理解  名师讲堂里,观众与艺术大师面对面,聆听国内外艺术前沿理念,带领观众领略艺术风采。“雕塑人话雕塑”以罗丹广场、长春雕塑艺术馆等六个点位为阵地,分时段开展专业讲解,有针对性地让游客直观了解雕塑的制作工艺、创作背景、艺术手法以及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等。  活动中,艺术家、学者、雕塑专业者与市民共同交流、互动,从创作理念到城市雕塑的公共价值,从艺术鉴赏到文化传承,多元视角的碰撞让雕塑艺术与城市发展、市民生活的联系愈发紧密。游客不再是单纯的“观赏者”,而是能逐步成为“文化解码者”。当雕塑的“无界”之美遇见青春的“无限”可能,不仅为市民留下了难忘的文化记忆,更在城市的文化土壤中播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
“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肖建波:科技赋能黑土地 匠心耕耘中国粮
时间:2025年08月21日
  在吉林市永吉县广袤的黑土地上,九月丰家庭农场的水稻试验田宛如一块巨大的调色板,1700多个水稻品系在这里竞相生长。农场负责人肖建波,这位与土地相伴三十余载的“老农人”,近日被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授予 “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殊荣。从乡土专家到全省十佳,肖建波用科技为笔,以黑土为卷,书写着新时代农业的创新答卷。 科研平台扎根黑土 良种培育筑牢根基  2016年,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试验站在九月丰家庭农场挂牌成立,进一步筑牢良种培育的根基。彼时的肖建波已深耕田间二十余载,深知“好种子是丰收的底气”。试验站配备智能催芽车间、自然风烘干塔、种子保鲜库等先进设施,形成集科研、中试、推广于一体的创新体系。几年来,肖建波带领团队试验示范水稻品系、品种,筛选出隆优619、隆优649等优质品种,并通过国家审定,为水稻种植提供了更优质的选择。这些良种不仅在试验田表现优异,更通过“试验田—大田”直通机制,推动周边万亩农田实现品种升级。 功能稻米精准发力 健康理念引领变革  面对消费升级,肖建波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对功能米的需求。他带领团队聚焦“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开发出九月翡翠、九月黑香糯、九月胭脂、九月软香、九月黑铁、九月紫香等特色稻米品种。这些稻米营养成分高,富含膳食纤维、花青素、钙、铁、锌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钙、铁、锌含量是普通稻米的几倍至十几倍。此外,农场还研发出适合三高人群的低糖低脂稻米,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健康需求。研发过程充满挑战:首批高钙米因口感粗糙市场遇冷,团队引入食味值检测仪,历经137次配比调整,最终培育出食味值达85分的九月软香。如今,功能米已形成母婴营养系、老年健康系、特殊膳食系三大矩阵,售价较普通稻米高出5-8倍,成为高端市场的“宠儿”。  肖建波的科研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农场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增收致富。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周边农户纷纷采用农场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实现了增产增收。此外,农场的科研创新成果还推动了吉林大米产业的升级发展,提升了吉林大米的整体品质和品牌形象。 智慧农业重塑生产 生态循环提升效益  走进九月丰农场,科技感扑面而来: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虫情动态;无人收割机按预设路线精准作业;稻蟹共生区实现“一水两用”,化肥用量减少40%。肖建波构建的“智慧农场”模式,让传统农耕焕发新生机。智能育秧区的60栋温控大棚,通过补光系统保障秧苗均匀生长;秸秆加工成饲料直供乳业,牛粪经无害化处理还田,年消化秸秆3000吨;稻渔共生区里,蟹苗在稻荫下蜕壳,鱼群在循环水道游弋,形成立体生态链。这套体系使亩均效益突破万元,农场获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其“云端种田”模式已在吉林省17个县市复制推广。三产融合延伸链条 惠农富民共享红利  肖建波深知,现代农业的核心是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他创新“村企合作”模式,通过“土地入股+技术托管”带动50户脱贫户年均分红4000元,安置300名农民转型为“农业产业工人”。农场打造的研学基地、稻田庄园、加工中心,形成完整的三产融合闭环:研学学生通过VR体验“一粒米的旅程”;游客在稻画迷宫拍照,品尝九月紫香饭;低温碾磨的稻米直供“袁氏国米”连锁店,碎米酿造的清酒出口日韩。这种“农田变场景”的模式,使农场年接待研学学生2万人次,农旅带动周边民宿增收300万元,真正实现了“造血式”乡村振兴。 政企协同打造品牌 吉林大米走向全国  “从品牌打造到标准制定,粮储局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谈及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支持,肖建波充满感激:在“吉林大米”品牌矩阵战略下,粮储局不仅指导建立功能稻米质量标准体系,更通过农博会、省外推介等平台强力推广。“被评为‘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这份官方认可让我倍感责任。”肖建波说。如今“袁氏国米”品牌依托科研优势,打造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农场获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粮储局推动下,吉林大米分级分类体系日益完善,功能稻米作为市场新宠,正重塑“吉林大米”科技、健康、高端的品牌形象。  作为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的杰出农场主,肖建波自1992年从事农业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多年来,他凭借对大米产业的深刻理解与不断追求,引领农场在科研创新、品种改良、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以卓越的领导力和市场前瞻性,推动了农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为吉林大米产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位脚沾泥土的全国十佳农民身后,是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坚实支撑;在他脚下,是覆盖五千亩的智慧农田;在他眼前,是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图景。这片黑土地正见证着一位新农人用科技与匠心讲述的中国粮食故事。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从粮仓到餐桌,肖建波正用初心和坚守,书写着中国现代农业的未来答卷。
“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雪饼猴”王庆峰:以流量为墨、米香为笺,书写吉林粮食品牌发展新篇
时间:2025年08月20日
  长白山下的稻穗饱满低垂,松花江畔的玉米金黄馨香,吉林大地上,“吉字号”粮食正借助品牌之力,以崭新姿态走向全国。在这片孕育了优质吉林大米和吉林鲜食玉米的沃土上,“雪饼猴”王庆峰深耕流量经济,赋能品牌传播与推广,推动吉林大米“白金名片”和吉林鲜食玉米“黄金名片”家喻户晓。在近日由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的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评选中,王庆峰荣评“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这位深谙流量密码的推广者,用镜头记录米香,用互动连接产销,在传统农业与现代传播的交汇点上,写下了属于新时代的粮食品牌故事。 流量破圈:“吉字号”粮食产品走进千万屏幕   “一条视频157万次浏览,不是偶然,是吉林大米本身就该被看见。”谈及自己那条火爆全网的长春大米推介视频,王庆峰眼中闪着光。拥有 259.8 万粉丝的他,利用自身流量优势,结合西游文化,通过趣味讲解将吉林大地的米香传递给屏幕前的观众。他走进田间地头,和米农们近距离互动,展现吉林大米和吉林鲜食玉米最真实的生长环境、收获以及加工全程,让吉林粮食的“双金”品牌越发响亮。 直播搭桥:优质产品丰盈百姓餐桌   2024年10月,“雪饼猴”王庆峰在长春市粮储局的带领下,以粮食品牌推荐官的身份,联合权威平台一同走进武汉,推介长春大米和鲜食玉米,助力参加活动的16家龙头企业的好品好物与长春“双金”优品实现品牌跃升、走进万家餐桌。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结合趣味互动与品鉴,促进米企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此外,推介会期间,“雪饼猴”还化身齐天大圣孙悟空为武汉和全国人民带来精彩演出,现场与大家交流互动,在抖音平台上直播介绍长春大米和长春鲜食玉米,加深公众对吉林优质农产品的了解。  通过全程图文、互动讲解、视频直播等多位一体传播方式,“吉林大米绿色生态”“鲜食玉米现摘现发”的标签,深深烙印在武汉乃至全国观众的心中,也让吉林大地的好产品真正走出去,成为越来越多百姓的餐食首选。 步履不停:持续讲好吉米金穗故事   获评“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后,王庆峰的日程更满了。“这不是终点,是新起点。”他计划拍出更多内涵丰富、展现吉林粮食品质、在互联网上受欢迎的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吉林大米和吉林鲜食玉米的魅力。“要让大家提到吉林,就想到香喷喷的大米、甜丝丝的玉米,更想到这片土地的匠心与活力。”他的努力,恰与吉林粮食品牌建设的步伐同频共振。吉林品牌大米与品牌鲜食玉米“齐鸣双响”,而王庆峰正是这“双响”中的生动注脚。从单条视频的浏览量,到武汉直播的销售额,再到未来吉林粮食品牌的宣传计划,王庆峰以流量为墨、米香为笺,书写着吉林粮食从“种得好”到“卖得好”“效益好”的跨越。  松辽平原的风吹过稻田,带来新一季的丰收预告。“雪饼猴”王庆峰的“镜头”已经架好,下一个故事,正要开始——那是关于黑土地的馈赠,关于匠心的传承,更关于吉林“双金”品牌香飘更远的未来。
“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罗凤魁:心系田间地头,货通四海九州
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松辽平原的稻浪翻涌着金色希望,吉林大地正书写着现代农业的崭新篇章。在这片被黑土地滋养的沃野上,一位身兼吉林省人大代表、电商先锋与农业匠人的追梦者——罗凤魁,以其十七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成为“吉林大米”品牌崛起的生动注脚。近日,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授予其“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殊荣,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一部融合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营销思维的奋斗史诗。 洞察市场商机。从互联网中寻找突破口   2007年深秋,一单跨越千里的网络订单,为罗凤魁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彼时从事传统贸易的他,敏锐捕捉到互联网经济的曙光。“当收到人生首单网购包裹,我意识到虚拟空间蕴藏无限可能。”   这位来自吉林抚松的汉子,毅然放弃稳定业态,于2008年3月8日创立淘宝首家“东北特产”网店,开创区域农产品触网先河。他的选品策略极具前瞻性:依托长白山资源优势,利用大学旅游专业所学,精准锁定蘑菇、木耳、人参等特色产品,成功避开同质化竞争。他紧随电商生态迭代:从淘宝店升级为天猫店,从PC端拓展至移动端,精准把握流量脉搏。2016年淘宝直播一推出,他即敏锐入驻,成为首批农产品直播“拓荒者”。回忆直播首秀仅4人观看,罗凤魁坦言:“我的形象不出众,也没有才艺,如果我都能把这个产品卖出去,那这个行业就可以做了!”正是这份执着,支撑他在两年内完成600场、日均8小时的直播马拉松,硬生生为农产品闯出一条直播新路径。扎根黑土直播,匠心演绎“吉林味道”   “要做就做最懂吉林农产品的人。”罗凤魁走遍省内各大产区,将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截至目前,累计发布近千条“吉林大米”相关短视频作品,开展百余场“吉林大米营销推广”直播,以达人视角深度讲解大米全链路品质内核,构建销售矩阵,获千万粉丝认可;所在机构合作达人1826人,累计粉丝超5000万,内容总播放量超700亿,其个人账号粉丝超1200万、播放破百亿;首创“吉林省农产品头部主播矩阵化推广”模式,带动合作米企年销量翻倍,助农增收覆盖全省。这些令人震撼的数据,是他“心系田间地头,货通四海九州”理念的极致实践,这位千万粉丝主播化身吉林农特产品“代言人”,将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等推向全国。 严守品质生命线,守护“吉林大米”金字招牌   在罗凤魁心中,好米不仅是种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他高度赞誉吉林省粮食系统的科学管理体系:“从选种到田间管理,从收割、储运到加工、包装,全程严格标准。粮储部门的专业监管,是我们从业者的坚实后盾。”这份对品质的敬畏,转化为对供应链的严苛把控——坚持选用当季新粮,采用低温加工工艺,最大限度锁住大米营养。   品质坚守换来的是消费者的深度信赖。其直播间1200万粉丝中,80%成为吉林大米的忠实拥护者,复购率远超行业均值。“许多粉丝告诉我,孩子的第一口辅食就是吉林大米的米油。”这些温情反馈,让这位工匠深感肩头责任之重。薪火相传育新农,擘画产业升级新图景   荣膺“十大制米工匠”,罗凤魁思考更深的是传承与突破。“奖项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他计划建立青年创客孵化基地,倾囊相授电商经验。其设计的培训课程,既有短视频拍摄、直播运营等实战技巧,也涵盖农产品知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内容。   对于吉林大米的未来,罗凤魁蓝图清晰:“要讲好三个故事——黑土地的故事、农人的故事、匠心的故事。”他倡导年轻从业者深入田间,利用好互联网短视频工具,记录真实农耕场景、挖掘传统智慧,把吉林的好产品推广出去。在他的构想中,吉林大米未来不仅要卖产品,更要传递文化、提供体验,让消费者通过一粒米触摸吉林农业的脉动与灵魂。 政企协同强品牌,共谋产业融合新篇章   罗凤魁的成长轨迹,恰与吉林省粮食产业发展战略同频共振。近年来,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着力构建“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四位一体体系,为吉林大米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此框架下,以罗凤魁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良性生态。   作为吉林省人大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罗凤魁积极推动跨域合作:携吉林鲜食玉米走进新疆兵团,引进新疆优质大枣反哺吉林市场。在援疆政策支持下,他开创“边贸+电商”新模式,实现两地农产品优势互补,拓展了产业协同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站在新起点,罗凤魁目光投向更远方。本届农博会上,他作为主力主播推介吉林大米新品。在他看来,每一粒吉林大米都承载着农业现代化的使命,每一次直播都是向世界展示黑土魅力的窗口。从淘宝小店到千万粉丝直播间,从传统粮商到新电商领军人,罗凤魁用十七年光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制米工匠”的丰富内涵——他背后,是吉林省精心构筑的粮食全产业链;他前方,是乡村振兴战略铺展的壮阔图景。这位黑土地上的追梦人,正以匠心为笔,以沃土为卷,续写着中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华彩篇章。
“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林秀云:以科研匠心铸就吉林大米品质传奇
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在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近日举办的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评选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林秀云凭借深厚的科研积淀与丰硕成果,当选“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这位扎根水稻育种领域三十余载的科研工作者,用一粒粒饱满的稻种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让吉林大米的醇香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十载育种路:在实验室与田间的坚守   1986年,林秀云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与水稻育种结下不解之缘。1997年调入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后,她愈发意识到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开启了边工作边攻读硕博学位的历程。“水稻育种是慢功夫,一个新品种从培育到推广,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剑。”林秀云坦言,年复一年的杂交组合配制、低世代育种材料选拔、高世代材料鉴定,考验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是持之以恒的坚守。   2005年,林秀云带领生物技术育种团队,创新采用“不饱和回交与定向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吉粳809、吉粳811、吉粳351、吉粳575等多个优质水稻品种。这项技术通过独特的分离群体构建方式,保留一定籼稻成分以提升产量,同时保留大量粳稻背景,解决了籼粳杂交后代育性差、抗冷性弱等难题。   其中,吉粳809堪称技术突破的典范。其稻瘟病抗性比传统品种吉粳88提升了4个等级,区域试验中增产点比率达100%,百亩连片实测亩产达795.3公斤。更难得的是,它的整精米率显著高于普通品种,让农民每斤稻谷能多卖0.05-0.1元。“看到农民丰收时的笑容,所有的熬夜、蹲田都值了。”谈及成果,林秀云的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从实验室到田间:让好种子结出致富穗   科研的最终价值在于应用,如何让新品种走出实验室,在田间地头生根结果?林秀云探索出“示范基地+全链条服务”的转化路径——在水稻主产区建立示范基地,组织育种家、农技专家、营销人员等专业团队献计献策,邀请种粮大户、合作社成员、种子企业代表参加现场培训与观摩会,“我们不仅要给农民好种子,更要教会他们种出好水稻。”她解释道。   这种模式让科研成果快速落地。吉粳351适合直播稻种植,节省劳动力成本;吉粳575凭借优良食味,斩获吉林省第十届优质食味水稻鉴评会金奖和中日优质食味米鉴评会“最优秀奖”。截至目前,这些品种已累计推广近千万亩,通过与亨达种业、益德堂等企业合作,真正实现了让科研服务于产业。   林秀云深知,从科研成果到市场产品,需经历品种创新、种植、加工、品牌营销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她举例说,吉粳809的推广就联动了加工企业,其高整精米率大幅提高了加工企业效益,形成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格局。 工匠荣誉背后:科研与使命的共振   此次入选“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林秀云认为科研成果在评选中占比达70%。“这份荣誉是对团队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她强调,育种科研既要扎根土地,又要仰望星空。多年来,她带领团队承担9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用数据诠释着科研人的严谨。   结合此次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对吉林大米产业的推动作用,林秀云提出:“科研要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让育种目标紧扣市场脉搏。”她以吉粳575为例,其培育正是瞄准高端食味米市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精准调控直链淀粉含量,最终赢得市场认可。   面向未来,林秀云团队正聚焦吉林省软米品种市场,配制大量软米杂交组合。“希望培育出口感更好、产量更高的新品种,填补产业空白。”此外,林秀云还有更长远的愿景:“让吉林大米不仅香飘全国,更能走向世界。”   从实验室的精密试验到田间的风吹日晒,林秀云用三十余年的坚守诠释着“制米工匠”的初心。在她看来,每一粒稻谷都是科技与匠心的结晶。正如她常对团队说的:“我们育的是种子,更是希望。”这份坚守,正在让吉林大米的品质传奇不断延续。
新民市集周末再启幕,文旅融合激活长春消费新动能
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继上周末首周“开市”即创下近70万人次客流量、超4299万元销售额的亮眼成绩后,8月16日至17日,备受瞩目的新民市集再度在长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如约而至。作为“一轴两翼”联动发展的关键载体,本周末的市集延续文商旅融合特色,不仅为市民游客带来沉浸式消费体验,更持续释放辐射效应,推动桂林路商圈、红旗街商圈实现客流与消费双增长,为城市消费注入持久活力。  本周末的新民市集不仅延续以往特色,而且继续发放消费券为广大市民带来更新体验。现场69个展位涵盖多元业态:鼎丰真、东发合、皓月等老字号展位前,中式糕点、传统熟食香气四溢,市民排起长队争相选购;长白山人参、参鹿菌、泉阳泉等吉林名优特产集中亮相,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地方产品的需求;非遗糖人、满族油茶等非遗展台前,传统技艺表演吸引孩童驻足,董氏糖人师傅手下的“糖字”栩栩如生,李氏满族刺绣的精致纹样尽显东方美学。  除特色商品,新民市集还贴心设置了多重便民服务与互动体验。邮政银联展位提供现场下单、邮寄到家服务,解决游客“拎货难”问题;“打卡集章”活动串联起品牌logo墙、消费券桁架等打卡点,增添逛集乐趣;省文旅、梵雅文化等展位通过文创展示、文旅推介,让市民游客深度感受吉林文化魅力。此外,一诺眼科等机构的义诊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市集的便民属性,让市民在逛购之余享受贴心保障。  市集的旺盛人气持续向“两翼”扩散。据统计,本周末桂林路商圈、红旗街商圈延续增长态势,客流量与销售额较平日显著提升——不少市民在逛完新民市集后,顺路前往桂林路商圈体验夜间烟火气,或走进红旗街商圈选购潮流商品,“一轴带两翼、两翼促一轴”的协同发展格局愈发清晰。  “新民市集的持续举办,是长春探索文商旅融合激活消费潜力的重要实践。”长春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周围绕老字号、吉林特产等业态,让市集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 未来,我们还将持续丰富市集内容,让新民市集成为展示长春城市活力的‘城市新名片’,为城市消费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从首周的“火爆出圈”到本周末的“持续升温”,新民市集不仅让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活力,更以创新模式为城市消费升级提供了“长春样本”。
长春农博会科普大集启幕,人参、鹿茸科技成果成焦点
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由吉林省科协携手长春市科协、长春农博园联合主办的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科普大集,在农博园“魅力中国 五色吉林”创意主题前厅多功能温室开幕。来自省内人参、梅花鹿、蓝莓、灵芝、林蛙等特色产业的13家科技小院携核心成果集中亮相,展示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的创新实践与成果。  中国农技协吉林抚松人参科技小院的展位前人头攒动,这里展出的生态种植人参凭借优良品质赢得众多游人关注。该小院2023年落户抚松县松江河镇,依托4500亩种植基地,科研团队常年扎根田间,以一项项科研成果助力吉林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成功研制出病害绿色防控模式,不仅解决了人参和林下山参的病害问题,还填补了这个领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空白。”据小院负责人介绍,目前小院已通过15场科技培训,覆盖500名农民,辐射带动12个乡镇实现增收。  吉林龙潭吉桃科技小院的展位上,红润饱满的桃子样品与栽培技术展板引得游客驻足询问。小院负责人拿起样品桃介绍,“通过自主研发的棚室主干型栽培模式,我们解决了东北棚室果树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的问题,现在果树品质和产量都有了明显提升。”他提到,这次参展让技术有了更广泛的展示平台,“开展后不少农户过来咨询技术细节,对我们推广技术很有帮助,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小院的科研成果。”据了解,该小院已开展大型科技培训20余场,培训农民2000人,辐射带动800余人增收,培育的品种还曾获评“老百姓最喜爱农产品”。  梅花鹿产业的科技成果展台同样人气高涨,中国农技协吉林双阳鹿科技小院带来的鹿产品检测报告和深加工样品整齐排列,吸引观众驻足。“我们团队2名博士、3名硕士天天泡在几百亩养殖基地里,就琢磨怎么提升鹿茸技术。”小院负责人笑着说,“现在通过鹿茸生物学研究研发出了高科技产品,已经带动3个乡镇10余家养殖户创益增收了。”  活动现场,吉林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科技小院通过校企协同将科研成果落到田间地头,成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引擎”。科普大集上的这些成果展示,既彰显了农业创新活力,也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科技助农的扎实成效。  科普大集现场人潮涌动,,农业科技成果与互动体验在此交汇,碰撞出一场全民追捧的科学嘉年华。省科技馆的“五谷跃动·绘健康”创意课堂内,孩子们指尖翻飞,以杂粮为彩、拼贴成画,在动手实践中领悟膳食营养的真谛;全民科学素质竞赛区激战正酣,抢答声此起彼伏,参赛者在智慧交锋中赢取荣誉;长春中医药大学专家义诊台前排起长龙,把脉问诊间传递健康理念;科普剧《三宝争功》以鲜活演绎赋予长白山特产魅力,让吉林农产品的独特优势跃然眼前。活动现场更免费发放涵盖农业技术、健康指南等实用科普读物,将科学知识化作日常生活的“掌中宝”,为全民科学素养筑基赋能。
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成果丰硕,吉林地理标志品牌闪耀长春农博会
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八月的长春,秋光初绽,硕果盈枝。8月15日至16日,借着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的东风,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举办了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获奖地理标志品牌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活动。   本次活动以“绿色、安全、健康、共享”为主题,通过品牌推介、产销对接、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吉林粮食地理标志品牌的核心优势,推动“吉字号”优质农产品与全国各大市场精准对接,为吉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农博巡馆启幕:触摸东北农业发展脉搏   8月15日上午,参会代表们来到长春农博园,在东北四省区五院种业科技成果宣传路演现场深入了解前沿种业科技成果。随后,采购商巡馆活动有序开展,参会代表们沿着“5、4、1、2、3号展馆→农机展区→吉林省名优特农产品选品中心”的路线,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了各类农展品,对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成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品牌推介盛会:黑土地“金色名片”集中亮相   15日下午14时,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获奖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在长春和润记忆酒店举行。推介会上,吉林省粮储局领导首先致辞,勾勒出吉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彰显了推动地理标志品牌做强做优的坚定决心。长春市粮储局领导随后发言,分享了长春在品牌培育、产销对接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全省粮食品牌建设提供了生动范本。  吉林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天然产房”。榆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通过现场推介的方式,深入解读了吉林大米“腹白少、口感糯、香味浓”的全产业链品质密码,展现了其从“种得好”到“卖得好”、从“有身份”(地理标志认证)到“有故事”(溯源体系)的品牌升级之路。   公主岭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则现场讲述了“吉林鲜食玉米”的发展之路。这颗依托寒地黑土滋养和品种改良技术的“甜糯新星”,以“甜如蜜、糯如脂、鲜如蔬”的特点成为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新宠”,年销量突破15亿穗。企业风采展示:科技赋能铸就品质标杆   企业是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长春瑞禾商贸有限公司作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山水禾兴”牌大米荣获长春市名牌农产品、长春“十大好吃米饭”等多项殊荣。公司董事长田丽上台分享了企业品牌培育之路,展现了吉林大米企业在品质把控与品牌打造上的持续深耕。   吉林省华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了FoodSafety全球标准食品安全认证、有机认证及596项农残药残检测。公司董事长徐爱然现场推介了企业特色产品,彰显了科技赋能下吉林鲜食玉米产业的品质实力。签约与对接:搭建合作共赢桥梁   推介会后的现场签约环节亮点纷呈。经过前期多轮对接,成都粮食集团有限公司与长春城开农投贸易有限公司、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吉林省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杭州中谷米业有限公司与吉林省鑫源米业有限公司3对省内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约总金额预计达2.3亿元,涵盖大米、鲜食玉米等品类。这不仅拓宽了吉林粮食外销通道,更为“吉字号”品牌走向全国注入了新动能。  签约仪式后,嘉宾们前往展示区与试吃区品鉴产品,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在随后的产销对接会上,吉林企业与销区企业分别发言并自由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吉林产”与“全国销”的精准对接。实地考察:见证全产业链品质实力   8月16日8时,参会代表前往长春地区重点粮企实地考察。在吉林省合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观了稻米文化馆、水稻种植基地及产品陈列区,深入了解吉林大米种植加工全流程;在吉林省华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考察了鲜食玉米加工车间和产品陈列区并试吃品鉴,直观感受吉林粮食产业的全链条品质管控。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吉林粮食地理标志品牌的魅力与实力,加强了省内外粮食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未来,在各方努力下,“吉字号”优质农产品将进一步深耕全国市场,书写吉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0.0466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