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长春,秋光初绽,硕果盈枝。8月15日至16日,借着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的东风,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举办了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获奖地理标志品牌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活动。
本次活动以“绿色、安全、健康、共享”为主题,通过品牌推介、产销对接、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吉林粮食地理标志品牌的核心优势,推动“吉字号”优质农产品与全国各大市场精准对接,为吉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农博巡馆启幕:触摸东北农业发展脉搏
8月15日上午,参会代表们来到长春农博园,在东北四省区五院种业科技成果宣传路演现场深入了解前沿种业科技成果。随后,采购商巡馆活动有序开展,参会代表们沿着“5、4、1、2、3号展馆→农机展区→吉林省名优特农产品选品中心”的路线,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了各类农展品,对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成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品牌推介盛会:黑土地“金色名片”集中亮相
15日下午14时,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获奖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在长春和润记忆酒店举行。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浩明,吉林日报社副社长郝斌,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天恒,以及来自成都市、杭州市、太原市、郑州市等地粮储系统的有关领导,省内外粮食企业代表和中央及省、市新闻媒体记者等齐聚一堂,共话吉林粮食品牌发展。
推介会上,吉林省粮储局领导首先致辞,勾勒出吉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彰显了推动地理标志品牌做强做优的坚定决心。长春市粮储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天恒随后发言,分享了长春在品牌培育、产销对接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全省粮食品牌建设提供了生动范本。
吉林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天然产房”。榆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魏坤通过现场推介的方式,深入解读了吉林大米“腹白少、口感糯、香味浓”的全产业链品质密码,展现了其从“种得好”到“卖得好”、从“有身份”(地理标志认证)到“有故事”(溯源体系)的品牌升级之路。
公主岭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仓储调控科科长李洪波则现场讲述了“吉林鲜食玉米”的发展之路。这颗依托寒地黑土滋养和品种改良技术的“甜糯新星”,以“甜如蜜、糯如脂、鲜如蔬”的特点成为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新宠”,年销量突破15亿穗。
企业风采展示:科技赋能铸就品质标杆
企业是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长春瑞禾商贸有限公司作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山水禾兴”牌大米荣获长春市名牌农产品、长春“十大好吃米饭”等多项殊荣。公司董事长田丽上台分享了企业品牌培育之路,展现了吉林大米企业在品质把控与品牌打造上的持续深耕。
吉林省华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了FoodSafety全球标准食品安全认证、有机认证及596项农残药残检测。公司董事长徐爱然现场推介了企业特色产品,彰显了科技赋能下吉林鲜食玉米产业的品质实力。
签约与对接:搭建合作共赢桥梁
推介会后的现场签约环节亮点纷呈。经过前期多轮对接,成都粮食集团有限公司与长春城开农投贸易有限公司、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吉林省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杭州中谷米业有限公司与吉林省鑫源米业有限公司3对省内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约总金额预计达2.3亿元,涵盖大米、鲜食玉米等品类。这不仅拓宽了吉林粮食外销通道,更为“吉字号”品牌走向全国注入了新动能。
签约仪式后,嘉宾们前往展示区与试吃区品鉴产品,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在随后的产销对接会上,吉林企业与销区企业分别发言并自由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吉林产”与“全国销”的精准对接。
实地考察:见证全产业链品质实力
8月16日8时,参会代表前往长春地区重点粮企实地考察。在吉林省合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观了稻米文化馆、水稻种植基地及产品陈列区,深入了解吉林大米种植加工全流程;在吉林省华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考察了鲜食玉米加工车间和产品陈列区并试吃品鉴,直观感受吉林粮食产业的全链条品质管控。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吉林粮食地理标志品牌的魅力与实力,加强了省内外粮食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未来,在各方努力下,“吉字号”优质农产品将进一步深耕全国市场,书写吉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