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长春文旅河沿儿创意市集嗨翻端午六一假期
时间:2025年06月01日
  5月31日,由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长春市群众艺术馆、长春市图书馆、长春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的“粽”享非遗 童趣六一——长春文旅河沿儿创意市集”在伊通河工业轨迹公园启幕。  活动巧妙构建“文化+自然”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共庆端午、六一双节,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交融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融合了“非遗市集+趣味活动+民俗演艺+主题打卡”多元模式,形成“自然景观+文化IP+亲子娱乐”的假日旅游新生态,有效激活假日经济活力,助力伊通河成为长春文旅新地标。  作为核心亮点的非遗创意市集区,长春文旅携手这有山云山集,集中呈现了20项传统非遗项目和18项创意非遗文创。满族剪纸、面塑、绳编、关东泥人张、传统中医等地域文化瑰宝,与设计新颖的徽章、蓝染布艺、陶瓷茶器、金工首饰、主题甜品等衍生品同台亮相。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碰撞融合,让市民游客得以近距离领略非遗在创新表达下的隽永魅力,推动非遗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近年轻群体。  悠扬的歌声为节日增添了动人色彩。在第三届市民合唱季复赛展演中涌现的四支优秀合唱团队——光辉合唱团、长春栩声室内合唱团、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校友艺术团以及长春市春城爱乐青少年合唱团,带来《上春山》《再回首》《但愿人长久》《喜欢你》等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以精湛的合唱艺术献礼传统佳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朝鲜族刀舞震撼登场,舞者以飒爽英姿和精湛技艺,尽显非遗文化的独特风采,赢得观众阵阵喝彩。朝鲜族象帽传承人方日权的表演尤为引人注目,他娴熟地运用短象帽展现灵巧身段,更以令人震撼的30米长象帽技艺,引得全场观众赞不绝口。同时,朝鲜族立鼓、三面鼓、公主旅拍等特色体验项目,也让参与者充分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别样风情。  活动现场划分为非遗集市、趣味活动、粽情打卡、精彩演绎四大主题区域。趣味活动区人气爆棚,五彩绳编、画扇面、太空沙DIY等活动让孩子们流连忘返;投壶、手忙脚乱、公鸡下蛋、“你投粽了吗”等传统游戏则唤起大人们的童年记忆。粽情打卡区精心布置了3至4处端午主题景观,如气球墙、大拱门、非遗路标等,搭配全天候的汉服、朝鲜族服装巡游以及机甲人物互动,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拍照留念的热门点位。  精彩演绎区在入口处、中心舞台、沿河观赏处等多个点位,分时段轮番上演现代民乐演奏、国风舞蹈、变脸秀、国潮街舞、京剧名段、互动小丑等丰富多样的节目。传统艺术与潮流文化的激情碰撞,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市民刘女士带着孩子参与活动后表示:“这种既能玩乐又能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非常有意义。”  活动期间,长春公共文化云平台也在现场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了解。工作人员热情介绍平台的丰富数字文化资源和培训、演出、借阅等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引导大家扫码关注。参与互动的市民游客还有机会获得定制帆布袋、书签等精美文创小礼品,现场气氛热烈,让更多市民知晓并享受到指尖上的文化便利。  长春市文广旅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南春花表示: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市级公共文图“四馆”的联动优势。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组织了非遗展示和特色演艺,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带来了象帽舞、刀舞等特色非遗表演,市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则设置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和亲子互动体验,全方位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通过“非遗+旅游”“传统+创新”的形式,让非遗走进生活、让艺术贴近群众。未来,市文广旅局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公共文化供给,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长春文化强市建设。  此次长春文旅河沿儿创意市集,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欢乐的双节休闲去处,更让丰富多彩的活动走进大众生活,既助力了长春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城市文化建设增添了亮丽色彩。  据悉,以本次端午、六一活动为起点,长春文旅清凉“藝”夏2025夏日巡演行动也将全面启动。未来,长春市将持续推出百余场优质演出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盛夏。
长春话剧院新版《密林中的孩子》重磅首演
时间:2025年05月31日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长春话剧院精心打造的经典抗战题材儿童剧《密林中的孩子》在长春人民艺术剧场震撼首演,通过沉浸式戏剧体验与红色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 “行走的思政课红色课堂”,为春城的孩子们献上一场兼具历史教育意义与艺术感染力的视听盛宴。  话剧《密林中的孩子》以东北抗联故事为背景,讲述了白山黑水间,铁血少年团团员锁子、抗联将领之女顺玉和铁头、二丫等一群热血少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毅然踏上抗日征程的故事。  作为长春话剧院的经典抗战题材儿童剧,《密林中的孩子》自 1990 年首演以来,便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演绎广受好评。2015 年的复排更是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今年,在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长春演艺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剧院特邀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昂对剧本进行改编再创作,并邀请省内著名导演陈晓峰执导,力求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实现从剧本内核到舞美设计的全面升级。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剧情中,长白山林、抗联的密营、日军的巡逻队…… 舞美设计运用旋转舞台将不同的场景巧妙地分割与串联,营造出“移步换景”的动态观感。同时,通过多媒体、灯光等科技手段,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密林中的惊险。  据导演陈晓峰介绍:“我们摒弃了说教式表达,通过少年视角让历史可触可感。比如,剧中二丫从胆小爱哭到勇敢抗敌的转变,能让小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理解‘成长’与‘责任’的意义。”该剧后续将推出 “戏剧 + 研学” 配套活动,面向社会招收小演员,通过训练、排演少儿版《密林中的孩子》、组织学员研学参观抗联遗址、学唱剧中抗战歌曲等活动,推动“观剧——演剧——体验——感悟”的立体式思政教育模式。  据了解,《密林中的孩子》首演后将根据观众和专家的意见进一步打磨提升,开启全省乃至全国“红色足迹”巡演,力争将其打造成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文艺精品。
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吉林省主场活动暨第五届吉林省青年科学家年会举办
时间:2025年05月30日
  5月30日,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由吉林省科协主办的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吉林省主场活动暨第五届吉林省青年科学家年会在长春举办。本届年会以“强化科技创新使命 赋能吉林现代化产业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和工作部署,聚焦我省行业发展、学科建设、区域创新等实际,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以科技创新服务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教授冯守华出席并作主旨报告,吉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耀辉,吉林农业大学校长李启云,延边大学副校长、校科协主席王洪福,吉林省科协副主席、吉林省中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冰,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所长助理、所科协副主席王雷,吉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韩宇鸿、郝鹤,吉林省科协二级巡视员贾振宇等出席活动。  陈耀辉在致辞中首先向奋战在各领域、各行业、各战线的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他充分肯定了我省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吉林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并介绍了省科协为助力全省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打造的全链条、多层次、广覆盖的服务体系。他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要坚定信念、胸怀天下,树立科技报国志向”“要脚踏实地、笃行躬践,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挺膺担当、扎根家乡,赋能吉林高质量发展”三点希望,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奋斗征程中,不断书写青春风采、创造时代荣光。  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年由省科协资助出版的《土地遥感技术与土壤遥感光谱特性》《光电信息物理基础与传感器应用》《我国人参产地加工与炮制的研究与实践》《梅花鹿疾病诊治》4部科技专著。郝鹤代表省科协将专著分别赠予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吉林亚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  在随后进行的主旨报告会上,冯守华院士围绕《原子尺度p-n结》分享了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浙江长芯光电科技公司总经理、吉林农高长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明来以《激光农业技术应用新进展》介绍了激光技术在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显著优势;长春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院长、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赵佳以《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对生成式大模型赋能产业的思考》为题介绍了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大模型在推动产业变革中的作用机制。  现场还举办了梅花鹿、林蛙、食用菌3个产业专场交流会。与会专家围绕种养殖技术、质量检测、产品开发和综合利用、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我省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同期召开的第六批吉林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项目成果汇报会上,第六批吉林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汇报了项目成果和个人发展情况,充分展示了我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据悉,5月30日至6月30日期间,由省级学会、高校、科研院所等承办的20个年会分会场将在省内陆续举办。  历届吉林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代表,中国科协首批博士生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吉林省)代表,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各级科协、省级学会、高校科协、科研院所科协的相关负责同志和代表以及媒体记者,共约260人参加主场活动。
“粽”享非遗 童趣六一 ——长春文旅河沿儿创意市集将于5月31日开集!
时间:2025年05月29日
  在端午节、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为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市民游客假期生活品质,由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的“粽”享非遗 童趣六一——长春文旅河沿儿创意市集,将于5月31日至6月1日在伊通河工业轨迹公园举办。 1、非遗集市区  设立“非遗新生代”创意市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青年设计师联名作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特别邀请“这有山云山集”24项创意非遗展示项目重磅加盟,为市民呈上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交融的艺术盛宴。活动现场,市民们不仅能近距离观赏糖画艺人以勺为笔、以糖为墨勾勒出灵动的图案,还能领略剪纸大师指尖翻飞间诞生的镂空艺术,感受非遗的独特韵味。2、趣味活动区  该区域为市民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设置有端午祈福打卡点,开展五彩绳编、画扇面、太空沙DIY体验活动。此外,还有投壶、公鸡下蛋、你投粽了吗等趣味游戏,让参与者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这里还设置了朝鲜族象帽、立鼓、三面鼓等特色体验项目,市民们可以亲身参与其中,学习朝鲜族传统舞蹈与乐器的表演技巧,在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朝鲜族的传统文化。3、粽情打卡区  打造了端午主题景观,包括气球墙、大拱门、非遗路标等,搭配汉服和朝鲜族服装巡游、机甲人物互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现场还为市民们提供朝鲜族日常服、仪礼服等传统民族服饰体验。4、精彩演绎区  活动期间,精彩演绎区将分四个时段为市民带来精彩绝伦的演出。在入口处、中心舞台、沿河观赏处等地设置了多个表演点位。不同形式的表演轮番上演,涵盖现代民乐演奏、民族舞蹈、变脸秀、国潮街舞、京剧名段、合唱快闪等。  此外,在六一儿童节当天,还将为小朋友们准备文艺展演、机甲巡游、互动体验、阅读竞速赛、绘阅故事会、游戏大挑战、集章打卡等活动,节日氛围拉满。同样欢迎童心未泯的大朋友们一起玩转这个假期!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吉林赛区)复赛圆满落幕
时间:2025年05月25日
  5月24日,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吉林赛区复赛在吉林省科技馆举办。本次活动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吉林省科技馆承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郝鹤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郝鹤在讲话中指出,大赛的举办为广大青少年搭建了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和才华的舞台,充分展现了我省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热爱与追求。他希望广大青少年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远大志向,做科技创新的“追梦人”,让创新成为青春的底色;激发科技创新热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让创新为青春赋能;投身科技创新实践,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增长才干、锤炼过硬本领,让创新与青春同频共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郝鹤表示,省科协将积极搭平台、汇资源、拓渠道,以更精准的服务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助力每一个科创梦想都能开花结果。  本届大赛以“智慧•安全•环保”为主题,重点围绕前沿科学技术、公共安全健康等领域开展,旨在考查青少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能力。吉林赛区活动自2024年11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市科协、科技馆和学校的重视和积极响应,共收到参赛作品1132件,涵盖全省82所中学及高校,参赛师生达4700余名。经过初赛比拼,共有65支优秀队伍成功晋级复赛。  复赛阶段,组委会邀请了15名来自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评委,对各参赛项目作品进行严格评审。在“创意作品”单元复赛现场,参赛队伍通过实物展示、视频动画、程序模拟、现场答辩等丰富多元的方式,展示各自的创新成果和实践能力,令人大开眼界。“科普实验”单元的“未来太空车”项目中,参赛队伍现场制作未来太空车模型,在规定时间内操作装置灵活爬越各种障碍物,并成功返回出发点,整个比赛过程紧张而激烈,充分展现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经过激烈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0支队伍,二等奖23支队伍,三等奖32支队伍。接下来,晋级团队将代表吉林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与其他31个赛区的代表队伍同台竞技,一决高下。  吉林省科技馆、各市州分赛区相关单位负责人,评审专家、指导教师、参赛选手4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黄河与莱茵交响音乐会奏响春城
时间:2025年05月24日
  5月23日晚,由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长影集团与长春演艺集团联合承办的“黄河与莱茵的交响和鸣”音乐会在长影音乐厅圆满落幕。作为“长春文旅2025春日巡演行动”的重要活动之一,本场音乐会由长影乐团音乐总监、国家一级指挥范焘执棒,携手长春籍钢琴家刘兴辰、国际艺术家罗伯特•卡巴拉等共同呈现,通过《黄河钢琴协奏曲》与《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两部经典作品,以音乐展现中欧文化的交融与对话。  音乐会以乔治•比才的《卡门序曲》拉开序幕,随后小提琴家罗伯特•卡巴拉演绎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乐团以细腻的配合烘托出莱茵河畔的悠远意境,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下半场开场后,长影乐团首先演奏了民族经典《瑶族舞曲》,轻快的旋律生动再现了节庆场景。随后,来自长春的钢琴家刘兴辰登台献演《黄河钢琴协奏曲》。刘兴辰自幼在长春学习钢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并致力于推广中国音乐文化。他的演奏沉稳有力,以饱满的情感诠释了黄河的壮阔与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  本场音乐会通过音乐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展现了长春在艺术中的积极实践。未来,长春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高品质艺术活动。
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 吉林省(长春市)分会场活动启幕
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五月的长春,繁花似锦,绿意盎然。5月19日,围绕“锦绣山河 美好旅程——尽享‘清爽吉林•22℃的夏天’”主题,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吉林省(长春市)分会场活动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启幕。  本次活动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进一步推动吉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倡导文明旅游,提升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需求,并充分营造第15个“中国旅游日”活动氛围,活跃省内文旅市场,促进文旅消费,为游客开启“22℃的夏天”全新体验。  启动仪式上,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全省文旅信息,并邀请全国各地高考结束的学子、暑期的学生、游客朋友们走进吉林,感受长春航空展的震撼、长春电影节的魅力、长春龙舟赛的激情,尽享“清爽吉林•22℃的夏天”。  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的舞台上,精彩演绎和旅游推介轮番上演,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西游主题乐园里,“玉帝”“唐僧”等角色演员身着华丽的服饰,以出色的演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除此之外,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优秀青年演员赵加俊对吉林省旅游线路进行了推介;依托全国首个冰雪文化虚拟数字人“初一”与“玄龙”打造的数智文旅项目——智能交互全息仓正式上线,该项目已正式落地吉林省博物院,它接入了当前热门的大数据模型,并完成全面AI化智脑开发;长白山地质信息员张明玉、长春市净月潭景区旅游业务部导游员姜迅颜分别进行了5A级景区推介。  活动现场,长春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工作人员积极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向游客普及旅游法律法规知识,倡导文明旅游、安全旅游,为游客的出行保驾护航。长春市旅游协会也抓住这一契机,大力推广“长春文旅一卡通”,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实惠的旅游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咨询和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主舞台两侧设置了50个展位,包含全省各地特色文旅商品展、中医体验展、非遗展以及长春文旅新场景、新业态等文旅新产品展等。由长春市各县(市)区旅游部门以及伪满皇宫博物院、长影世纪城等知名景区组成的非遗产品和文创产品“旅游大集”成为现场的一大亮点。琳琅满目的非遗手工艺品、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让游客们目不暇接。在这里,市民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传统技艺的精湛魅力,还能将心仪的纪念品带回家,留下一份美好的旅行回忆。  活动当天,“5•19中国旅游日”吉林省文旅大集、“青春漫旅”大学生城市探索定向赛、“5•19中国旅游日”徒步活动、各市(州)“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日活动同步举行,精彩不断。  由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的“青春漫旅”城市探索定向赛,以“城市探索+沉浸式体验”模式串联长春三大核心文旅资源,打造“跟着青年游春城”特色IP,吸引了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外国留学生、文旅推荐官以及市民代表300多人踊跃参与,更有吉林、松原等省内城市选手跨区域报名参赛。  比赛现场,选手们热情高涨。三条主题线路覆盖11个任务点,融合“红色历史、生态人文、都市潮流”三大脉络,包含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南湖公园、这有山、长影博物馆、长春世界雕塑园等商业地标与文旅景区,传递长春作为现代化都市的独特魅力。  据悉,作为吉林省分会场的承办城市,长春推出了59项系列活动,通过旅游景点和文博场馆门票免费、半价 、打折促销等形式,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丰富的旅游文化大餐。同时,长春市各个城区、文旅企业也同步开展主题活动,推出特色文旅商品、旅游纪念品和优惠政策,吸引市民和游客邂逅美好旅程。  此次“5•19中国旅游日”吉林省(长春市)分会场活动,是长春市文旅事业发展的一次精彩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以及创新独特的赛事活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现了长春独特的文旅魅力和蓬勃的发展活力。
总数攀升至 168 家!吉林省科技小院实现县域全覆盖
时间:2025年05月19日
  近日,随着吉林省第八批科技小院获中国农技协批复成立,全省科技小院总数攀升至168家,其中省内157家、跨省共建10家、国外建设1家,实现省内县域全覆盖。吉林省科技小院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上又迈出关键一步,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作为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载体,吉林省科技小院自建设以来,始终聚焦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合作深度。目前,服务领域已涵盖68个特色优势产业,并与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19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共建机制,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格局。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科技小院服务效能,打造产业集群效应,吉林省科协、省农技协着力打造我省小浆果、人参、梅花鹿等特色产业科技小院集群建设。目前,已获批成立中国农技协小浆果和人参科技小院集群,中国农技协梅花鹿科技小院集群正在推进中。集群化发展模式,有效整合了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特色产业优势,构建了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我省特色产业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下一步,吉林省科协将继续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不断拓展科技小院的服务领域和功能,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为实现农业强省目标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科技力量。同时,全面开展科技小院等级评价工作,进一步规范我省科技小院组织建设,激励科技小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全省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科技支撑。
0.0723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