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5日 星期日 农历八月十四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标志品牌九台贡米:黑土地上的金色名片,时光淬炼的品质传奇
时间:2025年07月23日
  近日,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了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九台贡米被评为“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标志品牌”,彰显了消费者对这一品牌的深厚认可。作为长春地区三大上榜地理标志品牌之一,九台贡米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积淀,更凝聚着现代生态农业的智慧,从土壤到气候,从种植到加工,每一寸生长轨迹都镌刻着独有的品质密码。生态基底:黑土与活水的馈赠  九台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坐拥世界仅占10%的黑土资源,这片经过亿万年植被腐殖积累形成的沃土,有机质含量高达3%-10%,远超普通耕地数倍。富含氮、磷、钾等天然矿物质的黑土,如同为稻米生长铺就的“营养温床”,让每一粒九台贡米都能充分汲取大地的精华。  松花江、饮马河穿境而过,为稻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灌溉。这些源自长白山的天然水系,经层层渗透过滤,水质清冽甘甜,富含微量元素,既满足了水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又避免了工业污染的侵扰。活水循环带来的恒温效应,更让稻田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为稻谷灌浆期创造了稳定的生长环境。生长韵律:四季分明的时光淬炼  九台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年均2600小时以上的日照时长,让水稻在灌浆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淀粉与蛋白质;昼夜温差普遍达10℃以上,有利于稻谷中糖分和氨基酸的沉淀,这也是九台贡米口感清甜、香气浓郁的关键所在。  长达140-150天的无霜期,配合年均积温2800℃的自然馈赠,让水稻有充足时间完成从抽穗到成熟的全过程。冬季-20℃以下的严寒,更能天然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和杂草种子,减少农药使用,为绿色种植奠定基础。这种“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节律,赋予了九台贡米独特的风味物质。种植智慧:古法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作为历史上曾进贡朝廷的“贡米”,九台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种植技艺。当地农户坚守“稀植壮苗”的理念,每亩稻田种植密度控制在1.2万穴以内,确保每株水稻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养分;采用“浅-深-浅”的灌溉方式,通过调节水位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水稻吸收养分的能力。这些代代相传的经验,让九台贡米保持着地道的原生品质。  现代农业科技的融入更让传统种植焕发新生。当地推广的“稻渔共生”生态模式,在稻田中养殖河蟹、泥鳅,通过生物间的自然循环控制病虫害,减少化肥使用量;卫星遥感监测、全程品控溯源系统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土壤墒情、水稻生长状况的精准把控。传统与科技的碰撞,让九台贡米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更符合现代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的需求。行业典范:品牌引领下的发展新篇  在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有力推动下,九台贡米正沿着更清晰的路径加速发展。借助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等平台,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同时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和技术扶持下,当地正进一步推动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产业链延伸及电商渠道拓展,这些都让从业者干劲十足。  吉林省合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喜阳告诉记者:“公司深度融入吉林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与九台贡米地标品牌矩阵,通过品牌赋能实现了多维突破。包括依托吉林大米‘白金名片’的公信力,结合九台贡米‘皇家贡米’的文化基因,推动产品的溢价能力,使企业利润率提升了3%以上。同时借助九台贡米地域资源,构建了‘品种选育—基地种植—科技加工—文化体验’全产业链。通过‘稻蟹共生’、‘稻鸭共生’、生态模式开发农旅研学融合项目,带动二产附加值向三产延伸。公司依托九台贡米‘重要农业文化遗产’IP,打造出‘合十农场餐厅’文旅IP,实现品牌价值叠加放大。”  长春市禾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武说:“企业自有农场2014年成立,从最开始的60亩地发展到现在包括绿色、有机种植面积达2250亩,建立了加工生产线,年加工量达2万吨,同时注册了‘稻满呈’和‘玖甄粮米’两个大米品牌。在省粮储局等相关部门的扶持下,从2023年到现在销量提升了40%左右,年销售额提升至800万元-1000万左右。”  九台贡米协会会长邹文龙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点亮“九台贡米”地理标志这一名片,九台贡米协会联合九台贡米集团建立了九台贡米品控溯源系统,颁布了九台贡米商标授权管理办法,以提升九台大米企业的品牌公信力。同时还组织大米企业积极参与各种线上及线下的展销活动。“今年我们就组织了238家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大米企业参与了展销活动,同时建立了71603亩九台贡米优质原粮基地,助力九台贡米更好地走向全国。”  从黑土地的滋养到松花江水的孕育,从四季分明的气候到古今智慧的融合,九台贡米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吉林大米地理标志品牌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份凝聚着自然馈赠与人文匠心的品质,不仅是九台农业的骄傲,更是吉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未来,九台贡米将继续坚守品质初心,让这份来自黑土地的美味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标志品牌德惠大米:黑土地上的黄金稻穗
时间:2025年07月22日
  在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近日举办的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中,“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标志品牌”评选备受瞩目,德惠大米凭借独特魅力成功入围,成为吉林粮食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黑土赋能:沃土藏金,滋养天生好稻  德惠市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地处世界著名的“黄金水稻带”,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松辽黑土区。全市耕地面积达23万公顷,其中80%是肥沃的黑土类,土壤耕层深厚,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为主,腐殖质含量极高,为水稻生长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丰富的营养。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出的水稻,天生就带着茁壮生长的底气,奠定了德惠大米卓越的品质基因。气候加持:光温水润,沉淀独特风味  德惠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区,这里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432.9小时,充足的光照让水稻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能量;年平均降水516.4毫米,为水稻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水分条件。无霜期143天,秋季昼夜温差大,是水稻干物质积累的黄金时期,这一气候特点使德惠大米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沉淀养分,形成独特的口感和品质。同时,相对冷凉的气候使得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农药使用量低,保证了大米的绿色无公害,让消费者吃得更健康、更营养、更放心。活水滋养:五河润田,好水育好米  “一江四河”,即松花江、饮马河、沐石河、雾开河、伊通河流经德惠市,江河流域植被覆盖良好,工业企业稀少,水质清澈且无污染,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优质且充沛的水源。松花江作为重要的灌溉水源,其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融入到每一滴灌溉水中,滋养着稻田里的水稻,让德惠大米从源头就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基础。生态种植:稻渔共生,守护绿色品质  在种植方式上,德惠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稻田中养鱼、养蟹等,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农田生态系统。鱼类和蟹类的活动不仅可以疏松土壤,其排泄物还能为水稻提供天然的有机肥料;同时,这些水生生物能够捕食稻田中的害虫,实现生物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大米的绿色生态品质,实现了生态与农业的和谐共生。品牌扬帆:地标护航,香飘四方  如今,德惠市拥有55家获证大米加工企业,分布在各个乡镇街,年种植面积达75万亩,年产量45万吨。“松江佰顺”“倒淌河”等52个品牌凭借优质产品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赢得了良好口碑。这些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使德惠大米畅销国内多地20多个省市地区;借助电商平台,德惠大米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甚至远销海外,让世界品尝到来自吉林黑土地的独特风味。2023年,“德惠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为德惠大米品牌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提升了其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公司成立25年来,专注于德惠大米的种植生产和销售,近些年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和粮储部门的积极对接下,参与了全国500余场次推介和展销会,扩大了品牌影响力,正是得益于吉林大米和德惠大米品牌的背书。”吉林省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英灼介绍说,在提出吉林大米品牌打造之前,企业年利润率不到1%,在参与吉林大米品牌打造后,企业平均利润率达到了5%以上,而且销量仍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  在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统一谋划下,德惠大米的发展迎来了更好的机遇。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局将从多个方面助力德惠大米发展。一是加强品牌建设,利用“吉林大米”整体品牌影响力,提升德惠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推动技术创新,组织专家为种植户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推广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德惠大米的品质和产量;三是拓展市场渠道,组织企业参加更多国内外大型展会,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帮助德惠大米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四是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德惠大米的品质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从肥沃的黑土地,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再到科学的种植方式,德惠大米在每一个环节都积累着独特优势。在吉林省粮食产业发展的大舞台上,德惠大米正以其卓越品质,成为吉林大米品牌集群中的佼佼者,未来也必将持续散发着独特魅力,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吉林省中医药“赛事+夜市”模式引爆长春夏夜
时间:2025年07月20日
  当紧张激烈的中医药文创作品决赛遇上烟火升腾的中医药健康消费夜市,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盛宴在长春点燃!  7月18日傍晚,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承办的“吉林省第二届中医药文创作品大赛决赛暨中医药健康消费夜市”在长春上海路万达广场启幕。活动以“焕发中医药文化生命力•创享健康消费新生活”为主题,首日吸引超3000人次加入,在夏夜里勾勒出中医药文化赋能民生、激活产业的生动图景。 文创决赛巅峰对决 创意点亮中医药文化  17时许,吉林省第二届中医药文创作品大赛决赛率先拉开帷幕。经过初赛和复赛的激烈角逐,12件凝聚匠心与创意的中医药文创作品从全国320余件投稿中脱颖而出,开启巅峰对决。  决赛现场,12位创作者分别从设计理念、创意创新性、文化传播性、易于转化性等多个方面,对创作思路进行现场路演。这些极具脑洞与创意的佳作同台角逐,不仅承载着创作者对中医药文化的独特理解,更展现出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之美。  决赛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侯如艳,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振权,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处处长张云伟,吉林省文创产品研发工程中心主任、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苏大伟,吉林广播电视台吉祥新闻中心要闻时政部综合组制片人张璐等5位专家担任评委。  评委们从文化内涵、创意设计、工艺水平、市场价值等维度进行专业评审。比赛同时结合现场大众投票,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多个单项奖。  “这些文创作品让药材从‘药屉’走向‘生活’,是促进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评审专家刘振权表示,从行业发展维度看,这些作品展现出的整体水准,代表着中医药文创领域已从简单的文化符号移植,迈向了深度的价值挖掘与现代转化。创作者们对吉林道地药材元素的精准运用,不仅是对地域中医药资源的活化,更契合了国家关于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战略要求。“当人参、鹿茸这些药材从药房走进日常用品设计,实质是完成了中医药从‘治病’到‘融入生活’的场景延伸,这对构建中医药文化自信、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里程碑意义。”刘振权说。健康消费夜市热闹开市 养生消费点燃盛夏之夜  与文创作品大赛决赛同步开启的中医药健康消费夜市,成为市民体验中医药魅力的“沉浸式舞台”。近40个展位一字排开,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体验。  在“望闻问切养生馆”区域,13个义诊和适宜技术体验展位前人气爆棚。专家们运用“望闻问切”的传统诊法耐心为市民把脉问诊、答疑解惑。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帐篷里,推拿、耳穴埋豆、穴位贴敷、调衡筋针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轮番上阵,引得市民们纷纷排队体验,感受中医药的神奇魅力。药锤制作展位前,亲子家庭合力制作艾草锤,专家手把手传授"足三里""涌泉"等穴位知识。活动现场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咨询台等形式,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及相关中医药政策与法律知识。  长春市民王阿姨体验完推拿后高兴地说:“中医专家这推拿太到位了,浑身的紧绷感一下子就散开了,感觉浑身都舒坦。”  移步“非遗华彩荟萃园”,吉林传统技艺正焕发新生。微刻大师彭氏以刀为笔,在方寸之间刻出大千世界;糖画艺人手腕翻飞,晶莹糖浆瞬间化作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长春玉雕温润流光,每一刀都凝练着关东大地的灵秀之气。鼻尖掠过庞氏满族油茶的醇厚焦香,指尖触摸查干湖鱼皮画的山河纹理,白氏面塑的彩塑人物正讲述着民间故事,而大安老窖的酒香已悄然唤醒记忆中的老味道。抚松人参香缭绕间,马头琴演奏的苍凉琴声骤然响起,仿佛将长白山的旷野之风带到眼前……这里的“非遗市集”不仅是技艺的展演,更是一场唤醒五感的吉林非遗奇旅。  毗邻的服务心动力市集是吉林省“点亮夜经济、服务心动力”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商品、人参药膳、中医药酸梅汤等琳琅满目。市民们一边品尝着酸甜可口的中医药酸梅汤,一边挑选着心仪的产品,共同点亮盛夏健康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增长点,实现“逛夜市、学养生、带健康回家”的多重价值。  “岐黄匠心创意坊”区域,吉林省两届中医药文创作品精彩亮相,一件件精美的文创作品吸引市民们驻足观赏,看传统药材的时尚蜕变,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之美。  “文创作品大赛激活了中医药新质生产力,让传统医药文化在创意中焕发新生;健康消费夜市则打通了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使优质资源下沉至百姓身边。”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副院长黎明全表示,作为承办方,医院将此次活动视为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赛事 + 夜市”的创新模式,实现了中医药文化传播、健康服务惠民与产业消费促进的三位一体融合,这与《“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未来,医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构建常态化、多元化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惠民服务体系,助力吉林省打造中医药强省,让中医药真正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
聚焦吉林粮食品牌|“金”灿灿的口碑!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颁奖授牌仪式举行
时间:2025年07月19日
  7月16日,7•16吉林粮食品牌日暨营销推广系列活动在吉林省延吉市举行。活动现场,主办方为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获奖品牌、单位和个人颁奖授牌,吉林大米“白金名片”和吉林鲜食玉米“黄金名片”熠熠生辉,“金”灿灿的口碑推动吉林粮食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   为加快实施公用品牌引领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不久前组织开展了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活动以各地优质品牌领航者为主要评审对象,通过申报、初审、复审、公众参与、专家评审、公示六大环节,确保评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活动自5月启动以来,得到全省各地粮储部门、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响应和关注。公众投票阶段,通过中省直媒体及官方平台发布投票公告,累计访问量突破94万人次,收到有效选票178916张。评选采用“40%公众投票+60%专家评审”的科学评分体系,由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消费市场等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团,真正实现“产业标杆由市场认可、品质典范让百姓评选”。   本次评选所有入选品牌与工匠均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与市场验证,既包含历史悠久的地理标志产品,也涵盖创新发展的新锐品牌,集中展现了吉林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优势。经过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标志品牌”“吉林鲜食玉米五大地理标志品牌”“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吉林大米十大白金名片”“吉林鲜食玉米十大黄金名片”五大奖项。   品牌是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牵引器。此次评选结果的揭晓,不仅是对吉林粮食产业发展成果的阶段性总结,更标志着全省粮食品牌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后续品牌培育计划的推进,吉林粮食产业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吉米金穗”力量。   吉林省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黄金玉米带”,肥沃的黑土地、丰沛的水资源、充足的光热条件,造就了吉林粮食的好品质。吉林省也打造出了“好在天然、贵在品质,吉林大米因为绿色所以出色”的吉林大米“白金名片”和“一带金黄、天赐之礼,吉林鲜食玉米在这等你”的吉林鲜食玉米“黄金名片”。
聚焦吉林粮食品牌|吉林粮食品牌日产销对接忙
时间:2025年07月19日
  7月16日,7•16吉林省粮食品牌日暨营销推广系列活动产销对接会在吉林省延吉市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吉林粮食品牌建设,促进省内外粮食企业合作,助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吉林省内外重点粮食产区及销区相关部门、企业代表近200人参会,共同探讨合作机遇。   会上,吉林省多家重点粮食企业代表介绍了各自的产品优势、市场定位及合作需求,重点推广了优质大米、优质鲜食玉米等特色产品。销区粮食部门代表就当地市场情况进行介绍,重点分享了市场需求动态、消费趋势变化及采购意向,为吉林粮食企业精准对接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   “做产品要有创新。我们主要走中高端大客户市场,提高舒兰大米附加值,让好大米卖出好价格。”吉林舒兰市平安镇永平新家水稻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贺新家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会议还组织参会企业进行产销洽谈。省内外粮食企业围绕采购、仓储、物流等环节展开深入交流,部分企业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基础。   “这样的活动非常好,对我们帮助很大,粮食品牌日活动能吸引省内外粮食经销者的聚焦,对我们米企的品牌传播很有作用。”延边佳禾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郎金荣说。   走进延边佳禾米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机器声轰鸣,一派火热的赶工场景。全自动大米加工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金灿灿的水稻经过初筛、脱壳、谷糙分离、色选、精筛、称重等工序,散发着清香的大米被分装成不同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郎金荣家里三代人从事米业工作——父辈、她和女儿,用她的话说“我和大米打了快一辈子交道”。“延边大米品牌没叫响之前,我们产品的价格并不高。现在不但价格提高了,订单数量每年都在增长。最近5年市场竞争很激烈,压力也很大,但即便是这样,我们的订单量还以每年5%的增幅上涨,这说明优质品牌大米不愁卖。”   随着吉林大米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外省销量逐年增加。在同样的原粮大省,吉林大米以前市场空间只有10%左右,如今“吉字号”占比节节攀升。“今天就有几家外省的米厂和我谈合作,包括选购品种和吨数基本定完了,合作好的话,还能再增量。”郎金荣说。   吉林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肥沃的黑土地、丰沛的水资源、充足的光热条件,造就了吉林粮食的好品质。近年来,吉林省坚持把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以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为引领的“吉字号”农业品牌建设工程,与20个省区市建立了稳定的省际产销协作机制,吉林大米公用品牌成功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连续6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榜首,品牌价值达462亿元。全省鲜食玉米企业已经发展到189家,种植面积达123万亩。2024年加工22.5亿穗,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德国、新加坡等24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超过54亿元。   此次活动是吉林省深化粮食产销合作的重要举措,为省内外企业搭建了高效沟通平台,对促进粮食流通、保障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清爽夏日 多彩白城”2025白城市消夏避暑休闲季活动将于7月25日启幕
时间:2025年07月19日
  7月18日,记者从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清爽夏日 多彩白城”2025白城市消夏避暑休闲季活动将于7月25日至8月31日期间举行。  市县两级宣传、文旅、商务等部门协同发力,围绕政策优惠、特色展销、演艺活动、场景体验等内容,有机融入绿色生态、红色文化、辽金文化等元素,构建多维融合的文旅产品体系,推出一系列提振消费举措,助力打造吉林西部夏季文旅品牌,提升文旅消费品质,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夏季感受。 活动期间,白城推出“1场启动仪式、7大主题周末活动和N场全域联动”的“1+7+N”活动矩阵。  其中,活动启动仪式将于7月25日在白城市辽吉历史文化街区举行。现场将正式发布白城夏季文旅产品、推出“寻味鹤乡・食客出圈”消夏美食地图,通过举办“吉字号”特产展销、“多彩白城”集章打卡、文化巡游演出及街头音乐会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广大游客开启一段难忘的夏日狂欢之旅。  七大主题周末活动分别为“夜动白城”—逛着展会去旅行、“律动白城”—看着演出去旅行、“烟火白城”—品着美食去旅行、“书香白城”—随着作家去旅行、“文化白城”—跟着非遗去旅行、“清爽白城”—玩着露营去旅行、“行迹白城”—伴着徒步去旅行,构成七条主题活动线。  如何全域联动精彩?各县(市、区)纷纷打出特色牌,围绕旅游休闲、历史文博、文化惠民、音乐体育、商贸会展五大板块,同步推出丰富多样的活动。比如大安市的“辽风古韵 舞动盛夏”,让游客体验辽金文化的别样风情;洮南市的“西瓜采摘季”,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品尝瓜果香甜;镇赉县的“观鸟生态游”,让游客近距离观赏珍稀鸟类,感受生态之美;通榆县的“向海湿地摄影大赛”,用镜头捕捉湿地的绝美瞬间。  在消费与生活服务方面,白城也将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与便民服务,让每一位游客充分感受白城人民的真诚与热情,拥有一个难忘的夏日之旅。
《喜都电台》火热上演!点燃“春京西”欢乐热潮~
时间:2025年07月17日
  7月16日,在长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的“剧说COMEDY”剧场,沉浸式喜剧秀《喜都电台》火热上演。作为“喜都(喜剧之都)IP计划”的开篇之作,以浓郁的本土风情与多元喜剧形态,为春城市民献上一场笑点密集、底蕴深厚的文化盛宴。  《喜都电台》突破传统舞台框架,将话剧的叙事性、Sketch喜剧(素描喜剧)的快节奏、脱口秀的即兴感巧妙融合。知名编剧团队深耕本土生活,以夜市大排档的烟火气、街角理发店的邻里情等为线索,串联起长白山风光、关东民俗等文旅元素。观众在捧腹之余,既能触摸到城市的生活肌理,又能领略吉林大地的独特魅力,让剧场真正成为展现地域风情的文旅窗口。  长春文旅推荐官“雪饼猴”王铁柱的登场,成为演出最亮眼的篇章。“雪饼猴”用接地气的幽默推介长春文旅,以灵动表演串联起城市记忆,既强化了剧目互动性,更让观众在欢笑中加深对长春文旅的认同。  接下来,《喜都电台》将持续在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剧说COMEDY”剧场上演。这部笑点密集、互动满分、满载本土情怀的喜剧秀,是今夏长春不可错过的特色文化体验,走进这片融汇历史与活力的街区,走进剧场,在笑声中感受长春的独特魅力吧!
赋能产业创新,激发澎湃动能——第十届“创客中国”吉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 “人参产业”专题赛圆满落幕
时间:2025年07月17日
  为提升人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7月7日,吉林省“吉字号”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吉字号”特产专班)、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教育厅共同在长春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举办第十届“创客中国”吉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人参产业”专题赛。  多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人参产业发展,自去年9月成立“吉字号”特产专班以来,始终聚焦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全产业链开展系统重塑,通过编制“一个规划”、修订“一部条例”、健全“四大体系”,即编制《吉林省长白山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年—2030年)》,修订《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健全人参市场诚信体系、规范化种植体系、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品牌营销体系,着力为人参产业发展提供行动纲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规范框架,用改革的思路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2024年,吉林省人参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06.9亿元,增长13.9%。  本次专题赛以“人参产业”为核心,吸引了涵盖人参种植与资源开发、精深加工与产品创新、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拓展与模式创新、基础研究与技术服务、专用装备与器械研发等全产业链环节的优质项目参赛。经过前期严格初筛,20个优秀项目(企业组、创客组)脱颖而出,晋级线下路演。  路演现场,通过“5分钟路演展示+3分钟评委问答”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项目的创新性、市场前景及落地可行性。由来自科研院所、高校、投资机构的资深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围绕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市场潜力、团队能力等维度进行了专业、严谨的评审与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思维碰撞不断,充分展现了吉林省在人参产业领域的创新活力与创业激情。  经过紧张有序的路演角逐,评委独立打分、现场合议,公布了本次专题赛的各项目得分及排名和获奖名单。获奖项目充分体现了人参产业与科技创新、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展现了强劲的发展潜力。  此次获奖项目将进入第十届“创客中国”吉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复赛,与其他行业项目进行比拼角逐。通过本次比赛,不仅为人参产业的中小企业和创客提供了展示、交流、融资的高端平台,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更通过汇聚政府、产业、金融、科研等多方力量,为吉林省丰富的人参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新优势、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强劲动能,标志着吉林省人参产业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吉字号”特产专班各成员单位相关领导同志,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创客选手等共60余人参加赛事。
0.0697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