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7•16吉林省粮食品牌日暨营销推广系列活动产销对接会在吉林省延吉市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吉林粮食品牌建设,促进省内外粮食企业合作,助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吉林省内外重点粮食产区及销区相关部门、企业代表近200人参会,共同探讨合作机遇。
会上,吉林省多家重点粮食企业代表介绍了各自的产品优势、市场定位及合作需求,重点推广了优质大米、优质鲜食玉米等特色产品。销区粮食部门代表就当地市场情况进行介绍,重点分享了市场需求动态、消费趋势变化及采购意向,为吉林粮食企业精准对接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
“做产品要有创新。我们主要走中高端大客户市场,提高舒兰大米附加值,让好大米卖出好价格。”吉林舒兰市平安镇永平新家水稻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贺新家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会议还组织参会企业进行产销洽谈。省内外粮食企业围绕采购、仓储、物流等环节展开深入交流,部分企业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基础。
“这样的活动非常好,对我们帮助很大,粮食品牌日活动能吸引省内外粮食经销者的聚焦,对我们米企的品牌传播很有作用。”延边佳禾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郎金荣说。
走进延边佳禾米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机器声轰鸣,一派火热的赶工场景。全自动大米加工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金灿灿的水稻经过初筛、脱壳、谷糙分离、色选、精筛、称重等工序,散发着清香的大米被分装成不同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郎金荣家里三代人从事米业工作——父辈、她和女儿,用她的话说“我和大米打了快一辈子交道”。“延边大米品牌没叫响之前,我们产品的价格并不高。现在不但价格提高了,订单数量每年都在增长。最近5年市场竞争很激烈,压力也很大,但即便是这样,我们的订单量还以每年5%的增幅上涨,这说明优质品牌大米不愁卖。”
随着吉林大米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外省销量逐年增加。在同样的原粮大省,吉林大米以前市场空间只有10%左右,如今“吉字号”占比节节攀升。“今天就有几家外省的米厂和我谈合作,包括选购品种和吨数基本定完了,合作好的话,还能再增量。”郎金荣说。
吉林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肥沃的黑土地、丰沛的水资源、充足的光热条件,造就了吉林粮食的好品质。近年来,吉林省坚持把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以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为引领的“吉字号”农业品牌建设工程,与20个省区市建立了稳定的省际产销协作机制,吉林大米公用品牌成功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连续6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榜首,品牌价值达462亿元。全省鲜食玉米企业已经发展到189家,种植面积达123万亩。2024年加工22.5亿穗,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德国、新加坡等24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超过54亿元。
此次活动是吉林省深化粮食产销合作的重要举措,为省内外企业搭建了高效沟通平台,对促进粮食流通、保障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