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农历三月廿八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共鉴文献瑰宝,解锁城市印记 ——长春市图书馆联合四地图书馆举办文献交流展
时间:2025年04月25日
  在2025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长春市图书馆联合杭州、济南、宁波、阿勒泰四地图书馆共同举办的“一城一书•共鉴文献瑰宝,解锁城市印记”文献交流展,于4月23日在长春市图书馆八角轩启幕。  此次展览以文献为纽带,串联起江南的婉约、齐鲁的厚重、北国的豪迈、海港的开放与边疆的辽阔,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画卷。   珍稀文献荟萃,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展览汇聚五地图书馆珍藏的300余册(件)特色文献,涵盖地方志、古籍善本、民俗文化、名人著作等珍贵资料。其中,杭州图书馆藏《杭州文史小丛书》展现江南文韵,济南图书馆藏《历城金石志》彰显齐鲁底蕴,长春图书馆藏《长春厅志》记录城市变迁,宁波图书馆藏《甬城记忆》述说海洋文化,阿勒泰图书馆藏《可可托海的故事》呈现边疆风情。这些首次跨省联展的珍稀文献,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创新办展模式,体验文旅深度融合。展览突破传统文献展示形式,创新打造“文献+文创+文旅+体验”的沉浸式观展空间。现场还设有五城文旅推介区、体验互动区,观众可以通过展示了解各地胜景和旅游线路。   互动体验丰富,促进文化传承发展。展览期间,特别设置读者开放日,推出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包括长春图书馆的传统线装书装帧体验与特色剪纸,杭州图书馆的“西湖传说非遗故事”翻翻书,济南图书馆的“叠彩泉城”——济南印象套章,宁波图书馆的活字印刷体验,阿勒泰图书馆的民族服饰拍照打卡。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5日,每日展览时间为9:30-16:30。期间将在5月1日、17日、31日、14日开放日当天举办多场特色文化体验活动,每次活动前发布招募通知,广大读者可以关注长春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2025吉林省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时间:2025年04月25日
  4月25日,由吉林省科协、省科技馆主办,长春市科协、公主岭市科协、公主岭市教育局、公主岭市第二实验小学共同承办的2025吉林省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暨公主岭市“科普惠民、科教振兴”大型科普公益捐赠活动在公主岭市第二实验小学举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郝鹤出席并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作为2025吉林省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的首场活动,这辆承载着科技梦想的科普大篷车为公主岭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科普盛宴。  18件车载科技展品、30件台面资源包、球幕影院吸引了学生们好奇的目光,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动手操作、参与体验。活动现场特设智能机器人主题展区,无人机飞行表演、四足机器人、六足仿生蜘蛛、机器人组合、轮式机器等表演精彩不断,现场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  报告厅内,科技教师为学生们带来了科学实验表演《快乐乐器》,以创新的科普形式,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讲解了声音产生的原理和音调的相关知识,同学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此外,科技工作者还通过实物展示、科普展板介绍、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学生们普及反诈、交通安全、消防应急、生态环保、疾病防控、气象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科普大篷车是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更是缩小城乡地区科普差距、提升基层群众科学素养的关键手段。下一步,吉林省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还将走进公主岭市4所乡镇学校,为提升基层群众科学素质、推动科普事业均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省农业科学院、共青团公主岭市委、公主岭市消防大队、公主岭市气象局、公主岭市公安局、公主岭市疾控中心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学校教师和学生代表2000余人参加活动。
由“小而散”变“专而精”,吉林省创投基金一季度投资成效显著
时间:2025年04月25日
  日前,央视频道《朝闻天下》栏目针对吉林省“政府创投基金改革”情况进行了专访,吉林省投资集团重点介绍了吉林省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整合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吉林省创投基金驱动科技攻坚投资成效显著。基金投资的11个国际、国内技术领先的科技项目,均为省内民营企业,项目从立项到落地,周期显著缩短。此外,新一轮基金申报工作启动仅一个月,即获得行业部门推荐的113个前沿科技项目。  无论是产业创新还是科技创新,都离不开资金的活水。今年一季度,吉林省提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10%左右,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过去,吉林省有七只创业类政府投资基金,分属于科学技术厅、教育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单只基金的规模并不大,并且各自为战。为此,成立了吉林省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将这些资金进行整合,基金由过去的“小而散”逐渐变成“专而精”。基金投资范围主要聚焦在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同时引入行业和投资专家对项目进行技术可行性和市场化论证,确保投资基金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新的基金正在加快布局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政府给创投基金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容错率提高到了80%,投资阶段可以前移到中试环节,也意味着更早期的一些项目能得到创投基金的支持。未来,吉林省投资集团将深化“敢投初创、敢闯前沿、敢担重任”理念,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实验室创新技术加速迈向产业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长春市图书馆举办2025年世界读书日暨“庆五一”阅读推广系列活动
时间:2025年04月23日
  为持续推动全民阅读事业深化发展,不断将阅读推广服务全面覆盖基层、惠及广大民众,4月23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及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长春市图书馆、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各县(市)区图书馆及街道(社区)分馆等三级联动,策划开展2025年世界读书日暨“庆五一”阅读推广系列活动89项100余场次。  启动仪式现场,作为本次系列活动的重头戏,长春公共文化云平台正式上线,通过宣传片、互动体验等形式,向市民推介演示长春公共文化云服务功能。该平台以图书馆、文化馆服务为主线,覆盖“中心馆—总分馆”三级网络,为市民提供文化导航、活动报名、数字阅读、场馆预约、艺术欣赏、在线展览、慕课学习、沉浸体验、交流互动、志愿服务、在线直播等“一站式”服务。  此外,长春市图书馆联合杭州、济南、宁波、阿勒泰四城图书馆共同推出文献交流展,在活动当天正式开展,将持续至6月15日。展览以文献展示为主,以“城市文化地标+地方文献”为核心,通过可互动的展陈设计,呈现五座城市的特色文化印记。  据悉,活动期间,长春市图书馆将在劳动节当天举办“以书换书•阅见未来”换书大集,为广大书友提供交流的平台。活动现场将打造图书置换、捐赠图书、跳蚤集市、文化体验等环节。此外,“开启与阅读的对话”讲座培训、“阅读的N种快乐”互动体验、“来图书馆吧”少儿阅读系列活动、“邂逅阅读诗意”展览展阅活动、“阅读触手可及”分馆系列活动等阅读活动也将陆续开展,让广大读者体验不同的阅读乐趣,让书香飘满春城。
2025净月潭四季欢乐跑春季超然赛今日开赛
时间:2025年04月19日
  4月19日,2025净月潭四季欢乐跑春季超然赛在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女神广场鸣枪开赛。赛事共吸引来自吉林省、黑龙江省、广东省、陕西省等省份及港澳地区,共计4900余名选手参赛,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  本次赛事由吉林省总工会、吉林省体育局、长春市总工会、长春市体育局、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指导,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长春净月潭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长春净月潭体育健身服务有限公司执行,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为赛事提供鼎力支持。  赛事设有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与迷你跑3.5公里两个项目。随着发令枪响,选手们一同冲出起点,英姿勃发、激情澎湃,奔跑在净月潭山水相依的生态赛道上,邂逅潋滟碧波与浮岚暖翠,在天然氧吧中沉浸式感受秀美净月的春日风光。  据悉,日前,2025净月潭四季欢乐跑已成功获得中国田径协会C类赛事认证。此次赛事不仅包含千人庆生的暖心活动,增设了应急救援热线、四条陆上救援通道与一条水上救援通道,赛后还为广大选手们提供拉伸、放松、理疗等项目及奖牌刻字服务。  长春市净月潭景区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成为“全民健身首选地”。景区立足冬季冰雪和夏季避暑“两极资源”,以“全域旅游+全域体育”为切入点,创新谋划“旅游+”活动,加快构建“旅游+体育”深度融合新业态,精心打造“净月潭四季欢乐跑”,做热四季旅游市场,构建“联动冬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四季皆有特色”的全时、全季、全域旅游体育新模式。  2025净月潭四季欢乐跑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的号召,用科学引领和全民参与的运动形式,让体育赛事成为促进市民健康的有效实践。净月潭四季欢乐跑自2024年创办以来,赛事规模、赛事水平、赛事影响力不断提升,正全面推进“旅游+体育”的深度融合。如今,净月潭四季欢乐跑不仅是依托景区自然风貌举办的季节性活动,更是符合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体育赛事,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参与其中,领略体育之美。
“双金名片”越擦越亮  “中国饭碗”装更多“吉林粮 ”
时间:2025年04月18日
  4月7日一大早,吉林省舒兰市平安镇学明水稻种植家庭农场主李学明就来到大棚查看水稻秧苗长势:“加把劲,争取让咱这黑土地产出更多好粮。”  吉林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区,是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吉林用全国4%的耕地产出6%的粮食、提供10%的商品粮。2024年,全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53.2亿斤、稳居全国第四位。 吉林黑土地上粮满仓(资料图片) 。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摄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2025年2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为吉林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多年来,吉林省持续深化粮食品牌建设,“白金名片”吉林大米与“黄金名片”鲜食玉米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中国饭碗”装上了更多更好的“吉林粮”。 好地配好种 畅销玉米吉林产  脱皮、切头去尾、清洗消毒、高温灭菌、蒸煮、装箱……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嫂)生产车间内,只需4个小时,玉米便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产品。“以前可没想过咱黑土地里长出来的玉米棒这么受欢迎,都卖到国外啦。”农嫂副总经理刘友刚自豪地说。 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火热。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摄  2012年,农嫂这个专门做玉米产品的企业成立。规模小、没名气,品牌打不出去,好东西也卖不上价。这可咋办?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也是我们发力的重点。”刘友刚说,为提升玉米品质,公司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展“吉林鲜食玉米优质品种试种推广”项目建设,新品种“吉农糯9”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外,统一化种植、科技化管理、精细化加工,也让玉米口感更好、产量更高。  谈起企业的发展,刘友刚亮出一组喜人数据:“最开始我们每年最多能卖100万穗玉米,现在每年卖七八千万穗轻轻松松。而且发展订单农业后,种植面积也由最开始的二三十公顷发展到了2000多公顷。”  把好粮食变成好食品,产业发展更有奔头。如今,农嫂已发展成为集研、种、产、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食品加工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8万吨,年可实现总产值2.5亿元。“我们还研发了甜玉米汁、玉米面等30多类产品,带大家解锁鲜食玉米的‘多种吃法’。”刘友刚说,为了让吉林省的鲜食玉米“走”出去,农嫂不断开拓销售渠道,产品已远销22个国家和地区。  13年时间,农嫂的销量、种植面积呈七八十倍增长,收益更是不言而喻。而这只是吉林省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悉,吉林省连续多年在公主岭市建设吉林省中高端鲜食玉米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优选省内外近600个品种错峰种植,优化品种结构,筑牢发展根基。目前,吉林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近238万亩,产量达24亿穗。鲜食玉米团体标准、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标准也相继出台,助力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提品质创品牌 黑土地上稻花香   “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光东村位于吉林省东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吗西达”品牌大米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2009年,光东村青年金君在村里办起有机大米农场,成立了大米加工公司,尝试带领乡亲们走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耕种方式。“以前大米基本是在本地销售,好大米卖不上好价钱。”经过思索,他们找到了突破方向——创立品牌。  “我们的目标就是种出人人称赞的好米,朝鲜族语‘吗西达’就是好吃、美味的意思,于是我们就用这个既具有当地特色、又能代表我们创业初心的词语作为我们的品牌。”金君说。  为了让品牌走出去,金君去了许多地方考察,并请农技专家为水稻种植提供科技支持,使老品种得到了改良,米粒变得更精、更细、更香。“2023年,依托我们村里的有机大米农场,吉林和龙稻米科技小院揭牌成立,相关专家在这里开展水稻育苗和提质增效技术试验与示范,更是为村里大米产业的发展加了把劲儿。”金君笑着说,这些年,有了科技赋能,不仅水稻品种得到改良,就连稻田管理也是省时省力又高效,“我们还用上了物联网监控系统,田里有啥问题,都逃不过科技的‘火眼金睛’。” 光东村稻田风景美如画(资料图片) 。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摄 “如今,村里的水稻更优质,也更受大家欢迎。”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说,农旅融合也给村里的稻米产业带来了活力,不少游客到村里旅游尝过我们的大米后,都会特意买些带回去,味美质优的大米已经成了光东村的“金字招牌”。  这般稻花飘香的盛景,也同样出现在吉林西部曾经“种啥啥不长”的盐碱地上。30多年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老中青三代科技人员,坚持在白城市镇赉县嘎什根乡进行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攻关研究、试验和推广,让水稻在这片盐碱地上扎根,产量更多,质量更优。  “去年,吉林省开展‘吉林大米分级分类’,我们的大米都有了‘吉林大米身份证’。吉林大米大数据平台也让我们吉林好米的品牌得到保护,品质得以保证。”吉林镇赉县大屯镇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说。深挖掘强推介  “双金名片”越擦越亮  “我们已经备齐了种子、农资,就等着过两天暖和暖和开始春耕了,今年一定还会有个好收成。”让榆树市坤泰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曙光期待的,是公司的控糖米项目。  “历经近两年的种植实验、论证、临床、市场调查等阶段,我们与中国农科院合作研发控糖水稻(功能性粳稻新品种,适用于糖尿病人),终于在2024年‘落户’榆树,为榆树带来一次新的农业变革。”宋曙光介绍,2024年,200多公顷的控糖水稻至少为农民增收100万元以上。  在深入挖掘产品优势、赋予产品独特价值的同时,榆树市还加强走出去宣传推介,擦亮吉林“双金名片”。 吉林省榆树市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榆树市粮储局供图)  “去年6月份,吉林粮食品牌华南地区招商巡讲榆树专场在福建泉州和厦门举办。60余家福建粮食经销商参与活动,现场达成粮食购销合同20000吨,总金额达1亿元。”吉林省榆树市粮储局局长魏坤说。  而长春市举办的一场极具科技范儿的推介会,也让吉林的“双金”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024年10月,丰收之际,作为人民网“万商万品 万象焕新——百日直播行动”的首场直播活动,长春大米暨长春鲜食玉米武汉推介会在人民网“梦幻灵境”武汉AI展演中心举行。“这既是长春与武汉的梦幻联动,也是美食品鉴与科技展演的深度融合。”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王大志认为,有了科技力量的加持,吉林的优质粮食推介走出了“新”路。  “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考察调研时的殷殷嘱托,化为吉林省“争当现代化农业排头兵”的具体实践。   2025年一开年,吉林再次释放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强烈信号:  2月25日,吉林省发布《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三年规划(2025—2027年)》,明确了做强品牌体系、加强育种技术创新攻关等4方面21项重点任务;  4月8日,召开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春季营销宣传活动暨公用品牌广告语首发仪式,创新推出“好在天然、贵在品质,吉林大米因为绿色所以出色 ”吉林大米公用品牌广告语和“一带金黄、天赐之礼,吉林鲜食玉米在这等你”吉林鲜食玉米公用品牌广告语,以此拉开了2025年“吉字号”粮食品牌建设的序幕,标志着吉林大米生态网链建设按下“快进键”;……  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前进号角振奋人心。吉林这片“因粮而生、依粮而兴、向粮图强”的热土上,正播种着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希望。
吉林省长白山人参展销体验中心揭牌成立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在全力推进“千亿级人参产业”建设的关键节点,4月15日,吉林省“吉字号”特产专班在长春欧亚卖场举行仪式,庆祝长白山人参展销体验中心成立。“吉字号”特产专班及18家省内外知名人参品牌企业代表与现场群众,共同见证这一推动人参产业“破圈突围”的重要时刻。  吉林省作为世界人参核心产区,长白山人参以“补五脏、安精神”的药用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医药宝库的“瑰宝”。其栽培史可追溯至北魏时期,“长白山采参习俗”作为国家级非遗,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如今,吉林人参年产量占全国60%、全球40%,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拥有以抚松万良市场为核心、辐射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最大人参交易集散地。  近几年,科技赋能让长白山人参从传统中药材蜕变为多元化健康产品矩阵。全省已开发几大类三千余种产品,构建起“吃、用、养”全场景消费生态,带动4.5万参农年均增收2.8万元,成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典型实践。  长春欧亚卖场长白山人参体验中心规划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一期占地3500平方米。作为集文化展示、科技体验、产品展销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长白山人参展销体验中心将通过“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赋能,让“百草之王”加速融入百姓生活,助力吉林人参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成立仪式上,吉林省“吉字号”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专班负责人表示,长白山人参体验中心不仅是展销平台,更是产业升级的“转换器”。旨在通过产品展销和文化体验让消费者深度感受药膳制作和人参文化的魅力,力争3年内带动人参终端消费增长40%,助力全省人参产业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时,随着展销体验中心的运营,吉林省将以“小特产”撬动“大产业”,让这一承载千年文明的“吉字号”品牌,在新时代书写富民强省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