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平原的稻浪翻涌着金色希望,吉林大地正书写着现代农业的崭新篇章。在这片被黑土地滋养的沃野上,一位身兼吉林省人大代表、电商先锋与农业匠人的追梦者——罗凤魁,以其十七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成为“吉林大米”品牌崛起的生动注脚。近日,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授予其“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殊荣,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一部融合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营销思维的奋斗史诗。




洞察市场商机。从互联网中寻找突破口
  2007年深秋,一单跨越千里的网络订单,为罗凤魁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彼时从事传统贸易的他,敏锐捕捉到互联网经济的曙光。“当收到人生首单网购包裹,我意识到虚拟空间蕴藏无限可能。”
  这位来自吉林抚松的汉子,毅然放弃稳定业态,于2008年3月8日创立淘宝首家“东北特产”网店,开创区域农产品触网先河。他的选品策略极具前瞻性:依托长白山资源优势,利用大学旅游专业所学,精准锁定蘑菇、木耳、人参等特色产品,成功避开同质化竞争。他紧随电商生态迭代:从淘宝店升级为天猫店,从PC端拓展至移动端,精准把握流量脉搏。2016年淘宝直播一推出,他即敏锐入驻,成为首批农产品直播“拓荒者”。回忆直播首秀仅4人观看,罗凤魁坦言:“我的形象不出众,也没有才艺,如果我都能把这个产品卖出去,那这个行业就可以做了!”正是这份执着,支撑他在两年内完成600场、日均8小时的直播马拉松,硬生生为农产品闯出一条直播新路径。



扎根黑土直播,匠心演绎“吉林味道”
  “要做就做最懂吉林农产品的人。”罗凤魁走遍省内各大产区,将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截至目前,累计发布近千条“吉林大米”相关短视频作品,开展百余场“吉林大米营销推广”直播,以达人视角深度讲解大米全链路品质内核,构建销售矩阵,获千万粉丝认可;所在机构合作达人1826人,累计粉丝超5000万,内容总播放量超700亿,其个人账号粉丝超1200万、播放破百亿;首创“吉林省农产品头部主播矩阵化推广”模式,带动合作米企年销量翻倍,助农增收覆盖全省。这些令人震撼的数据,是他“心系田间地头,货通四海九州”理念的极致实践,这位千万粉丝主播化身吉林农特产品“代言人”,将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等推向全国。


严守品质生命线,守护“吉林大米”金字招牌
  在罗凤魁心中,好米不仅是种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他高度赞誉吉林省粮食系统的科学管理体系:“从选种到田间管理,从收割、储运到加工、包装,全程严格标准。粮储部门的专业监管,是我们从业者的坚实后盾。”这份对品质的敬畏,转化为对供应链的严苛把控——坚持选用当季新粮,采用低温加工工艺,最大限度锁住大米营养。
  品质坚守换来的是消费者的深度信赖。其直播间1200万粉丝中,80%成为吉林大米的忠实拥护者,复购率远超行业均值。“许多粉丝告诉我,孩子的第一口辅食就是吉林大米的米油。”这些温情反馈,让这位工匠深感肩头责任之重。



薪火相传育新农,擘画产业升级新图景
  荣膺“十大制米工匠”,罗凤魁思考更深的是传承与突破。“奖项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他计划建立青年创客孵化基地,倾囊相授电商经验。其设计的培训课程,既有短视频拍摄、直播运营等实战技巧,也涵盖农产品知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内容。
  对于吉林大米的未来,罗凤魁蓝图清晰:“要讲好三个故事——黑土地的故事、农人的故事、匠心的故事。”他倡导年轻从业者深入田间,利用好互联网短视频工具,记录真实农耕场景、挖掘传统智慧,把吉林的好产品推广出去。在他的构想中,吉林大米未来不仅要卖产品,更要传递文化、提供体验,让消费者通过一粒米触摸吉林农业的脉动与灵魂。


政企协同强品牌,共谋产业融合新篇章
  罗凤魁的成长轨迹,恰与吉林省粮食产业发展战略同频共振。近年来,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着力构建“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四位一体体系,为吉林大米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此框架下,以罗凤魁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良性生态。
  作为吉林省人大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罗凤魁积极推动跨域合作:携吉林鲜食玉米走进新疆兵团,引进新疆优质大枣反哺吉林市场。在援疆政策支持下,他开创“边贸+电商”新模式,实现两地农产品优势互补,拓展了产业协同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站在新起点,罗凤魁目光投向更远方。本届农博会上,他作为主力主播推介吉林大米新品。在他看来,每一粒吉林大米都承载着农业现代化的使命,每一次直播都是向世界展示黑土魅力的窗口。从淘宝小店到千万粉丝直播间,从传统粮商到新电商领军人,罗凤魁用十七年光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制米工匠”的丰富内涵——他背后,是吉林省精心构筑的粮食全产业链;他前方,是乡村振兴战略铺展的壮阔图景。这位黑土地上的追梦人,正以匠心为笔,以沃土为卷,续写着中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