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发布通知,就《医药行业国际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指南》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据了解,在日前由医保商会于北京举办的该团体标准制定立项会上,与会专家经评议一致同意该团体标准立项,并对《指南》制定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在中国医药国际化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给予肯定。
专家一致认为,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国际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标准化体系,有助于规范中国药企的供应链管理,强化产品安全保障和社会责任,增强国际供应链韧性,推动其绿色转型。《指南》的制定可推动国际化GXP(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体系)合规标准的建立,是中国医药产业高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中国医药国际化业务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引领”跃升,最终实现产业竞争力与人类健康福祉的提升。
医保商会副会长王茂春指出,医药健康产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医药产业同样面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挑战。国家已多次强调,要注重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标准的国际互认合作。商会希望,《指南》的制定为中国医药规则与标准对标国际前沿,为中国医药产业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融入全球医药市场提供助力。
医药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行业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公众健康、实现全球医药治理协同的一个重要命题。上海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首席研究员唐民皓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和最大的医药原料供应国,中国急需增强在行业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指南》的制定顺应了这一需求。其对于补足中国在医药可持续监管方面的短板;减少海外审计的重复性,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助力中小医药企业跨越绿色发展门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的标准既可为中国药企出海提供合规保护,又能推动全球医药供应链治理“中国方案”的输出。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医药产业链专班负责人袁园表示,在ESG框架与GXP规范的基础上,《指南》可建立包容性标准体系,针对大中小企业的差异化出海能力制定分层实施路径;响应进口国核心诉求,将供应链稳定性、本地化服务能力等纳入指标体系,同步关注产品标准与配套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与国际标准的动态衔接,嵌入供应链碳足迹追踪、区块链溯源等关键技术要求,助力企业突破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
专家认为,《指南》的制定契合中国医药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需求,有益于实现行业自律与监管要求的有机协同,通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供应链标准体系,将有效提升中国药企的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