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厅里,一批京产医疗机器人亮相。它们各怀绝活,已开始在国内外的神经外科、骨科等多种手术场景中崭露头角,并创下多个全球首次。据了解,这些医疗机器人的“出海”脚步正在持续提速。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出海”做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对精度要求格外高,不能有丝毫偏差。北京柏惠维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睿米手术机器人拥有“火眼金睛”,借助自主研发的多光谱跟踪定位平台,每次持续光学扫描十余秒,再结合前期CT检查结果,能实现脑部手术区域的精准定位。它可以配合医生完成脑出血手术,以及脑深部电刺激、活检取样等操作。
今年3月,这款机器人顺利“出海”。在哈萨克斯坦,它配合当地主刀医生,用1小时20分就在一位癫痫患者脑部成功植入了十余处电极。如采取传统手术,这个过程至少需花费两三个小时。该企业运营中心总监袁旭君称,它在国外已完成了43例手术。随着名气增大,这款机器人走向国际市场的脚步会不断加快。
单孔机器人完成跨洋远程手术
两个月前,我国医疗团队在上海,与身处美国奥兰多的助手团队密切配合,完成了单孔机器人动物实验手术。
这是全球首次成功完成的单孔机器人跨洋远程手术。借助5G技术,手术过程中的延迟率不足200毫秒。“这对手术操作几乎没有影响,跨洋手术基本实现了远程同步操作。”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慧慧介绍,此次展示的单孔手术机器人,通过两厘米左右的创口,就能实现0.1毫米精度的手术操作。胡慧慧称,该产品正持续推进欧盟CE认证(安全合格标志)申请,“远程手术跨越了地理限制,可以推动全球医疗资源共享。中国的原创机器人正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医疗机器人细化职业分工
在展厅里转上几圈就会发现,医疗机器人的职业分工越来越细。
口腔手术机器人借助CT扫描信息就能完成3D模拟重建,帮助医生确认种植牙的最佳位置。
理疗按摩机器人在美容院、理疗馆等场所颇受欢迎。它们可通过3D视觉系统,实时采集体验者的经络、穴位信息,其疗效几乎与推拿医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