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热的天,卖最厚的袄。这样反常的事,却正在成为浙江服装销售市场的新常态。近期,浙江平湖举行的一场羽绒服联合订货会,吸引了全国各地4000多位采批商前来下单,短短三天就卖出了160万件,订货金额超三亿元。
反季销售作为一种营销策略,近年来在服装行业中越来越受欢迎。为什么淡季销售能实现逆势上涨?这背后既有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更体现一代代浙商摸索出来的门道、打拼下来的市场、沉淀下来的口碑。
细数“三件冬衣”的发家史:平湖不产羽绒,却以羽绒服成衣的货源优势占据了全国50%的市场份额;桐乡不产羊毛,却坐拥中国摊位最多、出货量最大的毛衫市场;海宁不出产皮毛,却设计出全国六成以上的新款皮装……敢想、敢干、敢闯,造就了浙商“无中生有”的本领。服装反季销售,就是一种典型的另辟蹊径,愈显迎难而上的精气神。
以平湖羽绒服装企业为例,从2017年开始,很多商家开始销售反季款,为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实实在在的价格优惠。政府、企业、商家、平台迅速形成多方合力,在危机中不断求转变、求突破,寻找“一时火”到“一直火”、“卖一季”到“忙四季”的路径转变。
把需求淡季变成销售旺季,光靠折价“清库存”远远不够。随着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和理念都发生变化,一些企业敏锐地意识到,解决“成长的烦恼”唯有依靠改革的“良方”,服装产业必须找准生活必备与时尚喜好之间的连接点,以原创取胜,以高品质赢得市场。与此同时,利用反季销售“试水”行情,为众多商家进一步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升级,提供了一手资料。
有远见的企业,还从中看到了“新国潮”的全球影响力,将跨境销售视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国产原创服饰“出海”计划蓄势待发。
从“浙”里看中国,淡季不“淡”中,蕴藏着创新求变的品格和逆势而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