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来吉林的滑雪场“爽”一下吧!


曾几何时,“忙一季,闲半年”是滑雪场的行业无奈。而如今的吉林滑雪场,正借着山地的风、森林的绿、花海的香,写就从“热雪沸腾”到“绿野生欢”的突围故事。


天定山:半小时生活圈里的“山野休闲站”


7月6日一大早,天定山滑雪场就人头攒动——双轨滑车的轨道上,传来年轻人的尖叫;新西兰滑板车的车轮碾过碎石路,沙沙作响;兴奋的孩子们顺着彩虹滑梯往下冲,裤腿卷到膝盖,小腿沾着草屑;欢笑的妈妈们举着手机追拍,凉鞋踩过水洼,溅起一串小水花。


再乘坐缆车一路爬到山顶,山风送来些许凉意。往下看,36个露营台呈阶梯式分布在雪道旁的山坡上。最上层那顶灰色帐篷旁,腾起一阵白烟——那是烤炉上的肉串正翻面,油星子溅在炭火上,烟气混着肉香往上飘。


“入夏后周末基本‘一帐难求’。”景区工作人员正给新来的游客指引营地,“好多家庭是冲着‘拎包入住’来的,不用自己扛装备,开车半小时就到,这便利劲儿就是我们景区的底气。”


“底气”的背后,是对“距离”的精准计算。当许多景区仍在比拼“网红打卡点”时,天定山选择锚定“城市半小时生活圈”,把滑雪场的山地优势转化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它没有刻意造景,而是让雪道旁的山坡自然生长出露营地,让缆车成为连接城市与山林的便捷纽带——这种“不折腾”的智慧,恰恰击中了现代人对“轻量化度假”的渴求。


松花湖:从雪道到云端的“日出新体验”


吉林市松花湖度假区宛如一个欢乐的海洋。


“住了三天,刚吃了早饭,打算坐缆车去山顶。”来自大庆的李冉一家从酒店走出,“冬天来滑雪,夏天来‘洗肺’,吉林的四季都让人惦念。”


红色缆车缓缓爬升,这条曾载着滑雪者穿梭风雪的索道,此刻正把满身草木香的游客送往青山之巅。


不远处,历亚琳正组织公司团建队伍玩“三人两足”,“体验了草地滑车、真人CS,明天去看‘青山日出’,凌晨出发,就盼着能遇上云海。”


一旁路过的小伙子晃了晃手机:“‘青山日出’绝对值!你看这照片……”


草地另一端,真人CS场地的“枪声”从零星渐至密集,迷彩服玩家猫在掩体后穿梭;草地滑车轨道上,孩子们的尖叫顺着风飘出很远……


松花湖的巧思,在于让“滑雪场”隐身。它不强调“这里曾是滑雪场”,而是用日出承接登山者的期待,用森林清凉延续滑雪季的吸引力,连冬天的缆车都成了穿梭草木间的观景台。这种“去滑雪场化”的转型,让这片土地的价值被重新发现。


长白山麓:全域联动下的“避暑经济大舞台”


7月5日至9日,吉林省内多地气温超30℃,但在长白山麓的滑雪场,感受到的却是山野间涌动的清凉活力。


长白山华美胜地度假区推出东北三省游客专享套票,把机票、酒店、景区门票打包成“千元避暑套餐”。“去年夏天接待26万人次,今年预计突破30万人次。”长白山华美胜地市场总监类雁文说,周边客群的复游率超60%,“他们爱上的不只是滑雪场,更是吉林的夏天。”


在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森呼吸计划”推出森林徒步、星空观测等活动,与冬季滑雪形成“四季菜单”。


滑雪场的夏日热闹,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6月中旬,吉林省“高考准考证享旅游优惠”话题冲上热搜:净月潭门票半价,朱雀山免首道门票,高句丽文物古迹景区直接免票……一系列政策像催化剂,让年轻游客涌向山野。


这种全域联动,破解了一个行业困局:单一滑雪场的转型再成功,也难敌“季节性疲劳”。


吉林省把“滑雪场的夏天”纳入全省避暑经济的大盘子,让滑雪场地处的山林、湖泊、湿地,与周边的历史古迹、城市景观联动,让它的生命力绵延不绝。


至今,吉林省已连续四年开展“滑雪场的夏天”主题推广,滑雪场的夏日突围,早已超越“填补淡季”的简单逻辑。它更像一场关于“资源再认知”的实验:当我们不再把雪地仅仅看作滑雪的载体,当山林、湖泊、缆车都被重新赋予功能,所谓的“淡季”,不过是未被发现的“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