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复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原则同意两家公司报送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明确今年将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有力支撑度夏期间电力保供,并探索达成多年期绿电交易签约。


7月11日,这份复函连同《方案》一起对外发布,标志着全面打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以下简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正式落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覆盖全国的“网上电力超市”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部署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任务。十年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电力行业格局基本形成,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电”到“市场电”的重大转型。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由2016年的1.1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6.2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由17%提升至63%。


此次发布的《方案》明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可联合开展电力交易的组织、发布与结算。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创新提出了“一地注册、全国共享”的模式。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看来,上述机制的建立,相当于搭建了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网上电力超市”,市场主体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分别组织电力交易的同时,还能基于一套统一的制度和规则实现跨经营区交易,“实现了电力资源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上的自由流动”。


绿电跨网交易走向“常态化”


绿色电力交易是跨电网运营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有超过50%的新能源发电量通过市场化方式消纳。2024年,我国绿证绿电交易合计电量达44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4%。


当前,我国正处于电力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复函中要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要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依托跨电网常态化交易机制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更好支撑电力保供。年底前,进一步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随着跨电网运营区交易机制的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