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声声,国际游客漫步上海街头,探寻特色小店美味;细雨绵绵,全国视线聚焦江苏球场,观看球赛酣畅淋漓……这一幕幕多彩画卷,正是中国消费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的生动写照。


消费是产业发展的缩影,亦是市场活力的映射。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从传统消费向品质消费转型的趋势更加明显。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快速增长的入境消费,还是热力全开的体育消费,抑或是持续升温的文旅消费,都折射着中国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市场火热,亮点纷呈。


释放消费活力,多地有高招


回望上半年,全国各地千方百计增加优质供给,多措并举力促消费,成效不断凸显。近日,各地前五个月经济运行数据出炉。其中,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2.11亿元,同比增长1.4%,重返消费第一城;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6%,增速比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


“上海消费回暖的核心在于政策与场景的双重驱动,入境消费成为重要增量。夜生活节、国际邮轮节等活动吸引大量海外客流,直接拉动商圈零售额增长。同时,五五购物节推出的商圈精品推广节,通过国潮动漫、文化非遗等IP联动,刺激了服装、化妆品等悦己消费。”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说。


上海不是特例,神州大地,消费好戏连台。6月29日晚,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下称“苏超”)结束了第五轮的争夺,场均现场观众3.08万人。早在今年年初,江苏省便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文体旅联动提振消费的若干举措》,进一步打通“流量变增量”通道。在此背景下,“苏超”横空出世,不仅踢出破圈“世界波”,更撬动了一场文旅消费的“泼天富贵”。


激发消费潜力,施政路万千


当前,国内消费呈现较为明显的复苏之势。展望下半年,各地如何乘势而上,进一步巩固增长势头、挖掘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对此,业界专家学者分别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建言献策。


朱克力认为,各地促消费的重点在于场景创新与供需匹配。“比如,上海应进一步放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优势,可在进博会期间推出全球新品首发季,联动商圈打造限时免税店。同时,针对银发群体推出智慧养老消费套餐,挖掘银发经济潜力。江苏应进一步深化文体旅商融合,可借鉴苏州电竞经验,推广电竞赛事、智能体育嘉年华等,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同时,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推动绿色家电、新能源汽车下乡。重庆应强化首店经济与品质消费,引入更多国际品牌开设旗舰店。同时,依托8D山城独特地貌优势,创新打造悬崖餐厅、防空洞酒吧等差异化场景,联合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打造网红消费地标,形成线上‘种草’、线下‘拔草’的闭环。”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分析:“下半年,促消费需多点发力,持续打造特色消费活动,激发消费活力;深化体育文旅融合,培育新兴消费业态;加快县域电商建设,释放县域消费潜力;优化入境消费环境,吸引境外游客消费,多维度推动城市消费市场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