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里喷泉一般涌出的订单小票、送餐忙到脚不沾地的外卖骑手、消费者塞满免费奶茶汉堡的冰箱……上周末,一场“0元购”让市场变得热闹起来。


这个夏天,以美团、阿里、京东为主体的即时零售竞争如火如荼,一场“补贴大战”正激烈上演。


“外卖大战,我的快乐回来了!连着四天的晚饭和奶茶都安排明白了!”社交平台上,网友一一兴奋地晒出自己的战绩:通过外卖平台“0元购”活动,她收获了三杯奶茶、两个汉堡、两个圣代,还花四元买了一大份生煎包加茶叶蛋,花0.01元买了一份锅巴土豆和烤苕皮。


像一一这样被红包砸中的消费者还有不少。消费者摩拳擦掌加入,不少商家也迎来订单暴涨。


过去几天,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等茶饮店和塔斯汀、华莱士等餐饮店里喷泉一般涌出的订单条,以及被等单的外卖小哥和消费者围得水泄不通的柜台,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火热的补贴给平台带来立竿见影的增长。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不含自提及“0元购”订单,平台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单,创新高。美团也宣布,7月12日截至23时36分,其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再创新高,达1.5亿单。7月8日,京东宣布外卖业务正式上线四个月后,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在其平台上销量突破百万。


部分商家对于“补贴大战”喜忧参半。“不参加吧,平台不给流量,店里没生意;参加了,忙活半天,又只能赚个吆喝。”一家小餐饮商家有点为难。


天使投资人郭涛认为,短期内对补贴依赖度较高的用户中,价格敏感型用户占比较大,一旦补贴减少,这些用户很容易流失。从长期看,平台需快速将用户对补贴的依赖转化为对服务的依赖,平台的补贴模式需要向“服务溢价”转型,形成供给壁垒,持续提供差异化的商品,而非仅靠低价吸引用户。在郭涛看来,履约稳定性和售后保障等服务质量,比补贴更能增强用户黏性。


当资本热潮退去,唯有实现平台、商户、骑手和消费者的多方价值平衡,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