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家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必然路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


针对川渝高竹新区企业注册在四川,但90%的企业产品销往重庆的情况,新区探索货车牌照“同标互认”,试点允许部分企业的车辆在指定时段、路线通行重庆。去年,四川骏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拿到了入渝货车临时通行证。


一张通行证“划开”川渝行政壁垒,让企业从“算着政策跑”变为“盯着市场跑”,揭示了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思路: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


长三角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共享互认,市场主体登记等50余个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京津冀市场监管部门统一规范企业登记服务,推动区域内认证数据共享;川渝推进企业跨省市“一键迁移”……打破地域限制,市场规则深入衔接。


在融入区域大市场中,河北廊坊加强与北京产业链互补协作,重点承接北京物流产业。2024年年底,全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达949亿元,同比增长9%,占GDP的比重升至24%。


区域市场一体化,并非是同步化、同质化发展:既要做到“融”,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也要突出“协”,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充分释放要素资源效能。


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各区域加强内部协作,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各有优势的区域大市场,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创新联动创造了条件,避免了重复建设和低效竞争。


统一大市场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大市场。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释放市场效能。


推进市场一体化,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


把有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规则立起来,把不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障碍掣肘破除掉,全面推动区域市场由大变强,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