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物生长。走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的田间地头,露地上一畦畦蒜苗、大葱、菜薹长势喜人;拱棚内,辣椒、茼蒿、草莓西红柿鲜嫩可口……进入6月以来,湟中区大批高原冷凉蔬菜陆续上市,充实着全国各地的“菜篮子”。


青山脚下,菜薹鲜嫩。湟中区鲁沙尔镇朱家庄村上千亩蔬菜基地上的菜薹长势喜人,采摘工人穿梭其间,将一支支鲜嫩的菜薹采摘、装筐。来自深圳市鸿福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杜荣贵操着一口广东口音,和当地的龙财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光言商量着近期的合作事宜。


“这个季节,青海产的冷凉蔬菜品质好、口感佳,特别是菜薹口感微甜,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我们选择在这里收菜。今年和合作社签订了300亩的苦菊订单,目前正在采收。”杜荣贵说。


深圳客商选择在这里下订单除了品质好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生产基地有规模,能实现持续供应。


近年来,湟中区积极引进菜薹、紫色长辣椒等十多个适宜高原气候、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新品种。同时,积极探索“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营模式,加大对农户自营温室的扶持力度,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共享农技设备等方式,推动小规模生产向集约化发展。打造小南川、大南川等五个万亩高原冷凉蔬菜基地,11个千亩基地及60个百亩生产基地,进一步推动全区蔬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


走进多巴镇玉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登上观景台俯瞰,上千栋温室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里是青海省设施农业规模较大的设施温棚产业园区,基地上有叶菜、茄果、草莓、瓜果采摘以及草莓脱毒育苗中心五大功能区。


近年来,湟中区产业园区依托蔬菜、草莓生产基地,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田家寨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多巴玉拉草莓种植基地等一批集采摘、观光、体验、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基地,有力推进全区“农体文旅商康”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