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已过去十年。在这意义非凡的节点上,敦化,这座有着千年底蕴的古都,正绽放出令人瞩目的全新光彩。其奋进历程,凝结成四张独特名片:一张煎饼、一株人参、一个村落、一座博物馆,勾勒出城市独特的魅力与时代风貌。



7月4日,正值盛夏,敦化市长有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73厘米直径的大鏊子泛着光泽,米浆在220摄氏度的高温中迅速舒展,仅需35秒,便幻化成金色薄饼。


大批量主粮储存不超过20天,小批量杂粮五天封顶,蔬菜从入库到生产严格控制在三小时内。敦化市长有食品有限公司坚持“甄、新、好”三字铁律,只为守住舌尖上的防线。


敦化市长有食品有限公司的荣誉墙上,“吉林老字号”“高新技术企业”等牌匾无声诉说着企业的发展历程。“公司现有近7000平方米的标准化车间,日均满负荷生产20万张煎饼,有近百种口味。”董事长陈长有说,“下一步计划将产品推向近30个国家,真正做成国际品牌。”



当传统匠心飘向世界,科技之光也在全城闪耀。


在敦化市润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每道工序均由精密仪器实时监控。480亩人参良种选育示范基地与2000亩非林地人参标准化种植基地筑牢原料根基;研发中心内,人参药用价值被持续挖掘;阳光干燥室与恒温冷藏库则精准守护产品品质。步入公司文化展厅,一排排浸制的人参标本错落陈列,红参浸膏、人参蜜片、黑参原液等系列产品琳琅满目。


“旭竹”之名,蕴含着蓬勃生机与坚韧品格。在科技引擎驱动下,“示范种植+农户承包+技术扶持+集中管理+保险承保+统一加工+自媒体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成效显著,企业硕果频出:自主选育“延参1号”良种,研发多项专利技术,构建多元化深加工产品线。2022年,获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参产业协会会长单位、吉林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3年,旭竹2691红参浸膏斩获博鳌全球食品饮料论坛金鳌奖,“旭竹人参”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4年,跻身吉林省专精特新企业行列。农业农村部将“润绿人参”纳入优势特色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扶持。


“我们新增500亩种子繁育基地,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正全力打造人参种植标杆企业。”展望未来,敦化市润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潘宣依目光坚定。


科技孕育产业硕果,文化则赋予古城独特气韵。


走进敦化市红石乡中成朝鲜族生态村,身着朝鲜族盛装的游客,裙摆在古朴民居间飘动。飞檐翘角的民宿与潺潺水声相和,青瓦白墙的旧宅修缮一新,与皇家鹿园、网红街区相映成趣。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学习草编技艺,感受非遗魅力。”红石乡副乡长宫宛奇穿过民俗体验区时阐释,长鼓楼与圆鼓楼是地标性建筑,中间醒目的建筑叫大德轩,其名源自《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与城市之名血脉相连。红色文化、渤海记忆等在此汇聚,滋养着研学热土。自2023年9月开园以来,中成朝鲜族生态村已举办各类节庆活动40余场,累计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年收入1200万元以上。“民宿旅游+”的多元画卷徐徐铺展,乡村振兴样板愈发清晰。


村落的活力,是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生动写照。


敦化市历史博物馆外,游客常常排起长龙。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馆内1800平方米的空间里,300件文物静静诉说着历史。讲解员韩慧明站在“华夏根脉·东疆相承”展区,眼神坚定而温柔,“从夏商周到民国,这里的每一段记录,都藏着各民族群众相拥而行的故事。”


作为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核八翼”全域体验区的重要一翼,这座由原博物馆改造升级而成的教育实践基地,自2024年7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3.1万余人次域内游客、140多个团体在此聆听民族故事,感受团结伟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砥砺前行,敦化大地的奋进足迹清晰可见。从煎饼里的烟火人间,到人参产业的科技雄心;从村落的文旅融合盛景,到博物馆里的共同体信念,千年古都的脉动,既在日常馨香里,更在万众一心的壮阔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