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伟绮丽的长白山脉下,有这样一群科研工作者,他们辛勤耕耘、攻坚克难,一次次向着人参科技创新制高点发起冲锋。他们将传统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加速原始创新成果转化,执着地续写着“让中国人参走向世界”的梦想。他们就是长春中医药大学赵大庆教授团队。


20多年前,一组调研数据显示,全国中医药贸易值还不到总贸易值的5%。我国人参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吉林省又是人参的主产地,但当时国内对人参的加工过于简单,产品种类太少,附加值低。


如何将人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了迫在眉睫需要攻破的课题。2003年,赵大庆整合中医药、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力量,组建长春中医药大学人参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大健康产业开发科技创新团队,向人参传统功效挖掘、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及产品创新开发领域发起攻坚。


从此,“拼”成为团队的科研底色。没有寒暑假,不分年节,他们穿梭于山林与工厂之间,沉浸在实验室里。


赵大庆带领团队走遍长白山周边的参场,蹲在地里看参农翻土、晾晒,手上磨出的茧子比老参农还厚。


扎实的调研为科研攻关奠定了基础。历经22年艰辛,团队收获一系列重磅成果。他们深入阐释了人参“大补元气、轻身延年”的科学内涵,有力诠释了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人参传统功效。同时,构建了人参分离制备、化学修饰等关键技术,开发出功效成分明确、作用机制清楚的系列大健康产品,推动我国人参领域研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随着研究深入,赵大庆带领团队牵头完成了人工种植人参进入新资源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研究,并获得国家批准;参与十余项人参国家标准制订,研制出多种以人参为基源的创新产品,建立了蜜制、速溶等系列生产加工新技术;研发出的人参食品、保健食品达几十种,并开发出系列化妆品及原料上百种,其中几十项科研成果已在企业成功转化,为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多年来,赵大庆带领科研团队从教学、科研、转化三方面入手,利用中医传统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人参等长白山道地药材传统功效生物学机制研究及大健康产品开发,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近五年来,团队累计创造经济总产值近一亿元,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四项,被授予“黄大年式科研团队”等荣誉称号。


22年风雨科研路,赵大庆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黄大年精神。他带领团队书写的“科研答卷”,正化作参农手中的丰收账本,化作药企生产线的轰鸣,化作中医药现代化的坚实脚步,在长白山麓生长出蓬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