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长白山林间低垂的藤蔓,腐殖土的气息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在这片原始森林的褶皱里,蕴藏着自然界最神秘的馈赠——人参。


“好产品源自优质的原材料,利用好长白山区天然森林资源繁育林下山参,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信心的源泉,更是企业研发好产品的根本。”珲春华瑞参业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瑞参业”)董事长金立华说。


华瑞参业是一家集人参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人参产品精深加工综合性实体企业。近年来,华瑞参业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加快人参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不断升级产品线,提高产品附加值。


回忆创业初期,金立华更是流露出对人参的浓浓喜爱,而他的故事也颇具传奇色彩。


“我出身于中医世家,初学的第一味中药材就是人参,曾经作为参农,我种下的第一粒种子也是人参。”金立华说,青年时期,他考取长春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在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开办一家诊所。那时,他一有空闲,便浏览古籍秘方,从《金匮要略》到《本草纲目》,寻找人参的影子,总结先人用参的经验,再结合现代医药学及饮食习惯,归纳出人参入药、入食的方法。


金立华认为,人参作为入口的食药材,最终目的是护佑人们的健康。市场环境伴随着新的机遇,1998年,他建立了珲春市首家绿色无公害人参种植基地,承包了1600多公顷林地,一头扎进大山里,带领亲戚朋友创业。


在山里披星戴月、摸爬滚打,金立华实打实地把绿色无公害人参种植了六年,满心欢喜地把收获好的人参挑到抚松万良人参交易市场,本想卖个好价钱,可事与愿违。


“最初销售时,损失在所难免,但慢慢地,很多南方客商和一些相知多年的朋友,还有对长白山人参有清醒认识的药商愿意与我合作,从我这里进货,这让我积攒下了相当不错的口碑。”金立华说,后来,他建了冷库,把人参储藏起来,再买来几百个大酒坛子,用上品的人参泡制上好的人参酒,成为滋补佳品。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人参酒很快被抢购一空。


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把人参的应用由单一的中药材拓展为“药食同源”的营养保健产品,中国的人参产业化发展迎来了重大转机。为做强做大人参深加工产业,在金立华的带领下,华瑞参业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关,坚持原生态培育山参,从源头上保证每棵人参的品质,先后在图们市、珲春市、梅河口市,朝鲜罗先地区、俄罗斯联邦远东区滨海边疆区哈桑区巴拉巴什镇建立林下山参培育基地,规模化合理密植种植林下山参3000余亩,经过精心栽培、管护,长势喜人,成活率达95%,三年以上林下山参存量超一亿支。通过深耕林下人参种植20余年,公司探索总结出“华瑞参业林下人参种植模式”,积累了丰富的林下人参产业种植经验。


茫茫林海孕育无限生机,后劲十足的林下参产业,使华瑞参业在产业发展上蓄势待发。金立华瞄准了冷冻干燥的活性参,率先引进世界上先进的高科技加工技术,对自己种植的林下山参采用低温冷冻干燥、微粉等加工工艺,生产出吉林省独家的活性人参胶囊,改变了人们食用人参的传统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食用不方便、不科学、不好定量等难题,实现了高科技、高活性、高效果、易吸收的目的。


华瑞参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先后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吉林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大胆创新,并将技术应用到产品研发,实现了人参开发利用多元化,也将企业打造成为了集人参研发、生产、销售、品牌建设、人参应用文化宣传于一体的现代化人参产品精深加工综合性实体企业。


在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的过程中,华瑞参业在长白山地区东丰县规范化种植林下人参3000余亩,选择长白山优质的长脖芦品种,着重培育15年以上高品质林下山参种源。运用“华瑞参业林下人参种植模式”,确保种源优质、丰沛。同时,公司与当地农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公司 +基地+合作社+ 农户”模式,逐步扩大种植规模,保证长白山林下人参种源纯正、保障二产优质原材料供应稳定。


金立华表示,2025年至2030年,华瑞参业计划发展林下山参种植面积一万亩,并计划在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哈桑区巴拉巴什镇承包林地30万亩种植林下山参,以缓解国内人参种植林地紧缺状态,确保人参深加工产业优质原料供给充足,高质量推动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