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您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购买的时候看到收益率超过5%,但持有一段时间后,发现收益率远不及展示得那么优秀。这是什么原因?


业内调查了解到,部分理财公司会采取短期抬升新发产品收益进行“打榜”、挑选业绩突出的时段择优展示等方式吸引投资者,投资者不了解这些“门道”,很容易产生“收益落差感”。


“打榜”是如何操作的?“部分理财公司会采取较为激进的配置策略,在理财产品发行后不久,挑选较多优质资产进行配置。该阶段,产品规模往往较小,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抬升收益。”一家股份行理财公司固收部负责人表示。


这些新发理财产品随后在银行渠道端上线,银行会突出展示新发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或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亮眼的收益率有助于理财公司在新渠道拓展客群,因此,这类理财产品常被称为“打榜产品”。例如,某款固收类理财产品仅成立20余天,由于正好抓住了市场机会,产品净值实现了约1%的涨幅,在展示该产品收益率时,其近一个月的年化收益率超10%。这样的宣传手段,往往会吸引不少投资者购买。


然而“,打榜”理财产品所展示的收益率与最终实际兑付给投资者的收益率相差甚远。随着新发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理财公司对优质资产的供给逐渐乏力,其原有的高收益不断被涌入的新资金稀释,新买入的投资者实际获得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会“断崖式”下跌。例如,某款混合类理财产品展示的收益率为10.86%,是近三个月的年化收益率,高于其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3.96%;某款固收类理财产品展示的收益率为7.67%,是近一个月的年化收益率,高于其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3.23%。这样的展示方式,难免让初入市场的投资者眼花缭乱、难以选择。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挑选理财产品时,应尽量比较同一时段内的收益率,并注意理财产品的可比性。此外,投资者还需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多个历史收益率区间,避免仅凭单一收益率数据就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