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三月,万物复苏。


  在今年第一季度收官之际,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今年全国两会精神汇聚起的奋进力量,铆足干劲推进春耕生产、加快科研攻关培育新质生产力、多措并举促消费扩内需……以新气象、新作为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观察之一:不误农时春耕忙


  进入3月,春耕生产自南向北全面展开,江西、湖南、四川、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地进入春耕备耕的农忙时节。


  千里之外的齐鲁大地,早早出土的麦苗增添了春天的色彩。向良田要粮、向科技要粮,田野里播种下丰收的希望;四川遂宁引进智能化机械,借助北斗导航系统实现播种行距更加精确均匀,不仅提高春耕效率还保障增产丰收;广东中山积极创建连片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市粮食单产提升;在山东多地,农业主管部门、农技专家、种粮大户齐聚田间地头,研讨春季田间管理办法……多彩春耕图在大江南北绘就。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3月25日,全国已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5.4%。分作物看,早稻已育秧近70%,中稻已育秧10%,春小麦已播16%,春玉米已播3.9%,薯类已播23.7%,春大豆已播1.9%。


  观察之二:向“新”而行培育新动能


  3月的海南文昌,碧波翻涌、椰风阵阵。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一、二号发射工位的调试和建设,预计6月可实现商业卫星发射。


  商业航天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也是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


  新质生产力的“新”不仅指向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还关乎发展新理念。在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享受碳减排量认证和交易服务。这是国网江苏电力“创新+绿色”的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探索。


  通向新质生产力之路,除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还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数百台机械臂快速“舞动”、每四分钟便有一辆重型卡车下线……湖南长沙,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到了晚上仍然繁忙。3月,该产业园预计下线重卡等商用车近2000辆。


  各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遴选出92条重点产业链进行滚动支持,提升产业基础;北京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在光电集成、芯粒技术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山东提出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钙钛矿等领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观察之三:激发以旧换新大市场


  国务院日前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


  从消费品换新的市场需求看,2023年年底,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汽车、家电更新换代也能创造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在上海,近期举办的“2024浦东家电生活节”,推出多项优惠政策。自3月30日至12月31日,新一轮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16大类一级能效家电产品。


  天山南北,许多区县都在开展以旧换新活动。在喀什地区,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将贯穿全年,预计家电厂商和流通企业将投入补贴资金2000万元。2024“爱尚重庆”绿色智能家电进乡镇、进街道、进社区以旧换新惠民促销活动于3月8日启动。


  “这一轮更新换新体现了‘从存量中产生增量’的宏观经济政策新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


  观察之四:外贸开局良好释暖意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结构持续优化,释放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暖意。


  申报手续减少、通关时间节省……得益于海关政策持续优化,截至3月底,广东近70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受益,减少经营成本4200多万元,节省资金占用4.47亿元。


  围绕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进出口企业成本、推动市场多元化等方面,多地多举措稳外贸、促转型,推动外贸向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开展新一轮“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截至3月17日,共有560个团组赴境外参展,开展经贸洽谈活动,联动企业3346家次,达成意向订单近200亿元。3月20日至22日,陕西省商务厅组织23家礼品印刷类企业赴新加坡参加行业展览会,现场成交金额约2000万元,预计意向合同金额超5000万元。


  从中央到地方,更多政策正在加力推出:海关总署等14部门开展为期五个月的2024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商务部抓紧研究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措施;天津海关推出24条措施服务天津高水平对外开放;吉林跨省合作推进“借港出海”……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说,我国外贸持续向好有基础、有条件,对实现全年外贸“质升量稳”有信心、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