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深化医疗保障改革,不断提升医保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实现了医保覆盖面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管理服务从有到优的转变。


医疗保障关乎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兼具民生工程和经济杠杆的双重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待遇保障公平适度,基金运行稳健持续,管理服务优化便捷,医保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更好保障病有所医的目标。


健康绩效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目的及方向。需进一步支持医疗服务体系有能力诊治疾病、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有动力预防疾病、制定完善各项制度政策有合力促进健康。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力,更好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第一,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落实各级政府办医、管医责任,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以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疾病谱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以“管控增量、调优存量”为总体思路,科学测定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模,不断优化结构。适当拓展特需服务,延伸康复护理服务。


第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筑牢“保基本”根基。医共体建设已成为各方共识,各地正在推进实施。着力做实县域医共体,真正成为“责任、管理、服务和利益”共同体,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促进机构功能互补整合,实现“医、养、防、治、康”连续服务。通过对医共体实施按人头总额预付,购买区域医疗健康服务,落实“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政策,叠加基层病种支付政策,实现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管理服务行为等的调控和引导,使医共体成为基本医疗服务和医保基金的“双守门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第三,着力深化医保领域重点改革,实现提质增效。注重医保待遇政策优化、目录调整等改革协同发力。全方位、多维度引导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科学适宜、医疗服务规范合理和运行机制正向转变,积极支持医药产业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第四,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协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推动建立“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探索商业健康险与基本医保错位发展具体路径,尽快明晰“惠民保”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构建和落实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支持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更有力地支持新药、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实现医保基金更加安全有效、医疗服务增质效、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