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出“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一链一策’推进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改造,增强需求预测、智能决策等能力,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率和韧性”。


瓷砖的“数智轨迹”


在家居卖场,消费者挑选瓷砖时,扫一扫码,就可能看到这块瓷砖从原料生产到上墙效果的“数智轨迹”。“画”出这条轨迹的,是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数智供应链平台。


在瓷砖生产环节,数智供应链平台缓解了一系列痛点。“瓷砖生产最棘手的环节不是制造,而是原料,如泥沙颗粒大小不均匀、水分比例不稳定,做出来的瓷砖就可能变形、断裂。”广东省佛山市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总裁蔡初阳说,以前瓷砖生产更多是靠经验,如今则是靠数据。


众陶联数智供应链平台整合多家原材料供应商,既保证了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又通过统一检测、定级和分类,实现原料标准化,保障了配方结构的稳定。每一批泥沙都会被录入系统,使它们拥有了可查询、可追溯的“身份证”。


果蔬的“保鲜秘诀”


高温天气下,远距离运输瓜果蔬菜,如何保鲜?答案不只是冷链,更是冷链背后的“数智系统”。


在江苏省苏州市南环桥市场,大数据中心每天接收气象系统推送的48小时天气预报,一旦识别出高温、暴雨等天气预兆,系统便会立即响应,辅助工作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冷链运输和采购预案。


南环桥市场常务副总经理曹伟介绍:“在生鲜运输过程中,数智系统会依托实时路况与天气数据,自动规划最优线路,调整行车路径。工作人员也会根据系统提示,及时启用绿色通道,全程协同配合。”


“过去讲生鲜冷链,更多是‘冷库+车辆’。现在,我们将气象、交通、仓储以及消费数据打通,构建起数智化协同管理平台,大大提升了调度效率。”曹伟说。
制衣的“算法工厂”


不少体验过“数智裁缝”的消费者感叹:“比老裁缝量得还快还准。”


“数智裁缝”这样量体:用户站在量体设备前,短短两三秒,系统便完成了对19个身体部位的22组精确数据的采集。除了胸围、腰围、臀围这类常规参数外,系统还能捕捉前腰高、后腰高等细节。


这个“数智裁缝”由山东省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我们构建了基于规则算法自动裂变的‘版型、工艺、款式、物料清单’四大数据库,将过去制衣师傅依赖经验量体的方式,转化为标准化数据模型,模型可满足99.99%的体形。”酷特智能董事长张蕴蓝说。


消费者下单后,能快速定制出一件贴合自身体形的服装。与真人裁缝相比,数智化裁衣由数据驱动的“算法工厂”完成,精准度和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