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年学堂、老年游学等新产业在老年消费群体中颇受欢迎。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七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潜力巨大。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四个方面共26项举措。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近日召开的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扩大养老服务消费,既是经济风口,也是民生关切。如何创新银发经济的多元化场景、扩大服务消费,让银发一族乐享“家”和“远方”?


“银发经济创造出新的、更可持续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文化养老分会副会长田娜称,随着老龄化浪潮的推进,服务“夕阳红”的银发经济正在迎来更大的市场规模。无论是供给侧的增长动能转换和创新驱动,还是需求侧的新消费增长点创造,都需要借助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调节供求关系,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养老与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林宝认为,银发经济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老龄化程度快速提升,老年人口规模快速扩大。同时,60后迎来退休潮,这一代的购买力更强,更愿意通过消费来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同时,新技术应用正处于爆发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将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业态多元的银发消费市场吸引了大量社会力量涌入。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银发经济相关企业49.6万家。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年注册8.07万家,同比增长27.06%,创注册量新高。现存银发经济相关企业成立年限在5—10年的企业最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纪竞垚表示,扩大养老服务消费的着力点在于,以优质服务激发老年人主动消费意愿,丰富养老服务业态,激发多元化服务消费潜力,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文化等领域融合发展,并加强对老年人合法消费权益的保护。


田娜表示,银发经济不仅涵盖医疗、养老等传统领域,还拓展到康复辅助器具、康养旅游等诸多新领域。她认为,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比,当前银发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巩固增强基层养老服务保基本、兜底线的能力。要立足老年人需求的结构与特点,找准政策实施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发力点,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专业化、智能化、个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