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持续鼓励支持创新药物研发,为创新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随着创新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产创新药开始走出国门,日趋多样化的出海模式,为企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更多路径。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方面,创新药企也在积极寻求机会,并购整合,踏浪前行。


政策密集落地


从“制药大国”迈向“制药强国”,支持创新药发展势在必行。今年以来,政策持续落地,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为行业发展护航。


从资金环节来看,北京、广州等地出台政策,旨在真金白银支持创新药发展。例如,2024年,规模为200亿元的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成立,旨在为生命科学创新提供金融活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提出,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师、战略科学家领衔的具备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应用前景明确广阔的若干生物医药顶尖项目,最高支持额度50亿元。


出海势头强劲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质量本土创新药不断涌现,国际市场成为众多创新药企的“星辰大海”。


“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海外总收入占比已超60%。”百济神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公司已建立创新的全球运营模式,包括差异化科研能力、临床开发布局等。”


北京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重视国际化布局,依托多年在创新药领域的研发经验和技术储备,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国内外多家专业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创新药研发方面,持续强化“自主化+社会化+国际化”三位一体的研发模式。


并购持续升温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需要大体量的资金支撑。融资低谷、企业估值大幅缩水,加速了国内创新药企的并购步伐。


为鼓励国内企业的并购行为,政府层面出台了诸多政策。今年以来,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等纷纷出台,为创新药的并购打开了政策空间。


此外,深圳、上海多地还发布了专门针对生物医药并购的利好政策。11月27日,深圳发布《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2027)(公开征求意见稿)》,鼓励聚焦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以及新赛道和未来产业领域,通过并购重组持续做大做强。12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培育集聚并购基金,设立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