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授信业务管控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从分析授信业务入手,从而引出针对授信风险的解决措施。风险并非是由小微企业单方面引起的,还和商业银行有关,所以要想做到授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银行和企业共同努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业务风险
一、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业务概述
(一)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定义
授信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作出的保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备用信用证、信用证保兑、债券发行担保、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主要特征
小微企业除了具有规模小、市场适应性强、市场反应灵活、富有创新精神等优势外,还存在着技术实力较弱、管理制度落后、竞争力差、经济效益低、资金和人才匮乏等劣势。同时,小微企业普遍缺乏长期规划,对资金的要求往往是急迫的,所需时间短且频率较高。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是“小、频、快”,而对应的信贷业务特点则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微企业与商业银行沟通难。由于客户比较分散,客户资质和素质不一,银行缺乏相应稳定的沟通渠道,无法及时收集企业的实时资料。二是小微企业信息来源少。小微企业在我国征信系统中的信息少,缺乏像大型企业一样的信息网,很难从工商财税、海关等多方面收集客户信息。三是企业行为个人化。运行良好的企业也会经常因所有者的个人行为导致经营风险。四是贷款监管难。由于商业银行人员紧张,管理手段相对单一,一些基础业务部门的授信业务管理还比较薄弱,存在重贷轻管现象。借款只是一个程序,难以保证信贷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一致性。
二、新形势下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发展历程
2005年,随着德国IPC技术的引进,我国的信贷业务呈现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规范了贷款流程,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信贷员队伍。
经其黄金上升期,IPC技术遇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操作,但是很难摆脱重人工的发展模式,很快遇到发展瓶颈,风险评估也存在漏洞。小微信贷领域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运营模式。
在国家的支持下,小微企业逐渐恢复发展。《中小企业促进法》的修订版中明确指出:合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2018年9月,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正式挂牌,以点带面,用政府信用撬动小微信贷资源。在国家的支持下,现如今小微企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经营状况
1.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占比逐年增加。在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愈发不足。为了促进小微企业持续发展,国家针对当前的情况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了相关政策。金融行业在这些政策的引领下逐步转变了思想,纷纷设置了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业务,从而逐步与中小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促使授信业务稳健增长[1]。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在指导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发展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整个社会金融行业发展的指向标,更直接关系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命运。
2.银行间竞争加剧。商业银行为了迎合市场发展,彼此间竞争激烈。对于整个金融行业而言,这种竞争会促使行业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层次探索,并且因为银行所属地理区域不同,所探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此种状况下,不同的商业银行开始根据自身实际、市场情况设计推出更为多样化的业务,由此吸引了更多的小微企业,有利于推动整个金融行业的业务发展与进步。
3.客户需求日趋复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银行客户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亟须在保持传统业务的同时适当进行业务创新,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授信业务是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虽然还存在一定困难,但是转型成功后将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动力。
4.银行监管严格。由于授信业务涉及到个人征信和小微企业的信用资质,所以在发展过程中的监管会日趋严格。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想要更快、更稳地发展,不仅要有外部监管,内部也要加强监管,由此便需要金融机构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在严格审查各项征信、信用资质的基础上开展自身业务。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身信用,减少各类风险的出现,也能够推动自身机构实现持续化发展。
5.授信周期短。小微企业贷款的特点是又小又急,以解决其燃眉之急,所以其对业务方面的要求是十分明确的。对此,银行可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为小微企业设计符合自身贷款需求的业务产品,不仅让小微企业解决燃眉之急,也能推动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带来的挑战
1.适应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小微企业的新陈代谢加快,如何从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出现中开发新的客户资源、如何识别低竞争力企业、如何及时做好贷后管理,是银行业面临的全方位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小微企业的竞争市场中,在确定战略定位和明确目标客户的同时,银行业在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对此,商业银行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特征,针对性地设置相关业务。此类业务不仅要符合小微企业对贷款业务的需求,且具有特色化,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有默契点,由此才能够从多样的金融产品中突围,在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业务的发展[2]。
2.兼顾商业可持续和社会责任的挑战。随着中国利率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对客户银行存款的多元化社会融资渠道的重新定向,信贷利润增长空间被压缩。对于一些新生的小微企业而言,他们基础资金不足,谈判能力较弱,面临客观存在的压力,不仅要坚持收益风险并存的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还要积极行使社会责任,制定短期利益和长期战略,建立适当的定价机制,探索一条结合商业盈利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的发展道路。这是对银行业可持续性的重要考验。
(四)小微企业授信业务面临的风险困境
1.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有待提高。小微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产品市场竞争力、自主使用权、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司实际控制人和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相对较弱,对自身和员工的要求不是很高,且长期处于新形势的发展情况下,多数小微企业处于全面竞争状态,自身成本优势不明显,竞争力不足。而对于很多小微企业来讲,其大多使用的是家庭式的发展方式,此种状况下,不论是对应的专业知识还是相应的管理能力均偏低,这也使得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难以实现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发展。
2.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小微企业依靠其灵活的机制和洞察能力,能相对容易地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其可能利用灰色地带,规避责任,频繁发生不规范的商业行为,银行业的贷款风险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小微企业必须关注自身的规范化发展,这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黄金法则。
三、新形势下中小微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不完善
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信贷规模和贷款流向提高资本流动性,实现贷款收益与风险的平衡。由于小微企业具有数量多、行业多、情况复杂等特点,一般贷款金额不大、贷款周期短,不容易管理。对此,需要建立专门信贷模式,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以此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推动自身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完善。
(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薄弱,如贷前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对小微企业估值指标的定量分析;无法在授信业务管理方面有效监控借款人。此外,授信业务管理人员在管理能力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责任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授信业务自身不健全
市场的不断变化和风险识别监管要求的授信业务是科学渐进发展的,必须对现行授信业务加以优化和改进。然而,现行的一些规定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需要,亟待完善和修订。对此,应建立相应的制度,用制度来指导实践,推动授信业务各方面的完善[3]。
四、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授信风险管理机制构建
体制机制的搭建对于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具有指导性作用,对于银行来讲,首先要建立信用风险体系,严格按照体系管理信贷业务,这是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的基本措施,能够很好地避免很多常态化问题的出现。在办理授信业务时,经常存在人员操作风险,因此,增强工作人员对制度的了解,能够很好地进行信贷业务的管理,让各方面操作更加标准化,也能够减少很多操作风险,推动企业各项工作规范化发展。除此之外,日常工作当中还需要增加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对于各类先进知识、制度内容、操作方法的了解程度,确保员工的操作方式正确、有效。其次要加强风险量化和绩效指标改进,加强评估信用风险权重,建立完整的风险指标评估体系,准确识别风险,并将风险与员工绩效直接挂钩,提高员工在风险方面的关注程度。当风险与员工绩效直接关联时,员工的工作质量会得到明显提升,而为了更严格地防范风险,还需要加强银行对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从企业管理者到基层员工,着重把控自身工作范围内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第三,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风险管理案例库,加强事前、事中及事后的信用风险控制。银行自身需要确保财务团队的专业性,利用专业人才来管理各项财务内容,确保财务的准确、真实、可靠,对此可进行外部人员聘用,或是直接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素养的人才,专项负责财务工作。最后,风险分散是金融市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也是银行必须提高的能力,要实现风险补偿和投资多元化,使信贷风险能够顺利转移。
(二)完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
应建立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然后根据该方法评估企业的信用评级,通过参考该企业的财务能力来设定其信贷资金支持金额。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价可因地制宜,按照贷款五级分类中财务分析指标和非财务分析指标标准进行。搭建相关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后,商业银行也需要根据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评价,不能单纯地套用评价机制。
(三)加强授信业务的风险建设
在分析金融行业授信业务目标时,要考虑金融行业的环境和现状,应从市场的角度适当考虑中小企业的授信目标;应根据业务发展的进展满足配套设备的需要,建立科学、公平的信贷目标;小微企业在平衡融资问题和业务顺利发展之间的关系时,也要增强创业风险承受能力,从而使业务能够顺利、持续地发展。
结束语
小微企业授信风险无法消除,能做到的只有尽可能增强风险的缓释能力。希望在银行和小微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其防范风险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1]章洁倩.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基于银行角度[J].科学管理研究,2013(02):98-101.[2]廖嘉敏.小微企业授信风险防控中的非财务信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04):78-79.[3]杜权.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管理标准化试点实践与探索[J].金融电子化,2019(0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