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意义作为切入点,从多方面介绍了大数据技术给会计工作带来的挑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成本管理会计的简称,是为企业进行决策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会计分支。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活动与生成的信息数据不断增多,从而要求提高对管理会计工作和人员的重视程度,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工作结构的转型和调整,为促进企业财务工作发展做出贡献。


  一、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意义


  (一)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在财务工作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数据和报表,传统财务会计大多利用人工对数据进行核算,一方面不利于财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还可能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数据核算结果的误差,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决策和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转向管理会计后,会计人员能够引入信息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核算,有效提升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确保财务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信息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主要关注的数据信息集中于已经发生过的财务活动中,是对历史数据信息的总结与审核,而管理会计工作相较于财务会计工作来说,更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而制订出较为可行的财务发展方案,实现对企业决策经营的进一步推进。另外,管理会计要通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当中所得出的各项财务数据,对市场状况、企业经营状态、未来发展态势等方向进行综合考量,实现对企业未来财务与经营规划的有效构建,助力企业决策的进一步制定与实现。


  (三)实现对财务信息更加精准的把控由于传统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对历史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监督和审核,因此其上交的财务报告载体以财务报表为主[1]。相对而言,管理会计面对的是企业实时生成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财务数据,因此其财务报告的形制与传统的财务报表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可能直接通过优化方案为企业经营提供方向引领,实现传统财务会计工作质的飞跃,同时也使财务信息管理体系更加成熟,为保障企业财务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四)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都可能为企业带来风险和隐患,因此强化风险控制水平,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也是财务人员的必修课。传统财务会计工作只能针对历史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研判和审核,并对已发生的财务风险与资金事故进行处理和追责,很难实现对未来风险的有效判断与预防。转型成为管理会计模式之后,财务人员能够对企业项目研讨、决策、开展、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并有效依托工作过程当中展现出的各项数据信息,对项目风险进行判断,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预防,有效提升企业针对相关财务项目与资金工作的风险控制水平,保障企业财务安全,为企业全面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


  (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开始引入大数据技术对市场趋势与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不断预测和展望,计算机逐渐取代了人工会计工作,很多企业都实现了财务会计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并依托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会计工作的迭代和优化,例如预算管理、财务运营、资金管理、税务管理等。这些工作都能够依托信息化系统自动完成,对传统的财务会计人员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相关会计人员应认清大数据技术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对自己的工作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将财务会计工作实现有效转型和提高,使财务会计工作能够参与到企业发展决策中,使管理人员能够根据管理会计所提出的各项数据信息与报告对企业发展方向和决策手段进行进一步优化,推动企业财务工作不断发展。


  二、大数据背景给会计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会计人员工作理念较为陈旧在传统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会计人员并没有参与到企业公司的决策中,其工作成果也很少能够作为企业决策的参考信息,导致财务会计工作仅局限于历史财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审核当中,无法为企业未来发展与经营方向的预判做出相应的贡献,对企业进一步创造经济价值带来了不利影响。另外,随着计算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在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当中形成的各项财务数据远远超出了传统财务会计工作的能力范畴,而一些财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发展趋势,也没有对大数据技术与计算机财务技术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对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资金风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过硬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以往的企业财务工作没有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市场分析能力、数据整合能力、风险评估能力等进行深入考量,导致进入大数据时代后,财务会计人员在经营决策层面能够发挥出的作用更为有限,限制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高[2]。另外,日常财务工作较为繁重,给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使他们很难分出精力学习领域前沿的先进财务会计管理知识,对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工作的特征与调整策略也了解较少,财务监管人员无法针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和隐患做出更加及时和有效的反应,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陷入困境。


  (三)信息化水平不足由于在企业财务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并针对这些历史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核算,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水平。一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建立起统一整合的内部数据共享平台,会计人员汇集与核算数据的效率较为低下,阻碍了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发展进程。另外,信息化水平较低还使企业项目涉及的各环节与部门的资金流向很难受到相应的跟踪和监督,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财务工作正常推进的基础,也是促使企业财务工作适应大数据技术背景的前提。然而,在一些企业中,会计管理制度并不适用于当前的大数据技术背景,财务会计考核监督工作也并不成熟,企业内部财务部门架构较为粗放,各财务部门与负责人员之间的权责分配并不明晰,管理制度与企业发展阶段不匹配,财务工作也很难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实现有效开展。


  (五)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足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都来自于业务部门,对财务会计工作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会计转型的重要意义认知不清晰,缺乏对管理会计财务数据的参考能力,也无法为企业财务部门和人员的及时转型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导致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陷入困境,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


  三、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措施


  (一)扭转传统会计工作理念要想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首先要扭转传统的会计工作理念。企业管理与决策者应当明确管理会计工作模式的重要意义,针对企业现阶段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深度改革和创新,有效推动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转型,提高会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利用率与分析能力,使会计工作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帮助。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应要求会计人员强化对企业管理与经营成本的限制,有效降低企业的无效支出,杜绝资源与资金的浪费现象,为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管理者还应为会计人员构建较为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使企业内部会计人员能够依托企业管理模式与资金状况进行交流和分析,提高财务工作效果,改善企业财务工作的标准性与规范性,使每个财务工作人员都能够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与道德,为企业财务工作与资金使用提供保障。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是会计转型工作的必然手段。相关单位和企业在针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招聘之前,应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与财务使用情况进行梳理,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招聘标准进行调整,综合考虑应聘者的财务工作能力、大数据技术适应能力以及市场敏感性,为企业会计工作的有效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3]。其次,企业还应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大数据应用意识,让其明白管理会计工作模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和分析,对存在的财务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并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使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满足企业会计管理模式转型的要求,实现财务工作的健康发展。最后,相关财务会计人员应摆正职业态度,提高思想水平,对大数据技术与财务领域前沿的管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不断提高,为企业实现成本的有效管理与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做好铺垫。


  (三)引入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信息化财务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一方面能够对企业各部门的财务信息实现实时整合与管理,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实现企业财务工作转型的渠道建设。在传统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财务数据信息只能以纸张作为载体,既不利于对财务数据信息的运输和共享,也难以进行储存和查找。利用信息化财务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企业会计人员能够实现对财务数据信息的电子化,将繁杂的数据信息汇总到信息化管理系统当中并标注好索引标签,能够实现对财务历史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分析,形成相应的数据走势图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相应参考,还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便于会计人员进行备份和共享,降低了数据信息的查找难度,有效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效率[4]。


  (四)建立健全管理会计相关制度构建相关会计财务管理相关制度,一方面能够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降低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当中可能会存在的各种资金和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还能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实现对企业会计人员工作成果的考核,有效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实现企业财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首先,企业应当制订相关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对经营发展过程当中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审核,并对其流向进行监督和跟踪,对不明流向和用途的资金进行上报,杜绝违法违规现象,实现企业财务工作发展的“风清气正”。另外,企业还应当针对会计人员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依托管理会计工作职能,对会计人员的资金风险预测情况、发展决策参与情况、经营成本控制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实现对企业会计人员考核标准的规范化制订,保障管理会计工作的科学合理,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五)完善企业财务部门组织架构企业财务会计转型,并不是要大幅缩减财务会计的人数与职能,而是应该结合企业发展与经营实际情况,将财务会计工作与管理会计工作实现有机统一,并逐渐形成管理为主、财务为辅的工作模式,不断优化企业财务部门的组织架构,将管理会计工作理念深入企业项目经营发展决策中,不断提高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工作的发展效能,实现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转型,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工作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关管理人员应重视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针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工作理念、人员素质、信息化水平、管理制度建设与部门组织架构,督促会计工作的不断转型,完善管理会计工作模式,助力企业财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房瑞晗,牛一涵.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路探索[J].商讯,2021(30):46-48.[2]孙荣新.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分析[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1(10):97-99.[3]贺文欣.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有效措施探讨[J].营销界,2021(37):92-93.[4]陈飞燕.简析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J].现代商业,2021(23):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