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吉林大地,翠色铺展,万物勃发。8月15日至24日,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在长春农博园启幕。
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吉林省供销合作社连续8年在此举办供销特色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今年这场以“供销聚力,品牌赋能,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盛会,正成为撬动吉林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的重要支点。
省供销合作社通过“一展销、一发布、一直播”三大核心内容,为促进产销对接、提升“吉字号”土特产市场影响力与知名度注入强劲动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吉林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添砖加瓦。
农博展馆:
供销聚力的“丰收图景”
走进长春农博园4号吉林省供销合作社特色农产品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仿佛走进一幅立体的“吉林农业丰收图”。这里精心设置了省内各市州供销合作社展区、“吉供优选”展区、直播带货展区、乡村振兴展区、省外供销合作社展区、金融服务展区等多个特色区域,汇聚省内外240余家企业带来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让这座展馆成为全国特色农产品的“会客厅”。
长白山人参的深蕴,吉林大米的莹润,鲜食玉米的香甜,杂粮杂豆的丰饶,长白山菌菇的鲜嫩……这些带着吉林地域特色的优质产品,在展馆内一一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品鉴、咨询采购。“您尝尝这长白山的椴树蜜,都是纯天然的”“我们的鲜食玉米甜糯多汁,真空包装能保存半年”……展商的热情推介与参观者的驻足品鉴交织成最生动的场景。
此次展会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省内,还成功吸引海南、浙江、河南、黑龙江等多个省份的企业前来参展参会。省内外企业齐聚一堂,既展示各地的特色农产品,也为彼此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区域间的农产品流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我们从500多种产品里精挑细选300余种,既有黄牛肉、泡菜等‘延供品牌’拳头产品,也有安图、龙井等地的脱贫地区特产。今年客流量比往年多,严格的质量把控让我们更有底气。”这种底气,正源于供销系统对“优质”二字的坚守。延边州供销社展区负责人齐健的话道出参展者的心声。
品牌发布:
“吉供优选”的赋能密码
8月15日下午,“吉供优选”品牌发布暨产销对接活动现场,18家合作企业的77款产品集体亮相,如同77颗星辰组成“吉字号”产品的璀璨星座。
当首批入选企业名录在大屏幕上滚动播出时,长春铭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峰的眼神里满是期待——他们的吉林大米,正是其中之一。
“我们企业连续六年参加农博会,大米以‘八统一管理模式’和优质水源土壤为特色,多年来,借助这个平台推广吉林大米,从最初的周边经销商发展到现在的全国采购商。农博会这个平台对我们帮助很大,把优质采购商集中到一起,现在我们的产品远销郑州、北京、温州、广州等地,建立了全国销售网络,真正把吉林大米推向全国。”姜峰告诉记者。
姜峰所说的“八统一管理模式”,正是“吉供优选”品牌理念的生动注脚。在同期举行的发布会上,品牌体系的“密码”被逐层解读:从种植环节的标准规范,到加工环节的品质管控,再到流通环节的溯源体系,“吉供优选”正以系统化思维重塑农产品的价值链条。
仪式上签约的成功达成,更让这场发布会成为合作共赢的起点。290余名来自11个省的参会者见证着一个个合作的诞生。正如省供销合作社科教社团处处长宋寒所言:“我们要让‘吉供优选’成为桥梁,让吉林农产品既扎根黑土地,又走向全国大市场。”
直播矩阵:
流量时代的“吉品”新途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长白山的野生山参,每一根都有溯源证书”——农博会期间,供销助农直播间里,主播手持产品的特写镜头前,订单数正实时跳动。从8月15日到24日,这场“吉供优选 亮相农博”的直播活动,让吉林大米、梅花鹿产品等通过手机屏幕走进全国消费者的购物车。
“我们不仅卖好产品,更要讲好故事。”宋寒介绍,“吉供优选”线上销售平台,整合抖音、微信小程序等优质网络销售平台资源,突出“货真价实,优质优价”品牌定位。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培育供销品牌和销售平台,更好地助力“吉字号”农产品开拓市场。
沃土生金:
“吉字号”品牌的振兴之路
吉林作为世界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的核心区,粮食总产量稳居全国第四,长白山人参、梅花鹿等特产更是天赋异禀。
但如何让“好产”变“好卖”,让“优品”成“名品”?
吉林省供销合作社的探索给出答案:从搭建展销平台到打造区域品牌,从线下对接到 线上直播,供销系统正以“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激活农业全链条。“吉供优选”不仅是一个品牌符号,更是一套标准体系——入选产品需经过产地环境、加工工艺、质量检测等多环节审核,这种严苛让“吉字号”的金字招牌更有分量。
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供销力量正以品牌为笔,以合作为墨,在吉林的黑土地上书写新的丰收篇章。这场持续十日的活动,最终指向的不仅是销售额的增长,更是农业发展理念的革新——当传统供销社遇上品牌化、数字化,当黑土地的物产对接全国大市场,吉林现代化大农业的未来,正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