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准大学生们满怀着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憧憬,为自己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无论是在人生新阶段开始前的轻松出游,还是为大学生活购置电子产品,抑或是在技能培训中提升自我,各种满足刚需和促进个人成长的消费项目,填满了准大学生的暑期“账单”,也折射出年轻群体消费升级新趋势。
这个暑期,以旅游为代表的情绪消费迅速升温,旅行出游作为纪念青春与放松身心的方式,成为准大学生度过休闲时光的优选项,个性化、小众化、富有仪式感的深度游受到欢迎。携程数据显示,高考结束到志愿填报之间的“空档期”,高中毕业生国内景区门票预订热度同比增长137%。去哪儿数据显示,00后追求“融入式体验”,入住时长在一周以上的长租式公寓和民宿预订量同比增加三成以上。
为迎接新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这个暑期,“购置装备”也成为准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内容,带动电子产品销量上涨。
在北京市朝阳区大悦城,不少准大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仔细挑选心仪的电子产品。一家电子产品店内人群熙熙攘攘,店员介绍,国家补贴和教育优惠可叠加使用,优惠力度很大,近期到店人数增加了很多,准大学生是主要消费群体。
“准大学生群体集中进行‘装备升级’,国产高端机型更受青睐。”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当下,年轻人更注重“颜值”和差异化需求,这促使商家进行产品升级,推出个性化商品和服务。
利用超长假期提升自身技能,同样是准大学生的热门选择。在北京某驾校常营营业部,前来咨询报名的高中毕业生络绎不绝。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暑期有团购优惠,驾考培训的价格比平时便宜很多,培训报名异常火爆。不仅是驾校,健身房、游泳馆等场所都推出专属优惠,迎来了更高的人气。
“高中时期,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学习上;高考过后的暑期,被压抑的消费需求迸发出来。”洪涛表示,商家应根据准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进行供给侧创新,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推动消费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