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推动现代企业规范化发展,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本文以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为导向,深入研究其规范化发展途径,希望能为现代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发展
一、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作为经济市场的主体,通过日常经营保障自身稳定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许多企业应积极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使管理逐步迈向规范化。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能够优化分配人力资源,使专业人才发挥各自优势与潜能,为企业经济管理的有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由管理层与重点人员共同参与,而管理层作为核心,关乎活动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因此,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至关重要,其须凭借自身的丰富经验与扎实的经济管理能力,大幅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推进护驾,充分保证企业稳定发展。
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还强调管理人员始终遵循有关法律法规,了解经济管理政策方面的内容,使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日益健全,保证内部运作安全稳定[1](徐良霞.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策略探究[J].现代商业,2023,21:149-152.)。经济管理任务细化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促进经济管理优化创新,进一步推动企业迈向规范化发展。工作人员作为经济管理体系实施的主体,应遵循管理层提出的要求,全过程监督把控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管理层下达的各项任务,让经济管理模式更加全面,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信息化经济管理建设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迈向高效发展的一种趋势,有利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更加规范化。所以,企业加强信息化经济管理建设至关重要,除了能增强企业竞争力与发展实力,也能大幅提升管理水平,获取更多经济效益。
首先,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化发展背景下,许多企业统一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替代传统管理系统,弥补以往实践中存在的空缺。以ERP系统为例,其围绕资金、资源以及数据信息等内容,不断进行处理与整合,形成完整统一的管理系统,使企业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企业紧抓这一特点,将管理资源分配到内部方方面面,真正实现管理数据信息共享,为更多管理人员提供工作便利,使其提高业务效率,同时优化管理体系,让会计核算、风险控制有序推进,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
其次,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真实了解管理工作内容,保障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绝大多数基层员工只关注自身工作内容,对经济管理认知不到位,无法协助管理人员推进相关工作。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时,要将经济管理模式、规范要求统一传输给所有员工,引导员工遵循管理规章制度,在各部门的工作实践中,安排管理人员专项解决负责解决经济管理问题,并全过程监督。管理系统具有独特的通信功能,如果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会立即启动预警信号,让员工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及时改变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徐梅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内容与规范化[J].现代企业,2023,09:13-15.)。
最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需要诸多信息技术的支持,自动化收集与处理企业管理方面的数据信息,使经济管理迈向规范化发展,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创造条件。数据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与市场竞争力提升、财务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至关重要,可帮助管理人员作出科学的管理决策,最大程度减少管理问题,突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准确识别管理风险,排除内部隐患,完善企业管理标准与体系。
三、建立规范的经济管理考评机制
建立规范的经济管理考评机制尤为关键,重点对经济管理运行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充分掌握企业目前的经济管理情况。经济管理考评机制涉及两方面。一方面,对于工作积极、能力出色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对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效率不高的员工进行惩罚,敦促其及时改正不良行为,通过规范管理使其增强工作意识,调整工作态度。实施奖惩机制是为了让员工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树立自主、自觉、自律的工作作风,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营造良性竞争环境,发挥自身优势与潜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3](刘尊.探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J].商场现代化,2022,17:94-96.)。
结束语
本文针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发展,侧重围绕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经济管理建设以及建立规范的经济管理考评机制展开研究,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管理意识,让更多基层员工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主动配合管理人员完成相关工作,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