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盲盒之后,“谷子”概念悄然兴起,风靡“二次元”圈层,并发展成一种新经济形式,成为一种新消费力量。如今,“谷子”的销售增速日渐上升,“吃谷”的人也越来越多。预计2026年“二次元”周边衍生产业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元,其中商品授权占1300亿元。


“谷子经济”同时也点燃了A股市场,最近相关概念股突然异军突起,多只股票连续涨停。


“谷子”是情感的载体


所谓“谷子”,音译“Goods”,指代的是徽章、立牌、色纸、海报、镭射票等一系列ACG(动画、漫画、游戏的统称)IP的衍生品。而购买这些“二次元”周边的行为被称为“吃谷”。买“谷子”的人聚集到一起交流分享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圈子,也就是“谷圈”。


从线上平台看,抖音平台“谷子”相关视频播放量超67亿次。以较有代表性的游戏《原神》为例,其天猫旗舰店内的多款徽章销量均超十万件,个别款式销量甚至超40万件。


在线下,近些年“谷店”在国内大量出现,各种“谷店”让实体商场再次人头攒动。甚至有旅行博主在城市旅行时,会将“谷店”单独列出种草讲解。例如,北京“谷店”合集就包括漫库、扣肉谷社、布谷社、K谷屋、红豆尼谷店、乐唐潮玩等。


对年轻人而言,“谷子”不是冰冷的商品,而是情感的载体。每一个“谷子”都承载着年轻人对于某款作品、某位角色甚至作者的喜爱与认同。作品是虚构的,但“谷子”是可触碰到的实体,因此变成了连接虚拟与现实的纽带。


“谷子”的价值多体现在展示价值、收藏价值和社交价值。年轻人能在收集和分享“谷子”中不断获得满足感。


催生行业千亿规模,相关企业着重打造IP


QuestMobile发布的《年轻人群生活偏好及购买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全网“二次元”游戏用户规模已达五亿,占据全网用户四成,其主力军为90后、00后人群。


许多年轻人将购买“二次元”周边产品视为一种情感的释放和满足。他们通过收集自己喜爱的动漫角色、游戏角色等周边产品,来表达对这些角色的喜爱和认同。


有机构预测,这种情感化消费的趋势在未来将越来越重要,因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年轻人将更加需要情感上的寄托和满足。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二次元”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189亿元增至2023年的2219亿元,复合增速高达42%。其中,周边衍生产业规模从53亿元增至1023亿元,复合增速更是高达53%。


从整个产业链布局看,目前,“谷子”全产业链完整布局的公司较少。


作为当前行业内的头部公司,卡游和广博股份等主要聚焦产业链中游的产品设计开发和分销,再向上游获取IP授权,自身搭建供应链提供产品生产能力+打通下游分销渠道完成变现。


奥飞娱乐多年来持续打造并积累了众多优质IP资源,构建了覆盖各年龄段IP的资源矩阵,包括超级飞侠、喜羊羊与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等。


浙商证券认为,对于上中游运营公司而言,与IP产业链紧密结合、成为IP衍生开发的重要参与方、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差异化的IP体验,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简单来说,运营公司拿到的IP越优质、数量越多,核心竞争力越强。


机构看好相关概念股


在近期A股“谷子经济”概念股爆火之前,曾有多家券商机构密集发布研究报告,分析这一高景气市场的前景。


“由于文化传媒板块目前市值总量偏小,比较容易受到相关热点带动,出现上涨行情。”泰石投资董事总经理韩玮表示“,谷子经济”近期火爆的逻辑有两方面:一是“二次元”周边衍生产业规模已经达到千亿规模,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型消费品种;二是据多方分析预测“,谷子经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将会具有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


不过,“谷子经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拓展消费市场新空间


据灼识咨询发布的《中国二次元内容行业白皮书》,预计到2026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将进一步增长至5.2亿人,“二次元”内容产业规模有望达1200亿元,而通过“二次元”周边衍生产业和IP改编产业的叠加拓展,整体“二次元”内容相关价值成长空间可达数倍以上。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副研究员、系主任杨剑飞表示,“二次元”文化内涵丰富、审美独特,受众群体广泛,其相关消费呈现很强的社交属性,“二次元经济”也逐渐成为推动实体商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以线下展会为例。不久前,上海举办了BiliBiliWorld大型线下嘉年华活动,共计超61.5万人预约门票。美团数据显示,活动期间,漫展带动酒店提前预订量上涨59%,周边五公里范围内、800元以下的酒店,提前售罄率20%。


米哈游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推出更多优质IP,米哈游还在不断探索、挖掘与发挥原创IP和线下的连接作用。例如,在文商旅消费方面,最近米哈游举办的2024年“原神·FES”活动,四天展会累计超过十万人次观展。


除了为实体商业注入新活力,“二次元经济”高黏性的特征还给更多产业带来了发展新思路,利用“二次元”IP宣传成为不少地方文旅部门的“新绝招”。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文勋认为,“二次元经济”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和拓展,不再局限于内容创作等核心领域。除了将形式拓展到线下活动等领域,通过与更多实体经济行业融合发展也实现了双向赋能。未来,“二次元”产业链各领域企业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也将不断拓展我国消费市场发展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