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之乡”的守正与创新
“人参要由‘把头’挖,先用拴着铜钱的红绒绳套在参叶上,然后用鹿骨扦子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挖参须子。把参须周围的土抠干净后,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今年71岁的“参把头”公方兴介绍。这种独特且古老的长白山采参习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白山区最珍贵、最奇特、最神秘的资源就是“百草之王”———人参。这里有着1600多年的野山参采挖史和460年的人参栽培史。1995年,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被命名为“中国人参之乡”,列全国同期命名的“百特”之首。
作为人参产业发展的核心区,白山市以全力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为引领,深度融合人参产业涉及的全域旅游、医药康养、绿色食品等多个产业集群。
长白山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参集散地,科研力量雄厚,有人参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多家科研机构,研发了人参皂苷、人参多肽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深加工产品,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齐头并进,科研、旅游、文化同步发展的产业振兴新格局。目前,全市有人参加工企业3554户、人参品牌产品155个、原料基地15个,获批“药食同源”产品78个,开发出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五大系列830余款产品,人参产业总产值达到210.76亿元,“长白山人参”品牌位列“全国区域公用品牌指数排名”第三名,发展前景广阔。
打造“人参+”全产业链新模式
在位于抚松县的中草集(抚松)参业有限公司展示厅内,人参类护肤产品琳琅满目。公司负责人郑祖朋介绍,目前,该公司的野山参和林下参种植基地达到2000多亩,以长白山优质人参为原料,已开发60多款护肤产品,今年还将推出20多个新品。
近年来,白山市以全力打造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为核心,聚焦人参种植、科技产品创新、精深加工转型升级、拓宽销售渠道高度融合为主要发展方向,坚持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科技驱动、效益优先的思路,优先与央企、国企和大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健全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品牌化发展的人参全产业发展链条,着力创建人参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产业高级化、产品高端化、品牌驰名化。
近日,白山市出台实施方案,全力实施人参全产业链发展“十大工程”,实现到2028年年底,全市人参及医药产业产值翻一番,产值达500亿元以上;到2035年年底,力争实现人参及医药产业产值达到千亿级规模的远期目标。
从集市到品牌,一业兴带来百业活
8月19日,2024年度水参交易季在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如期开市。在此后的两个月里,每当夜幕降临,参农们便拉着刚刚起获的人参到这里交易。看参的、询价的,交易红火,热闹的场面会持续到凌晨。
“这里是全球最大、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人参专业市场,全国80%的人参在此交易。9月是采参旺季,市场外排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市场内人挤人,人参产品卖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抚松鼎参堂人参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红介绍。这里经过30多年的培育发展,已成为世界人参行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万良人参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其不断向国际化、标准化迈进的坚实步伐。随着市场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如何进一步提升人参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成为摆在管理者和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白山市给出的答案很明晰。
以国际标准编制《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先后召开长白山人参推介会、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论证发布会、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华润三九、山西振东药业等国内知名药企纷纷入驻;谋划实施国药肽谷生物活性肽产业园、华润和善堂新厂、小犀牛人参精深加工等重点项目24个,在万良人参小镇投资2.4亿元打造的人参特色产业小镇工业园已完工;全力打造人参文化“新名片”,总投资7.4亿元的中国人参博物馆已完成一层展厅布展,建成后将是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人参博物馆……
随着2025年“高铁时代”的到来,白山市与北京将拉近至3.5小时,届时白山市将成为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大城市的后花园,长白山人参也将走出深山老林,走进北上广深,迎来发展黄金期、转型加速期、跨越蝶变期。以此为契机,白山市深入推进做大做强人参产业链工作,建设一批绿色、生态、高效的人参种植生产基地,延伸药用、食用和保健、美容等人参精深加工产品链条,推进以人参为基源的药品、食品、保健品、日化用品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形成各具优势的人参产业集群,推动生产、加工、流通、品牌建设一体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参”机盎然,其势已成。展望未来,白山市人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已然铺展,正朝着更加辉煌的明天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