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九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民乐版“冰墩墩”之歌火了,背后是这群残疾人永不言弃的音乐梦想
时间:2022年02月19日
一家由残疾人组成的专职民乐团 疫情中差点解散,转战直播间, 用一首歌感动了90万人。 近日,他们演奏的民乐版“抖音神曲” 《我只是想要一个冰墩墩》火了, 在直播间,网友竟盛情邀请他们 返场了三次。 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 八名专职演员均为残障人士。 乐团多次登上央视, 主力乐手曾参加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演出。 “登登等登,登登等登……” 2019年,这段西游记主题曲 《云宫迅音》 还被山水乐团奏火了, 并走进中国器乐电视大赛, 成为唯一入围的残疾人民乐团。 但鲜为人知的是 在镜头之外, 乐团运营并不顺利, 主要靠爱心企业的资助支撑 几次走到停摆的边缘。 他们租住在北京郊区小院, 没有华丽的演出服, 也请不起最好的老师, 靠每天五到六小时的训练 维持专业水准, 镜头前只有纯粹的音乐。 他们的民乐版《千年等一回》 在抖音上获赞超90万。 乐团刚“上网”那几年, 常常直到谢幕起立, 许多观众才察觉 这是一群特殊的乐手。 2019年,曾有人提出 要花800万将乐团买下来, 为了独立性和长远考虑 乐团没有收下这笔钱。 十多年来, 乐团成员们不但一起表演 也共同吃住生活,互相扶持 将彼此当成了家人, 其中几人还喜结连理。 这种经历让他们彼此极为默契, 演奏不用指挥,只要深吸一口气 就能踩在同一个节拍上。 在疫情期间, 线下演出大幅减少, 长期资助乐团的企业 也因经营不善而撤资, 2021年初 乐团又面临解散的窘境, 团长刘继东鼓励团员 “再坚持三个月”。 与此同时,乐团开始探索 一片新的舞台: 抖音直播间。 业务团长仲辉乐 是最早开始直播的。 他是竹笛、唢呐老师 被网友称为“能吹哥”, 妻子也是山水乐团成员, 夫妻二人经常在直播间 “筝笛合鸣”。 2021年,乐团集体直播 超过180场, 场次比往年线下演出还多。 更重要的是 直播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 此外,每位团员 还用自己的抖音号 分别开播, 各自实现月入过万。 2021年夏季, 乐团扛过财政危机 重新走上正轨。 现在,每周都有几个晚八点, 他们准时出现在镜头前。 而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 乐团也没有停止做公益, 到社区、乡下,到残障人士之间 送去音乐与温暖。最近,山水乐团 还为冬奥创作了歌曲 《向前飞》, 歌词正如他们在音乐中 不再残缺的人生: “向前飞,不后退 我的故事要完美。”
接下来还会尝试CCTV6吗?苏翊鸣给出答案!
时间:2022年02月19日
  如今的苏翊鸣,拥有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银牌与大跳台金牌。这块金牌对于中国代表团的意义同样重要,这是中国单板滑雪的第一块冬奥会金牌,在他夺金后,中国代表团刷新了在单届冬奥会夺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数两项纪录,创造了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佳战绩。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于“还会再回头尝试影视行业吗”的问题,他的回答像在比赛中落地一样干脆利落。  “一定的,不管是在影视还是单板滑雪或者其他道路上,我都会去尝试一些不同的挑战,我也是尽量为大家呈现出一个更全面更不同的自己。”   “我其实有很多不同的打算、不同的目标,不管是在学业、影视、单板滑雪还是更多人生道路上,我都有了很多新的目标。”苏翊鸣说,“我是一个喜欢不断去挑战、去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所以不管接下来有什么样的目标,我都会一如既往像现在这样付出自己的全部去努力完成。”   在多年的训练比赛之后,苏翊鸣已经至少能用中英日三语进行交流,在未来的学业上显然是一个优势。而影视对于这位前童星来说,则像是老友重逢。 “横跨CCTV6和CCTV5的男子”   苏翊鸣的精彩表现被网友称为“横跨CCTV6和CCTV5的男子”,因为在运动员身份之余,他还是一名演员,在徐克执导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小栓子”的扮演者正是10岁的苏翊鸣。他同时还参演过《狼殿下》《林海雪原》《摇滚小子》等影视作品。   苏翊鸣曾在采访中提到他的3个愿望,如今前2个都已实现:   “我的第一个愿望是,获取参加冬奥会的资格,在自己的祖国参加2022年的冬奥会。”   “第二个愿望,站在领奖台上获得第一名,为国家争光,在领奖台上让国歌奏起。”   “第三个愿望是拿到理想大学录取通知书。”   他的第三个愿望,让网友点名各大高校:     网友:无论CCTV5还是CCTV6,都未来可期!再谈比赛打分相关争议“我完全没有关注任何关于这些的事情”   “我热爱单板滑雪,不管是在哪场比赛中,我都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我的初心都没有变。”苏翊鸣说,“所以我也一直在告诉自己,我只需要做自己需要做的或者是热爱做的,我只需要在这个比赛中把自己想做的动作完成,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在他看来,做成想做的动作,大过任何滑行之外的因素,谈及在坡面障碍技巧比赛打分的相关争议,他的态度依然豁达。   “我完全没有关注任何关于这些的事情,我全部的精力都是投入在自己比赛当中。可以说我是真的非常满足,非常开心,可以把我自己梦想中的一套动作去在比赛中完成。”他说,“来参加冬奥会的都是全世界最好的选手,在我心里我们没有上下之分,每一个人在我心里都是冠军。”  苏翊鸣,请继续加油!
蔡雪桐:我流泪不是因为痛失奖牌
时间:2022年02月18日
  “2021年,我去新疆可可托海后山滑雪,……站在山尖之上,你会发现脚下是陡峭的山坡,四周全是高山,站在群山之中,你会感到自己特别渺小,但我手上拿着滑雪板,这又让我觉得无比自由,因为我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滑下去,我十分享受这种感觉。那时,你就会忘记来时的攀登之路有多么痛苦,你会觉得此前的一切艰辛都是值得的。”在以第四名的成绩结束自己的北京冬奥之旅后,中国单板滑雪队队员蔡雪桐对《环球时报》记者讲起自己的一段经历。   2月10日上午,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决赛中,在第二轮选择放手一搏的蔡雪桐,完成了该项目的天花板级动作——转体腾空1080度,在此之前,她从未在正式的比赛中顺利完成这套最高难度的动作。但随后,蔡雪桐却在最后一个难度动作中出现失误,这也直接导致她再次与奥运奖牌擦肩而过。赛后,蔡雪桐留下了遗憾的泪水。   蔡雪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不是因为痛失奖牌而难过,只是遗憾于自己没有在比赛中完成想要完成的那套动作,“我想让大家看到这个项目其实是很精彩的。”   职业生涯七次捧起世界杯总冠军的“水晶球”,但在四次参加冬奥会的历程中,两度在接近奥运领奖台的时候折戟。这些常人看起来的挫折与痛苦在蔡雪桐那里似乎都不叫事,“我的痛苦只存在于在追求一个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时,达不到自己满意的状态。我不会因为训练而痛苦,不会因为伤病而痛苦,我不会因为输掉一场比赛而痛苦,哪怕是在奥运赛场。在我看来单板滑雪是一项很好玩的运动,它需要不断地挑战人类极限,我享受它,并且热爱它。”蔡雪桐称。“我觉得自己的天赋就是‘抗造’”   1993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的蔡雪桐,从小就展露出异于其他孩子的运动天赋和坚韧性格。“其实用我们东北人的说法,我小时候就是比较‘淘’”,蔡雪桐称。   蔡雪桐的运动之路始于4岁,那一年,经常去国外务工的爸爸一下子带回来十几双旱冰鞋,“因为他在美国看见有人玩这项运动,也有很多旱冰场,他寻思着自己也可以回国开一个,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引进国外项目’的梦想没有实现”,于是蔡爸爸把这些旱冰鞋分给了亲戚朋友,但留下了三双鞋分别给自己,蔡妈妈和蔡雪桐,“我妈担心我滑旱冰的时候会受伤,就把旱冰鞋给藏了起来,但我却趁她做饭的时候偷偷拿出来玩,等她有一天发现我在玩旱冰鞋的时候,我已经滑得很好了。”   小的时候,蔡雪桐就是通过这双旱冰鞋展现出过人的运动天赋。因为总是穿着一双旱冰鞋在楼上楼下飞跑,她也被小区里的大人们所注意,其中就包括与她同住一个小区的玉泉业余体校教练李大吉。在敏锐地发现蔡雪桐的运动天赋后,李大吉找到蔡雪桐的父母,称蔡雪桐是滑雪的奇才,建议将她送往专业体校培训,“我小时候的性格比较像男孩,特别淘气,摔倒了也不哭,用我们东北话来说就是很‘皮实’,很‘抗造’,这大概让李教练觉得我这样的人特别适合送到专业的运动队。”   然而就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父母一样,在考虑孩子的成才之路时,本能地觉得上学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我认为他们应该是觉得自己小时候在学业方面有所欠缺,吃过没有文凭的亏,所以认为我也应该好好上学,不要再吃他们吃过的苦。”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喜爱有时候就是挡不住的。蔡雪桐找到李大吉,表达了自己对于滑雪运动的喜爱,冰雪运动出身的李大吉私下也在教蔡雪桐一些滑雪的动作,并锲而不舍的说服蔡雪桐的父母,应该把蔡雪桐送往专业体校。慧眼识珠的李大吉像一个营销人员一样劝说蔡雪桐的母亲,“这么好的苗子,你要再不送的话可就晚了啊”,最终,在蔡雪桐10岁那年,经不起师徒二人“软磨硬泡”的蔡雪桐父母把她送到了专业体校,蔡雪桐从此就走上了职业的道路,“李教练就是我的伯乐。”蔡雪桐称。   2005年,蔡雪桐第一次走进了此后让她沉迷的U型池,蔡雪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那是她运动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刻,“当教练带着我从U型池底部出发,从一面荡到另一面,一下,两下,然后我就用滑板的前刃荡到槽沿上,下来的时候我的心脏突然下沉,我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失重感,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很刺激,这种感觉我永远也忘不了,我想也是从那时起,我就彻底的爱上了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这项运动。”   2006年,年仅13岁的蔡雪桐书写了一个“出道即巅峰”的小传奇,在经过两年的专业训练后,她参加了那一年的全国滑雪锦标赛,并在单板滑雪比赛中摘得冠军,随后被调进单板滑雪国家队。自此,蔡雪桐开始走向国际赛场,开启了自己在雪场上的逐冠之路,“那些年里,如果有比赛,我一年中的行程就是全世界追着雪跑。”蔡雪桐称。“这就是一场比赛的失败,只是这场比赛叫冬奥会”   2010年的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加拿大站女子组比赛,蔡雪桐是冠军;2011年,第二十五届世界大学生女子单板U型场地比赛,蔡雪桐是冠军;2012年,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加拿大站比赛,蔡雪桐还是冠军……从2009年至今,蔡雪桐先后7次获得了单板滑雪世界杯的积分总冠军,还2次赢得了世锦赛的冠军。不仅多次刷新了中国选手在世界顶级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战绩,更是创造了单板滑雪届的纪录。   2022年1月,蔡雪桐在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美国猛犸山站女子决赛中,以86.80分获收获亚军,职业生涯中第29次站上世界杯的领奖台,国际滑联在一篇报道中盛赞蔡雪桐,称她是国际滑联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项目历史上最成功的选手。   然而,在外界的眼中,蔡雪桐的职业生涯却有一个不小的遗憾——她几乎囊获了单板滑雪专业赛事中的所有奖项,唯独却缺少一枚奥运奖牌。   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是时年仅17岁的蔡雪桐首次出征冬奥会,她也是那届冬奥会单板滑雪项目中年龄最小的女选手。那一年,稚气未脱的蔡雪桐最终位列第23位;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备受伤病困扰的蔡雪桐,最终位列第6位。2018年平昌冬奥会,蔡雪桐成为夺冠大热门,但那届冬奥会蔡雪桐最终位列第五。   蔡雪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18年平昌冬奥会堪称是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因为那时我无论是年龄、技术、身体和心理状态都恰逢其时。我认为自己到了该‘发光发热’的时候”,但是由于前两轮的失误,尽管蔡雪桐在最后一轮完成了“惊人一跳”,却依旧无缘领奖台。“那一次因为我的压力太大了,总想着自己要取得预期的成绩,最后把自己限制住了,没有发挥好。”   在那场决赛后,蔡雪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倔强的表示,“我觉得这就是一场比赛的失败,只不过这场比赛叫冬奥会。”   结束了平昌冬奥之旅,失意的蔡雪桐去往了北京体育大学,她选择回归校园,在一个没有竞赛的环境里去调整自我。在远离雪场的那段时光里,蔡雪桐也在重新衡量自己的得与失:不知不觉中自己从事滑雪已有将近20年的时间,在此之前自己的大部分生活都与滑雪有关。除了没有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拿到奖牌以外,自己在其他的赛场上都已经证明了自我,所以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后来,我想明白了,我为什么能够坚持到今天?不就是因为自己单纯喜欢单板滑雪吗?”于是,在半年之后,蔡雪桐选择回到滑雪赛场,延续自己的热爱。   在本届冬奥会上,蔡雪桐虽然依旧未能如万众期待的那样收获一枚奥运奖牌,但是她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蔡雪桐称,虽然很难过,但并不意味着自己没有享受比赛,“我只是觉得自己没有完成想要完成的那套动作,但整个过程我还是很开心的。”   在总结自己在本届冬奥会上的表现时,蔡雪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除了决赛最后两趟自己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之外,其他时候对自己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在这场家门口的冬奥会中蔡雪桐反而没有压力,而是更热衷于展示自我,“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我滑雪时才会有的那种激情,我希望让他们也能加入到这项运动当中来。这是我参加本次冬奥会的初衷。”蔡雪桐称。“如果我不在奥运赛场上用这套动作去拼一下,可能会抱憾终生。”   在北京冬奥开幕前播放的一部纪录片中,蔡雪桐的母亲说,蔡雪桐10岁那年,自己在打扫蔡雪桐的书桌时发现了一块泥饼子,正面用稚嫩的字体刻着:“蔡雪桐目标”背面刻着:“我的目标是追求一个体育最高的境界”。蔡妈妈说,这块泥饼子也坚定了自己让孩子去练滑雪的决心。   和许多意义风发的少年一样,年幼时的蔡雪桐理想无比远大。蔡雪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那个时候自己心目中体育最高的境界,就是成为的殿堂级的运动员,“这是那个年纪才会拥有的理想,当然我也曾为此而努力奋斗”。   然而,现如今再聊起这个话题时,蔡雪桐表示,自己心中体育的最高的境界,就是能够去不断挑战自我,享受运动本身。   在本届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的第二轮中,蔡雪桐选择挑战该项目的天花板级动作——转体腾空1080度,而在此之前,她从未在比赛中完成过这套最高难度的动作。   蔡雪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北京冬奥开幕之前的训练中,自己就已经掌握了这个动作,所以特别想在冬奥比赛中展示这个动作,“因为在奥运的赛场上,每个人都在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去拼搏,我觉得如果我不在奥运赛场上用这套动作去拼一下,可能会抱憾终生。”   在决赛的赛场上,蔡雪桐的对手就包括实力强大的美国韩裔“天才少女”克洛伊·金。蔡雪桐称,面对强劲的对手,更需要祭出最难的动作,这不仅是在挑战对手,更是在挑战自我,“当我们都拿出最佳状态互相挑战,这样就能一起推动和发展这个运动项目,一起去探索人类的极限,我觉得这是热爱这项运动的人的共识”。   虽然因为第三趟的失误导致蔡雪桐最终未能完美的呈现这一整套动作,但是蔡雪桐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这套高难度动作就要就此封存。   在谈起下一步的打算时,蔡雪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冬奥之后自己将继续一个不设限的人生,也将继续在雪场中去挑战这套未完成的动作,“人生并非只有一场比赛能用来证明自我,如果我愿意,我甚至可以滑遍世界上的每一座山。“
云顶之巅,吉林骄傲!
时间:2022年02月18日
  决赛中的最后一跳,吉林省老将齐广璞站在助滑道上,静静地等待着出发的信号。现场的所有人把目光都集中在他一人的身上。滑行、腾空、翻转、落地,一切无懈可击,等所有选手跳完后,“齐广璞获得冠军!”现场主持人高声呼喊。   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之巅,老将齐广璞一扫混合团体赛失金的阴霾,他兑现了之前的承诺,时隔6天让奖牌从银到金完成颜色变换。这位老将的惊世一跳,终于圆梦北京冬奥会。身披国旗、手中高举“金墩墩”,齐广璞站在冬奥会最高领奖台上,面带笑容,释放了这些年所付出的艰辛与压力。   “自由、刺激、无拘无束”——齐广璞用这三个关键词形容空中技巧的转体飞翔动作。带着这种感觉,他从热血少年一路成长为中国队的王牌。踏上赛场十多年,齐广璞此前已经集齐了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距离“大满贯”只剩一块奥运会金牌。4年一度的比赛,这无疑也是最难的一块。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从未松懈。对于动作难度的不断追求,是齐广璞最喜欢做的事。特别是在2013年世锦赛上,他秀出难度系数高达5.0的“天际动作”,以138分的高分笑傲群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该难度的选手。   成熟淡定的齐广璞从平昌到北京的4年坚守,付出了很多。平昌冬奥会后,他调整一年,在北京体育大学完成了研究生学业。2019年3月,他和妻子赵姗姗的宝宝出生。孩子满月后,他踏上了备战冬奥会的征程。如今女儿快3岁了,齐广璞陪伴她的时间只有两个月,错过了女儿很多第一次。   备战北京冬奥会期间,齐广璞曾遭遇困难,有一段时间,精神压力较大,长时间失眠,但他都克服了。“因为有梦想,什么都不是问题,北京冬奥会就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齐广璞的这枚金牌实属来之不易,多年来从夏季水池到冬季雪上,拼尽全力。他对记者说:“这个项目集动作难度、临场应变、心理调节和比赛运气等多方面因素,是冬奥赛场偶然性最大的项目之一,具备冠军实力并不意味着夺得冠军。对已过而立之年的齐广璞而言,如何克服伤病是一个挑战。“像我们最高腾空高度能达15米左右,从空中快速着陆阶段是最危险的。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会遭受很严重的伤病。”   在参加北京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176名运动员当中,有5名运动员是“四朝元老”,齐广璞便是其中之一。老将的坚守不易,每一次跳跃背后的付出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空中技巧队,齐广璞素以技术动作难度高著称。这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负担。站在冬奥会决赛的舞台,齐广璞坦言,“每一跳都有压力,但我从未抹去心中对冬奥金牌的渴望,如今在家门口参赛,我终于实现了金牌梦。”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是中国雪上军团的传统优势项目,2006年都灵冬奥会,韩晓鹏摘得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金牌,成为第一位在冬奥会上夺金的中国男选手,并为中国雪上项目收获首枚冬奥金牌。时隔16年,齐广璞再次刷新中国队在该项目的金牌数,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对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团队的付出与回报。
岁月磨砺出传奇!
时间:2022年02月18日
2010年1月9日,中国选手武大靖(前)在比赛中。 武大靖 2011年的9月18日 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1年9月18日,吉冬管俱乐部选手武大靖(左)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那天 在2011—2012年 全国短道速滑联赛长春站 男子3000米决赛中 他获得了亚军 他所在的吉冬管俱乐部 在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夺冠 这位17岁的小将 在众多高手里 开始崭露头角 2013年3月8日,中国选手武大靖(左)在男子1500米小组赛中,他未能进入半决赛。当日,为期3天的2013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在匈牙利东部城市德布勒森开幕。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摄) 2014年,他20岁 在索契冬奥会 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决赛中 他在入弯道的时候 被韩国选手碰了一下 影响到了自己的滑行路线 最后 他以第四名的成绩结束比赛 略有遗憾 2014年2月15日,武大靖(中)在比赛中。当日,在2014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以1分25秒772的成绩获得第四名。新华社记者王昊飞摄 不过,小伙并没有气馁 他说 “接下来就是努力备战接力 自己能做的就是不去想” 几天后 在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 武大靖摘银 实现了突破! 2014年2月21日,武大靖(中)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龚兵摄 后来 就是他人尽皆知的成功了 2018年平昌冬奥会 由于种种原因 中国队一直没有收获金牌 直到 武大靖站在了 短道速滑男子500米的起跑线上 一只雄鹰 翱翔在了冬奥赛场 2018年2月22日,武大靖(左二)在决赛中。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他拼尽全力,一路领滑 在四分之一决赛和决赛中 两次打破世界纪录 赛后,他又激动,又霸气 “我今天就赢在不给对手和裁判机会, 裁判挑不出任何毛病!” 2018年2月22日,武大靖庆祝夺冠。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他还说 如果金牌能掰开 我想给中国队每人一块! 2018年2月22日,武大靖(右)夺冠后与主教练李琰拥抱庆祝。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胜利,胜利! 胜利将笼罩在中国队上方的阴霾 一扫而空! 2022年 在家门口的冬奥会 他又出征了 并被人们寄予厚望 2月5日 武大靖捍卫了中国队 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的优势 守住了中国体育代表团 在北京冬奥会上的首金! 2月5日,中国队选手武大靖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可陪伴大靖的 不只是期望 还有压力、挑战和伤痛 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 人们看到了这只展翅高飞的雄鹰 也有疲惫的时候 2月13日,中国选手武大靖在比赛后向现场观众挥手。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在闪光灯和聚光灯外 我们能看见他 遍布伤疤、老茧和变形骨头的脚 16日 短道速滑队迎来了收官之战 中国队在男子5000米接力中 无缘奖牌 图片2月16日,中国队选手武大靖在比赛后。新华社记者徐子鉴摄 赛后,武大靖斩钉截铁地说 “只要身体允许 我还会一直站在冰场上,绝不认怂!” 大靖 刚开始时,他是一个年轻的大靖 活力四射、自由驰骋 慢慢地展开了他的羽翼 后来,他在遗憾中奋起 在磨砺中坚强 如今 大靖,还是那个大靖 他还是一个血气方刚、敢输敢赢的大靖 不同的是 岁月磨砺,让他成熟 他更加坦然、更加自信 老将不老,愈久弥坚 在心爱的滑道上 滑出你接下来的传奇吧! 2月11日,中国选手武大靖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