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二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领取金牌后,齐广璞接受吉林日报记者专访
时间:2022年02月24日
  2月17日,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颁奖广场迎来瑞雪。晚上20时36分,当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冠军齐广璞站在最高领奖台时,现场观众挥舞着手中的国旗,祝贺声此起彼伏。齐广璞时不时地看着挂在胸前的金牌,那种由心而发的喜悦尽情显露。齐广璞站在领奖台向观众挥手致意。   2月16日晚,齐广璞为中国代表团勇夺第7枚金牌。作为征战四届冬奥会的老将,这枚金牌是对他最好的回报。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冉冉升起,齐广璞梦寐以求的场景终于在北京冬奥会实现。   2月16日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齐广璞凭借一套难度系数5.0的向后翻腾三周加转体五周的高难度动作,夺得冠军。   在17日晚的颁奖仪式上,五星红旗因齐广璞升起,为老将喝彩。在齐广璞回到冬奥村后,他接受了吉林日报记者的专访,说了自己领取金牌的感受。“大家好!我是齐广璞,先给大家展示一下我这两天获得的金牌和银牌。时隔6天,从银牌到金牌,我完成了之前许下的承诺。”   齐广璞在拿到金牌后,向记者敞开心扉:“在‘家门口’参加冬奥会,并获得男子个人赛的冠军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这些年我始终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连续四届踏上冬奥会,与好友贾宗洋和徐梦桃一起追逐金牌梦。我能在‘家门口’圆梦,这是对我这些年付出最好的回报,我感谢吉林省和长春市各界对我的关注和支持,更感谢伟大的祖国,圆我冬奥夺金之梦。希望大家今后继续支持我们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
刷爆朋友圈!《人世间》里唯美校园是长春这所高校
时间:2022年02月24日
  在2月21日晚播出的《人世间》第42集以及2月22日晚播出的第43集中,剧中人物周楠在美留学,相对剧中其他充斥着上世纪90年代气息的街道及背景,极具建筑美学的校园更受关注。而这个片段刚刚播出,就被守在电视机前的长春建筑学院师生一眼认出,取景地就是长春建筑学院的奢岭校区。《人世间》剧中的“美国杜克大学”   21日晚,《人世间》剧中人物周楠写信时,就是坐在长春建筑学院的图书馆内。周楠在信中描述了“留学”生活的美好,校园内的舒适,是剧情需要,也是长春建筑学院校园的真实写照。欧式建筑风格的图书阅览区,干净整齐地摆满了各类书籍,尽显庄重大气。剧组对于此段剧情的选景,不仅是想“佐证”周楠信中对于校园的描述,更多地是想表现出浓郁的学习氛围,而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内场景与该剧情非常契合。   不仅是图书馆,长春建筑学院的行政楼、教学楼、学生宿舍也纷纷出镜。22日晚上播出的第43集中,俯拍的校园风景,展示了长春建筑学院内风格各异的建筑。   这两集拍摄时正值暑假,但得知《人世间》剧组将在学校取景,长春建筑学院积极配合,不仅带领剧组走遍整个奢岭校区,更是详细地介绍了各个建筑的功能和特色,提供多个场景供剧组拍摄。《人世间》在长取景地众多,为了贴近剧情,在场景布置中或多或少都做了些处理,但长春建筑学院的取景就保留了校园原有的面貌,让观众在镜头中就能够了解到最真实的长春建筑学院。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学校供图   “一眼看破剧照,满满的母校回忆。”毕业多年的谷先生,在播出当晚就惊喜地发现,这美美的校园就是自己的母校。而像他一样,一眼看出取景地的观众不在少数,第43集还未播完,“美国杜克大学”取景地为长春建筑学院的消息就已经刷爆了朋友圈。恰逢开学在即,不少在校学生也纷纷截图发到朋友圈,戏称“马上要回美国读大学了”……而为迎接学生返校的教师早已来到校园内拍照,先“打卡”起了剧中的场景,还有教师翻出了拍摄时自己拍下的剧照。“真是满满的幸福感!”“当时拍摄的时候,我就在现场!”“这里有《人世间》最美的景,最真的情。”“一觉醒来,我就去‘美国’上班了,亲爱的同学们,杜克大学(长春建筑学院)见!”……   以往,长春建筑学院也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的剧组来拍摄,例如此前在央视热播的《夺金》,也是展示了剧中人物在外刻苦拼搏的求学精神,同样吸引了不少观众隔空云打卡长建校园。如今,《人世间》的热播也让长春建筑学院再次被广大观众关注,作为吉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试点单位,特色鲜明的中国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长春建筑学院不仅拥有长在大众审美点上的绝美建筑和宜人的生态环境,更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一流的教学设施,是莘莘学子全面提高素质,实现人生跨越的理想场所。
长春何以成就“冰雪双金”?
时间:2022年02月23日
  对于许多关注冬奥会的长春人来说,31岁的齐广璞在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上,完美跳出难度系数高达5.0的“天际动作”后,振臂怒吼的一幕,让他们久久不能忘怀。这是一位冬奥“四朝元老”的圆梦时刻,也是长春这座冰雪运动之城成就“冰雪双金”的高光时刻。   从冬奥短道速滑“三冠王”周洋到云顶冲巅的齐广璞,长春何以成为一座囊括冬奥“冰上”“雪上”项目“双金”的城市?长春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杰等体育人给出了答案:是坚持,是传承。梦想,从这里“起飞”   2000年,刚满10周岁的齐广璞初次来到长春,踌躇满志。   从4岁练习技巧到8岁转项蹦床,灵动的他逐渐展露出众天赋。“我对翻跟头并不陌生。只要学会滑雪,就能很快上手空中技巧。”齐广璞回忆,第一次在空中训练时,由于把控不够,只完成了半圈动作就一头扎到雪堆里。   早在1992年,长春就成为首批开展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项目的城市之一。这个项目注重身体条件和技巧素质,因此,从有着体操、技巧类运动项目基础的江苏选出“好苗子”,到长春训练,形成了国内跨越冰雪版图的优势互补。   齐广璞就是其中之一。但刚接触冰雪运动的他也曾“水土不服”。“我曾独自跑到火车站买票,想混上车回老家。”齐广璞回忆,但在售票窗口看到了时任长春市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教练的银钢。   没有预想中的批评,回到队里后,银钢带他吃了顿饺子,和队友们一同开导他。这对齐广璞触动很大,更加坚定了要在这个项目上走下去。   从2010年在温哥华首次登上冬奥会赛场,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难度系数高达5.0动作的选手。从索契、平昌折戟,到北京冬奥会成功冲上世界之巅。“坚持”,成为齐广璞和他背后的冰雪人们唯一的信念。传承,铸就“冰雪双金”   当2月16日晚的决赛中,齐广璞以近乎完美的一跳,赢得金牌时,在长春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他曾经的教练和队友抱作一团,喜极而泣。   “这不仅为长春实现了雪上项目金牌零的突破,更是长春作为冰雪名城,实现冬奥会冰雪项目均衡发展的有力证明。”李晓杰说。   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之上的长春,因冰雪运动的历史而荣耀。   1980年普莱西德湖,当时来自长春的30岁速度滑冰运动员赵伟昌荣任旗手,让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冬奥会开幕式现场;2022年北京,72岁的赵伟昌荣任火炬手,在万众瞩目中手擎“飞扬”进入国家体育场“鸟巢”。   中国获得冬奥奖牌第一人叶乔波、获得冬奥花样滑冰奖牌第一人陈露、冬奥短道速滑“三冠王”周洋,均来自长春。   如何实现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在冬奥赛场上的“双金”?   李晓杰总结,一是科学选材,自由式滑雪选材重点放在体操、技巧、蹦床等项目上,为优秀苗子向高水平发展做铺垫;二是科学训练,每年举办运动员选材测试和大纲考核比赛,培养标准对标国家队,跟进国际前沿;三是加强教练员、训练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将优秀运动员输送到国家队,再通过退役队员转型形成反哺;四是加强场馆设施建设,完善硬件保障,为可持续发展装上翅膀。   “还有传承。”李晓杰说。正如“00后”李天马在电视机前看到队友齐广璞夺冠时说的话,“未来我也要刻苦训练,扛起队伍大旗,创造更好成绩。”大众,赋予冰雪“生命”   数九寒冬,在长春市南关区平泉小学2400平方米的大冰场上,学生们跟滑冰教练学得热火朝天。这里为中小学生开启了“冰雪托管”,提供各类冰雪运动课程,让学生们寒假在校园里畅玩冰雪。   冰场旁,竖立着一排荣誉展板,李佳军、陈露、梁文豪、韩天宇……一位位载入校史的冬奥名将从这里走出。   始建于1953年的平泉小学不只一块牌子,这里还是长春市短道速滑学校、长春市花样滑冰学校。学校在常规教学的同时,兼顾长春市冰上运动训练基地后备专业人才的文化课培养。   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文件,让“冷冰雪”变身“热运动”。   冰雪运动的持久生命力也来自大众的参与。为了使全民健身活动“热起来”,2021年,长春市体育局组织开展了“线上线下”全民健身、“迎冬奥”长春市大众冰雪季等系列活动。此外,还组织长春市青少年体育公益培训活动,开设田径、足球、篮球、滑雪、冰球等25个项目,共1812个班次,公益培训服务8万余人次。   “北京冬奥会给长春带来了新契机。”李晓杰说,“将进一步壮大民间力量,培育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增强长春作为冰雪运动之都的吸引力和内生驱动力。”
你好,“后冬奥时代”的吉林!
时间:2022年02月23日
以唯美启幕 以浪漫收官 张艺谋打造的开闭幕式 深得人心 北京冬奥会完美落幕 纵有千般不舍 “冰墩墩”还是下班了 这个春天 以无与伦比的精彩开端 17天 世界期待中国 中国惊艳世界 曲终,心不散 你好,精彩的“后冬奥时代”来了! “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续集将登场! 、 谁是下一个武大靖、齐广璞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取得9金4银2铜的史上最佳战绩。体育凝聚力量,汇聚人心,这份属于全国人民的荣耀,将在“后冬奥时代”持续激励着人们,振奋前行。  2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1个第四名、4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1个第七名……吉林省运动员实现了对平昌冬奥会成绩的历史超越。武大靖领衔夺首金,齐广璞一飞冲天,荣格、王诗玥、柳鑫宇、李楠、张洋铭、徐铭甫、吴青泽也在各自比赛项目中取得中国冬奥历史最好的名次与成绩。  吉林健儿频出佳绩,为广大青少年树立榜样。放眼全省冰场、雪场,一批批以冬奥冠军为学习标杆的孩子们,正奋斗于其中。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无惧汗与泪!北京冬奥会将激励更多青少年加入到冰雪运动中来,向往着为国争光,争当下一个“武大靖”“齐广璞”“苏翊鸣”。“后冬奥时代”的吉林,参与冰雪运动必将成为青少年的新潮流。 冰雪运动再掀热潮    “三亿人上冰雪”的宏伟目标,如今真切地呈现于面前。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冰雪热度持续攀升,“后冬奥时代”必将愈发高涨。闭幕式上,中国代表团旗手高亭宇扛着徐梦桃高举五星红旗入场。  两位旗手在微博上解释了这一举动背后的含义:“在更‘高’的舞台上圆‘梦’!”   “后冬奥时代”的吉林冰雪也将有更高的舞台。通过冬奥会开幕式热场时的连线镜头,全世界认识了吉林白山,这里是吉林省优质粉雪资源的代表之一。遍布全省有54座雪场、500余块冰场,雪道279条,总面积超过1000公顷。万科松花湖、吉林北大湖、长白山万达等滑雪场接待人次领跑全国前三的超高热度。   冬奥会闭幕前的周末,长春天定山滑雪场的人已多到“一板难求”。冬奥会让冰雪运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然而却不会是顶峰。一批又一批滑雪小白冲进雪场,也有一批又一批的小白登上缆车变身“滑雪大神”,从初级道冲向了高级道。  通过央视的镜头接连聚焦,通过《粉雪奇遇》这样顶级纪录片的深度还原,通过一次次推介和展示,“后冬奥时代”的吉林必将吸引世界的目光,将有越来越多的外地雪友也将冲向吉林省的粉雪雪道。 玩出冰雪新花样   冬季的吉林,冰天雪地,美不胜收。随着全省各地冰雪旅游多点开花,从昔日的赏冰雪到如今的玩冰踏雪,冰雪游开启了千姿百态的变化。   2021-2022冬季,吉林冰雪尤其受宠。央视元宵晚会上,长春冰雪新天地闪亮登场;梅河口打造的冰雪新地标“知北村”亮相央视,让这座城市从夏天火到了冬天;老白山雪村纯朴的质感如同绝美大片,通过各大媒体的镜头展示,让南方游客“种草”……沉浸在冰天雪地间,美景的背后皆是吉林文旅人开动脑筋,打造出的新玩法新花样。  以冰雪为主题,集合“体育项目”与“创意游戏”的趣味竞技类真人秀《超有趣滑雪大会》到吉林北大湖录制;《人世间》《冰雪之名》《狙击手》等影视佳作纷纷在吉林省取景,浓郁的东北气息和人文环境,向全国乃至世界展开了“磁性吸引”。  春节时,长春汽车冰雪嘉年华里跳起了千人广场舞,为冬奥助兴,正月十五有11万人齐聚于此共赏烟花秀,以公益为妙笔,汽车冰雪嘉年华在今冬洋洋洒洒写下了“冰雪+”的精品文章。全省多地纷纷推出的雪地火锅、冰钓,查干湖冬捕冰雪大世界做火“渔猎+文化”,换上“航天服”在长春世界雕塑园里体验冰雪“太空”……“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所呈现的,不仅是滑雪,还有连年升级的新玩法,体验感爆棚。  “后冬奥时代”,脑洞大开的吉林人不会停下创新的脚步,势必会带你体验不一样的冰雪欢乐。用智慧为冰雪注入新活力   北京冬奥会,辽源袜业向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捐赠3606双自发热滑雪袜,用于中心及冰雪运动国家(集训)队比赛训练使用;辽源市汽车改装公司研制的滑雪板打蜡车,为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提供服务;一汽集团无偿支持的解放J7牵引车头完工交付,为国产冰雪运动装备服务北京冬奥会再贡献吉林力量……“吉林制造”默默在为冬奥服务、助力。  制造,来源于智慧。北京冬奥会期间,运动员是场上的主角,但赛场外,裁判、技术官员、志愿者、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派出的冬奥专项服务团队……吉林人的身影如一双双有力的大手,共同为“双奥之城”描绘一笔笔绚丽的颜色。   这段经历,注定让每一位参与者收获颇丰。充实了头脑,丰盈了服务思维,而这些宝贵经验必将在未来成为一笔“财富”。“后冬奥时代”,他们将用智慧为家乡的冰雪注入新鲜活力,无论是制造还是智造,抑或是贴心的服务理念,无处不在地将继续创造“吉林奇迹”。 “后冬奥时代”的吉林, 精彩可期!
0.0503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