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6日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十三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康辉:“请运动员们落座观礼”×3
时间:2022年02月22日
2月20日晚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 再次惊艳世界 图源:央视新闻 无数次激情忘我的奋力拼搏 无数个催人泪下的感动瞬间 在眼前划过 让我们不舍得 和这届欢乐的冬奥会说再见 其实 最不舍得“离开”的 是可爱的运动员们 伴随着经典乐曲《欢乐颂》 他们入场尽情欢呼 现场真的成了“大Party” 在运动员入场式结束后 主持人用多国语言 连说了三次 “请运动员们落座观礼” 第一次说完 镜头里苏翊鸣和谷爱凌 在跳着拍照 ↓↓↓第二次说完 场中运动员们还在转圈圈 列队拍合影 ↓↓↓ 第三次说完 镜头切到 中国代表团走向观众席 ↓↓↓网友听出 闭幕式现场的主持人 是大家熟知的 新闻联播主持人康辉 尼格买提还写出了 “康辉哥”和运动员们的内心戏 ↓↓↓   各国运动员的 “开心!开心!开心!” 快要溢出屏幕 网友也共情了: “都考完试了 谁还听学校大广播” “谁能拒绝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 一起在一个大场地里 快乐蹦跶呢” 总导演张艺谋透露 最初是600多名运动员参加闭幕式 最后来了2000多人 这个数字是破纪录的 大家都愿意参加这最后的狂欢 说明运动员很开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 “你们给了和平一个机会!” 谁又舍得和这场 欢乐、团结、奋进的 冬奥会说再见呢? 来是迎客松 走是送别柳 我们终会再相聚 因为 “天下一家” One World, One Family!
冰墩墩“下班”的第一天,想它~
时间:2022年02月22日
北京2022年冬奥会落下帷幕 一直陪伴我们的吉祥物 冰墩墩“下班”了 20日,冰墩墩眼中含泪 向大家告别的一幕 戳中无数人的心↓ 网友纷纷留言 “舍不得和冰墩墩说再见” “谢谢冰墩墩的陪伴!一起向未来” 冬奥“顶流”冰墩墩 依依不舍来道别 这个冬奥 冰墩墩成为名副其实的“顶流” 日本记者辻冈义堂 因脖子上挂着冰墩墩徽章“出圈” 获“义墩墩”昵称 今天,在他回国前最后一次直播中 冰墩墩惊喜亮相 “义墩墩”激动合影 并用中文喊出“再见北京” 冬奥场馆里的志愿者们 纷纷赶在冰墩墩“下班”前 留下珍贵的合影  在张家口比赛场馆内 一只冰墩墩“下班”前 向身边的志愿者们 深深地鞠了一躬 冰墩墩“下班”了 武大靖有个新想法 20日,武大靖在社交平台发文 决定让“金墩墩”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他表示“初步想法是进行拍卖 一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不少网友回复 “‘金墩墩’新的意义诞生了” 北京冬奥会期间 喜提“金墩墩”成为各国运动员 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再见了,冰墩墩 很想对你说声“谢谢” 北京冬奥会中 这些冰墩墩的难忘瞬间 再来回顾一遍 抖雪表情包“出圈” 名场面冰墩墩“卡门”了开幕式现场 冰墩墩挥挥手里的小心心 格外抢眼   赛场内外 冰墩墩展示各种技能 挥舞国旗,为运动员加油↓ 帮助清理场馆积雪↓ 搬运垃圾↓ 坚持不懈,挑战“4A”↓ 还拍摄了故宫雪景大片 冰墩墩持续圈粉 网友直呼:一“墩”难求   一度激起大家的创作欲 纷纷开始妙手生“墩”虽然要再见了 但更想对你说声“谢谢”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只 手中有小心心的熊猫 记住这些与冬奥有关的难忘瞬间吧!   加油!一起向未来! 也期待另一个“顶流”雪容融
张艺谋回望张艺谋:“我们真的不一样了!”
时间:2022年02月22日
星光五环与唯美雪花隔空交错, 2022与2008擦肩而过, “我和你”熟悉的旋律婉转流淌,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 “致敬双奥”定格了一个经典瞬间, 璀璨、绚烂、意味深长, 惊艳、隽永、饱含深情。 作为两届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 张艺谋不仅懂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更懂中国人对2008年奥运会的情感。 一瞬间很短, 只够回眸一望, 一瞬间也很长, 足以让人“穿回”那个心潮澎湃的2008! 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熄灭主火炬环节。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时光交错瞬间很感动很震撼!” 北京是全球第一座“双奥”之城,鸟巢是第一个“双奥”场馆,如何致敬这份独一无二?很长一段时间,张艺谋绞尽脑汁,寻找2022与2008记忆的呼应。 “开始想在开幕式上展现,之后觉得,开闭幕式是一个完整故事的上下篇章,一定要等到最后才能揭开谜底。”在鸟巢光合厅,张艺谋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我希望时光交错的瞬间,很感动很震撼!大家能有美好的回忆和联想。” 黄辉是冬奥会闭幕式“致敬双奥”的分场导演,2月14日,他第一次让张艺谋审看“穿越”瞬间,“特别忐忑”,黄辉告诉记者,“一旦效果不好,张导很可能直接改掉方案,太吓人了。” “致敬双奥”和“火炬熄灭”本来一直按两个完全独立的环节筹备。直到最后几个月,某一天,张艺谋开完会后,让其他人先散,只留下包括黄辉在内的几个人。 “那场会范围很小,保密级别很高。”黄辉告诉记者,“张导先仔仔细细描述了火炬熄灭的方式,紧接着又说,‘熄火’和‘致敬’两个环节合二为一,雪花台降落,星光五环升起,在平行蒙太奇中实现同框,进行‘历史相遇’,之后交错而过,像火炬接力一样,完成穿越,完成致敬,完成对2008年的追忆。” “这个方案张导憋了很久,也许是那天下午跑五公里时忽然想明白了。”黄辉笑着推测。 2月14日的排演还算顺利,黄辉下意识回头看张艺谋,“交汇瞬间结束,雪花火炬已经降落,但张导嘴唇紧闭,全神贯注地盯着地面,不知在想些什么。”黄辉回忆当时的情景。 “还不错。”当黄辉在复盘会上听到这三个字时,一颗心总算落地。“张导很少夸我们,这是非常罕见的表扬,整个团队都像过年一样。”黄辉说。 “几秒钟,十几年就过去了” 那一刻,张艺谋在想什么? 离闭幕式还有90个小时,即将进行第三次彩排的张艺谋听到我们提出的问题,依然百感交集。 “虽然这是由我们设计和构想的,过程也在内心推演过很多遍,但当第一次看到星光五环和雪花的交错刹那,我还是觉得很美很感慨,只有短短几秒,好像十几年就过去了。”张艺谋对记者说。 “我们致敬‘双奥之城’‘双奥场馆’,不是满足于那个‘唯一’,它代表我们的十几年,我希望能在某个瞬间,回望‘自我’,回望我们这个国家走过的路。” 也许,透过璀璨的五环,越过梦幻的雪花,那一刻,张艺谋回望十四年前的张艺谋。 2008年,他忘我投入奥运会开幕式的准备,“你一生可以拍很多电影,但你一生只有一次(拍)奥运会。” 千人击缶、画轴、活字印刷……巨大“脚印”穿城而过,万千星光奔赴五环,2008张笑脸越过山河,9万多名观众涌动成海,他和全国人民卯足力气,恨不得将中国5000年文明和盘托出。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 这场盛会以及后来16天的比赛,给中国人积蓄了太多信心和力量,中国以51枚金牌数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榜首的亚洲国家。 阔别14年,2022年立春,张艺谋带来了第二场奥运会开幕式,“能够再一次为国家出力,我很兴奋。只有国家强大,有实力,才能在这么短时间里举办两次奥运会,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他说。 “从接到冬奥会任务,我就知道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能懈怠,家国之间,还是国的事儿更大,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很重,不光我,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不遗余力。”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破冰而出的冰雕五环,以及独特创新的奥运火炬点燃方式…… 十四年,张艺谋依然满怀热忱,依然可以清晰地捕捉到那些直抵人心的美好与感动。 十四年,他也从未停歇自我突破的脚步,和这座双奥之城一起,汲取了技术、审美与时代进步的成果,绽放出新时代的自信从容与恢弘气度。 “我们真的不一样了” “这十几年走过来,我们真的不一样了,我自己和国家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可以用简约的方式呈现开闭幕式,让全世界和我们在一起。更加自信、从容。”张艺谋告诉记者。 “我今天还碰到一位工作人员,他告诉我2008年他是志愿者,现在他是志愿者领队,我说那你成长了。”张艺谋说完哈哈大笑。 “普通人的每一步,似乎都微小、平凡、脚踏实地、不动声色!但远距离回望我们这个国家走过的脚印,你会惊叹它洒脱、传奇、伟大、日新月异。” 张艺谋感慨万千:“就是这种微小和平凡,组成了一种中国人难以描述的力量,无畏、乐观、不放弃、不蹉跎。我很难把这种力量说得清清楚楚,但那是改变中国命运最初始的动力和最珍贵的情感。” 张艺谋回望张艺谋,也渴望用这个经典瞬间,完成一场集体回望的行为艺术。从2008到2022,大时代的银幕上映出的,是每个奋力奔跑的人勾勒出的斑驳光影。 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代表团旗帜和运动员入场环节。新华社记者曹灿摄 2008年,“00后”运动员谷爱凌和苏翊鸣还是刚刚开始学习滑雪的孩童,2022年冬奥舞台上,他们凭借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在赛场上近乎完美地演绎每一个挑战性动作,勇夺冠军,屡摘奖牌,诠释了对热爱的坚持,鼓舞了无数青少年,激发着冰雪运动的未来。 2008年,沙晓岚是奥运会灯光总设计,2022年,他担任冬奥会开闭幕式导演,让他特别骄傲的是,“北京奥运会时,我们的灯具80%都是进口的,到这一届冬奥会,所有的灯具都是国产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技术总监、设计师蔡国强,用“脚印”烟花打出我们来时的足迹,2022年,他又用“天下一家”阐述了人类的命运交织与共同未来。 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升空,翟志刚出舱作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2022年,搭乘神舟十三号去太空“出差”的他,和王亚平、叶光富一起,从天宫空间站发回祝福,通过一颗颗卫星传向千家万户。 2008年,一只“功夫熊猫”学成下山,横扫海内外票房,中国元素受到世界青睐。2022年,另一只造型酷似宇航员的熊猫“冰墩墩”引领时代,成为顶流,邀世界一起探索未来。 ...... 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从2008年到2022年 从一个奥运走到又一个奥运 每个人前进的一步 就是这个国家前进的一步 如果说2008年 北京与奥运的第一次握手 是站起来、富起来的中国积极融入世界 展示悠长历史的“自我” 如今再度相逢 则是强起来的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 呈现天下大同的“我们” “致敬双奥”定格了一个经典瞬间 它璀璨、绚烂、意味深长 惊艳、隽永、又饱含深情 一瞬间很短 来不及仰望星空感叹流年似水 一瞬间很长 足以让我们振作精神一起奔向未来
张艺谋深夜发文!
时间:2022年02月22日
  20日晚的鸟巢再次令世界惊叹!冬奥会闭幕式上,张艺谋导演团队用中国式浪漫为“双奥”画上圆满句号。伴随璀璨的烟花用中英文打出“天下一家”,现场4万多名观众沸腾起来。   而导演台上,全体主创挥洒成功的欢笑与泪水,总导演张艺谋在现场发表了闭幕式感言。   他步行离开鸟巢时向路边的志愿者连道“辛苦”,志愿者们则朝他大喊:“闭幕式太棒啦!”  闭幕式结束后,张艺谋也难得地在知乎亮相,用一篇长文分享了他与冬奥会结缘以来的心路历程。   主火炬熄灭的瞬间,我的心中百感交集。   我们重现了2008年的那一幕:星星在地面汇聚,成为星光五环,伴随着《我和你》主题曲缓缓升起。然后这朵雪花火炬再缓缓下降,两者在空中交错,很浪漫,好像时光倒流一样,我自己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经典瞬间。   在看到两者交汇的一刻,我还是会感叹,就在此地,就在鸟巢,历史的瞬间相互交叠。仿佛只是这几秒钟,但一晃间十几年已经过去了。这个瞬间代表着2008年到今天,我们走过的路。   作为亲历者,这十几年走过来,我自己和国家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可以用简约的方式呈现开闭幕式,让全世界和我们在一起。   我碰到过一位工作人员,他是2008年的志愿者,现在则成了志愿者的领队。他说他又来了,我说你成长了。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晃十几年,时光的重叠中,国家和我们都不一样了。   普通人的每一步,似乎都微小、平凡、脚踏实地、不动声色,但远距离回望我们这个国家走过的脚印,你会惊叹它洒脱、传奇、伟大、日新月异。恰恰就是这种微小和平凡,组成了一种中国人难以描述的力量,无畏、乐观、不放弃,不蹉跎。我很难把这种力量说得清清楚楚,但那是改变中国命运最初始的动力和最珍贵的情感。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瞬间之后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这是中国人对于国家发展、对于国家越来越好的一种深切感情。   两次奥运会,我们不仅仅说“双奥”的概念,也不仅仅满足于我们是唯一的双奥城市、唯一的双奥场馆。它是我们走过的路,是中国这么多年的发展变化。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特别浓厚的,我也一样。如果没有国家的强大,没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申办两次奥运会,也不可能有我所谓的“双奥导演”,这是我的幸运。从接到冬奥会任务,我就知道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能懈怠,家国之间,还是国的事儿更大,不光我,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不遗余力。   这次闭幕式“缅怀环节”的创意会,我们其实也开了很多次,下了很多功夫。这个环节是自里约奥运会开始的规定动作,为了缅怀逝者。韩国选择用类似葬礼的形式展示,东京奥运会则展现了日本的“物哀文化”。   那么中国人如何表达死亡?如何在中国文化中萃取出中国人的生死观?我想中国跟其他国家不太一样的是,对于逝去的人、对于生命,我们有属于中国人的乐观与向上。中国人对于逝者常说的一句话叫“一路走好”,我们的生命观就是如此,在纪念逝者、缅怀逝者的同时,我们常常会擦干眼泪,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活着。   所以我们选择了“折柳送别”的意象。大家拿着一个发光的“柳条”,在《送别》的音乐中缓缓地向中间走,有无数道绿色的光像纪念碑一样升起来。我们特别把光调成绿色的,意味着生命、希望和成长,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纪念。   绿色的希望重新升起,一切都要向前看,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怀。
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团长是她!
时间:2022年02月22日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2月21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京成立,这是我国第五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代表团由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任团长,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任副团长(常务),副理事长王梅梅、张伟任副团长。   代表团总人数为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包括男运动员68人、女运动员28人),教练员、工作人员、竞赛辅助人员、医疗保障人员121人。   运动员来自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汉族、满族、佤族、傣族、侗族、彝族、苗族等7个民族,全部为业余选手,职业有工人、农民、学生、职员和自由职业者等。运动员平均年龄25岁,年龄最大的为45岁的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海原,年龄最小的为17岁的单板滑雪运动员耿焱红。   代表团中有85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88.5%。代表团将参加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六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与北京冬残奥会申办成功前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相比,参赛大项从2个增加到6个,小项从6个增加到73个。这是我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我国冬残奥项目起步较晚。代表团的参赛目标是: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展示我国冬残奥运动的发展成果,努力争创佳绩,为国争光。   
绝美又浪漫!北京冬奥会闭幕式10个难忘瞬间
时间:2022年02月21日
2月20日晚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闭幕式 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 这10个闭幕式上的难忘瞬间 处处透着绝妙的巧思 再次展现了“中国式浪漫” 一、大雪花火炬和闹花灯 灵动的音乐中 孩子们用绚烂的雪花花灯 与空中闪亮的大雪花火炬互动 点亮了场地上的“冬”字会徽 在斑斓炫丽的色彩中 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 正式开启二、生肖冰鞋 十二只巨大的冰鞋 都采用了精致的生肖造型 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数 闭幕式上,十二生肖冰嬉 网友直呼 中国人真的太会了! 三、中国结 随着冰鞋滑过 无数红丝带从四面八方飞入“鸟巢” 将场内悬挂的雪花火炬台 装点成为一个巨大的红色中国结 象征着各国运动员 美美与共,欢聚一堂 四、高举五星红旗入场 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 高亭宇扛着徐梦桃 高举五星红旗入场 现场沸腾,掌声雷动 随后,两位旗手在社交平台上 解释了这一举动背后的含义 “在更‘高’的舞台上圆‘梦’!” 无数网友为之感动 “这是最高级的谐音梗!” 五、折柳送别 “柳”与“留”谐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送行者往往会折一条柳枝 送给远行的亲朋好友 人们手捧柳枝 向场地中央汇聚 和朋友们依依惜别 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开幕式迎客松相迎 闭幕式折柳枝相送 这是中国给全世界的浪漫 六、开幕式合唱团 的孩子们再次亮相 闭幕式现场 演唱《奥林匹克颂》的 仍旧是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山区的 “马兰花儿童合唱团”  这一次 孩子们穿上了与开幕式表演时 同款不同色的新衣服 衣服上装饰有 “连年有余”的剪纸图案 开幕“虎虎生威” 闭幕“连年有余” 原来冬奥会开闭幕式 是一出连续剧  七、破防!鸟巢梦回2008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 《我和你》的动人歌声再次响起 闪闪发光的2008奥运五环 从场地中央缓缓升起 五环焰火再次升起 以此与2008年奥运会的 同样五环烟花相呼应 属于“双奥之城”北京的独家记忆 我们会永远铭记  八、天下一家 伴随主题歌《雪花》的温暖歌声 鸟巢上空用烟花打出 “天下一家” 和“ONE WORLD ONE FAMILY” 中英文字样象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的主题表达 和“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交相辉映 体现了中国人 祈盼世界携手同行的美好愿景  九、主火炬熄灭 在冬奥会的主题歌《雪花》中 奥林匹克主火炬缓缓熄灭 一片雪花的故事就此浪漫完结 《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 回荡在鸟巢上空 临别时,请开怀大笑用力拥抱 再道一声 前路珍重,来日方长  十、冰墩墩下班 这届冬奥会的顶流冰墩墩 终于下班了 “时光的河入海流 终于我们分头走” 感谢你一路的陪伴 带给我们的欢声笑语 和许多难忘的记忆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 再见了,北京冬奥! 再见了,冰墩墩!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再见!
迎着春风,共向未来!
时间:2022年02月21日
  为中国健儿喝彩!为中国喝彩!   9金4银2铜!这是中国在冬奥会上的最佳战绩。每一块奖牌都凝结着中国队选手的汗水,更传递着奥运健儿勇于超越自我的奋斗气质。无论会当“凌”绝顶,还是“翊”览众山小,无论“鑫玥”组合“只此青绿”,还是“葱桶”组合跨越“金桥”……回眸过去的17天,人们一次次看到“冰雪白”“中国红”交相辉映,一次次感受到速度与激情,一次次为奥运健儿呐喊和喝彩。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从邱冷手心写上“老武加油”,到贾宗洋边流泪边为队友鼓掌;从范可新温柔亲吻冰面,到高弘博笑对全场最低的15分……本届冬奥会打动人心的,除了敢于挑战极限难度的拼搏精神,以及对冰雪运动的恒久热爱,还有超越胜负的人性之光,以及喷涌而出的家国情怀。   可喜的是,中国小将在本届冬奥会上展现出的精气神,让人刮目相看。20年前为中国赢得首枚冬奥会金牌的著名运动员杨扬深有感触地说:“青年的一代,比我们那时候更自信、更洒脱、更渴望表达。”一个强起来的中国必能带给青年一代更大底气,一个开放而包容的中国也必能让青年一代更包容、更有自信心。向世界展现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向世界展现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   多年后,世界记忆中的北京冬奥会,一定有中国奥运健儿的一骑绝尘,一定有克劳迪亚·佩希施泰因八次征战冬奥,一定有羽生结弦哪怕失败也要向极限进击……这正是北京冬奥会留给世人的美妙“遗产”。   如果说17天的完美呈现,“浓缩”了北京冬奥会的精彩,那么支撑这完美17天的,则是长达6年多的筹备。   自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以来,中国就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致力于“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伟大实践,已成为北京冬奥会最重要的遗产。   从“不出山海关”到“南展西扩东进”,从“一季火”到“四季热”,在北京冬奥会引领下,神州大地热“雪”沸腾、冰雪“奇缘”处处出现。人们看到,冰雪运动正在成为中国人所热爱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人们还看到,各地蓬勃开展的群众性冰雪运动,正成为“健康中国”的亮丽风景线。中国在冬季运动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不仅开启了中国冰雪运动的新时代,也开启了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   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留下的丰厚遗产,横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七大领域。这些重大成果既为后来者提供标杆性参照,更有助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引领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本届冬奥会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287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还有超过30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这些都完美地诠释了本届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   “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支持,北京冬奥会不可能收获如此卓越的成功。”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将奥林匹克杯授予全体中国人民,以感谢中国人民对于北京冬奥会作出的卓越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世界需要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向世人发出明确信息,即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北京冬奥会如期举办,冬奥场馆成为中国的“会客厅”,中国成功开展主场外交,既扩大了“朋友圈”,更凝聚了国际社会携手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日益得到世界认同,互利共赢的“朋友圈”越扩越大,折射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如果说奥运火炬传递的信息是团结和复苏,那么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更为大家聚拢一起团结向前注入了蓬勃活力。正如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所称:“在新冠疫情引发的不确定性面前,北京冬奥会将有助于展示人类的韧性、团结和对幸福的追求,它将是超越地缘政治,促进全球团结、和平和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机会。”   如今,这一愿景变为美好现实。从“感谢中国,感谢奥林匹克大家庭,在如此艰难的时刻还能举办冬奥会”,到“永远记住一个强大而友善的中国”,再到“北京冬奥会为我们彼此增进友谊、展现团结提供了平台”,特别是运动员与志愿者的“双向奔赴”……每一句质朴言语,都表达着团结的要义;每一个生动细节,都寄托着“一起向未来”的梦想。   破冰驭雪,逐梦未来。透过北京冬奥会,世人越发意识到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让大家跨越山海,相聚于奥林匹克旗帜下,不仅生动实践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也为彼此增进友谊、展现团结提供了开阔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指出:“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一定会成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而载入史册。”任凭岁月变迁,世人一定会记住这届简约、安全、精彩的盛会,一定会记住中国人民真诚友好、热情好客,也一定会记住北京冬奥会所呈现的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团结才有力量,共进才是未来!北京冬奥落幕,奥运精神永不落幕,世界携手前行,奥运精神必将因团结与爱生生不息!
两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一个全新姿态的中国
时间:2022年02月21日
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拉开帷幕。中新社记者毛建军摄   随着梦幻五环缓缓升空,“鸟巢”回响起熟悉的《我和你》,时空仿佛瞬间穿越回14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个夏天,我们为健儿的出色表现动情欢呼,为中国更积极地融入世界激动雀跃,2008成为全体中国人无法磨灭的集体记忆。当闭幕式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罗格称赞,“这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很多人泪水打湿眼眶。2008年8月8日,天安门广场上空燃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历史足迹》,烟花组成的“大脚印”在夜空绽放,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一步步走向鸟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4年后的今天,又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在“鸟巢”落下帷幕。从世界健儿的出色发挥,到无微不至的赛事组织;从“北京有全世界最美丽的冰场”,到“闭环内是全球最安全的地方”;从赛场内外无处不在的黑科技应用,到志愿者朴实真挚的笑脸。伴随冬奥成功举办,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   6年多的筹办,16天的展现,北京履行了申办时的庄严承诺。一届既简约、安全,又精彩、非凡、卓越的冰雪盛宴,成为向世界交出的最好答卷。在疫情阴影仍笼罩全球的当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给予中国更多自信,更向全世界传递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决心。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拉开帷幕。中新社记者崔楠摄   “我们之所以能有如此难忘的经历,都要归功于热情好客的东道主——全体中国人民!目前,中国已有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冰雪运动员取得了巨大成功,确立了冬奥会带来的积极影响。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上,再一次对北京冬奥会做出高度评价。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气势恢宏的传统元素贯穿始末的话,14年后的北京冬奥会,我们不需要再仅仅依靠宏大场面讲述中国故事。从传统的节气生肖,到现代化的高科技呈现;从京张高铁跑出的中国速度,到冬奥餐厅“从天而降”的美食,甚至接地气的韭菜合子,都成为引人瞩目的标签。资料图:奥运主火炬被点燃,北京奥运会大幕正式拉开。中新社记者任晨鸣摄   赛场之上,历经“双奥”洗礼的中国体育人尽显自信与大气。开、闭幕式旗手高亭宇纵情豪言,“现在不破奥运纪录,好意思拿冠军吗!”17岁的苏翊鸣在无缘冠军后微笑面对,反而恳请外界终止对裁判的批评。   赛场之外,国人对竞技场上成败胜负更为豁达。14年前,我们对刘翔的退赛曾经充满遗憾,甚至不乏批评之声;如今对运动员的理解更充满人文关怀——“想给苏炳添一块奖牌”、“劳模孔凡影辛苦了!参与就是胜利!”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拉开帷幕。图为闭幕式尾声烟花秀:天下一家。   包容的背后是与日俱增的自信,自信的来源,是中国日新月异地发展和变迁。以科技和绿色为依托,无论是各种技术应用场景日益融入生活、“基建强国”的强大能力、“碳中和”冬奥成就蕴含的理念,还是协同发展的澎湃动力,最终都落实成普通百姓触手可及的获得感。   伴随着14年前那场“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鸟巢一代”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充满活力的中国;当14年后又一场“无与伦比”的冬奥会落下帷幕时刻,一个全新姿态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在依旧充满活力、依旧热情好客的同时,变得更加从容、更加自信、更加强大。
0.0545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