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六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长春市图书馆打造“阅HUI·长图”品牌矩阵
时间:2021年04月23日
  为总结和提升长春市图书馆系列惠民服务品牌价值,迎接第26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4月23日,长春市图书馆“阅HUI·长图”品牌发布会在馆文化讲堂隆重举行。吉林省图书馆学会、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领导,各城区图书馆、阅书房、读者代表以及在长新闻媒体记者出席了本次活动。   据悉,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长春市图书馆现已拥有长春市民读书节、阅书房、“城市热度”公益讲座、小树苗·亲子阅读系列活动、“AI阅读”智慧服务集群、“乐龄”老年读者服务项目、U书到家等20余个服务和活动品牌。为完善市图书馆各项服务功能,打造整体品牌形象,更好体现图书馆服务的均等化、公益化、便捷化,市图书馆将原有的服务、活动和馆内外各类优质资源、社会服务力量进行整合,建立起结构合理、内容统一、形象鲜明的“阅HUI·长图”品牌矩阵,其中HUI有“惠、汇、慧”的意思,一是普惠,普惠民生,服务社会大众;二是汇聚,汇聚资源,推广全民阅读;三是智慧,智慧发展,构建阅读生态。   发布会现场,长春市图书馆馆长金勇介绍了“阅HUI·长图”品牌的定位、内涵,展示了长春市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智慧化服务的努力与创新。“我们以图书馆为阵地,将普惠的文化服务传递给每位读者,我们汇聚了规模庞大的读者群落,通过智慧化服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把知识和信息更加高效地传送。”   发布会上,来自社区、高校、文旅企业、金融机构、媒体以及志愿者组织的六家社会合作力量代表,与长春市图书馆现场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策划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阅读生态建设、公共文化区域协作等领域与图书馆展开合作。   为配合此次品牌发布会,3月5日—4月23日,长春市图书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形象定位语。该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和读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本市及全国23个省市地区的1500余位读者投稿,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纪念奖100名。本次征集活动的应征作品,展示出了读者眼中长春市图书馆的不同形象和定位。   发布会当天,长春市图书馆举行了形象定位语颁奖仪式和图书捐赠仪式。来自长影集团的朱瑞鸿女士,将她的父亲——吉林省著名文艺评论家朱晶先生一生所藏近万册图书,捐赠给长春市图书馆。朱瑞鸿女士说,长春市图书馆是全民的图书馆,她希望父亲一生积累的宝贵藏书,有机会让更多的市民共享。长春市图书馆副馆长姚淑慧代表图书馆接受了捐赠。   植根春城沃土,积淀百年底蕴。长春市图书馆经过百年的风雨洗礼,现已建设成为集文化、教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知识共享空间,社会影响力与美誉度持续扩大。“阅HUI·长图”品牌矩阵的建立,是长春市图书馆在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上的又一次跃升,是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最美的四月,来长春市图书馆赴一场春的约会,与书为友,与阅读为伴,让心灵在温暖的情感中漫步,让书香氤氲出最美的文明之花。
[遇见长春] 走进东发合商贸习俗博物馆,感受“百年商号”魅力
时间:2021年04月22日
  古老的账本、爱国公债,泛黄的历史文献……在长春市二道区洋浦大街上,藏着一个“百年商号”——东发合商贸习俗博物馆。   这里,还有左宗棠的家书,王安石、文天祥、苏东坡、曾国藩等历史人物“失传”的文章,它们记录于东发合各个时期收集的手抄本上,无比珍贵。   这是东发合第八代传承人李铁顺历经数十年搭建的“百年商号”博物馆,在东北是独一份。博物馆里那些历经百年沧桑而留存下来的“老物件儿”,对研究百年前中国商业的起源以及发展演变,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人们可以亲自翻阅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历史的沉浮。百年商贸史,从这里起步   时值四月,暖阳给东发合披上了一层历久弥新的神秘“外衣”。走进东发合商贸习俗博物馆,如同走进一百多年前的“百年商号”:一件件古色古香的摆件,一本本老旧的账本,静待人们再次光临惠顾。   東發合老字号起源于1886年,距今已有一百三十余年的历史,是河北省京东刘家的商号。创始人出生于乾隆年间,最早只是在家乡做点小生意,有些积攒后闯关东到了东北,苦心经营十几年,获利数百万吊钱,生意在当时统一为“發”字号。   时间到了1937年,由于历史的变迁,“發”字号从最繁荣时期的100多家分号,仅仅剩下了東發合等几家分号了。河北省乐亭县人李香平在这个时候来到了東發合,经过几年的苦干成为了東發合第七代传人。如今,李香平长房长孙李铁顺接过了東發合传承的大旗,他以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发合商贸习俗为己任,不遗余力地宣传“百年商号”深厚的文化底蕴。   東發合家族的各代传承人十分重视教育,有不少子弟中了举人和进士,所以東發合的文化存留特别珍贵,例如王安石、苏东坡等历史人物可能已经失传的文章,東發合收藏的资料里都有记载。   東發合存有大量珍贵的商业历史文献。如一本1922年出版的书中,记载了大量经商记录、经商办法、广告宣传和说明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在100多年前,中国的商业文化就已经非常发达,商人做生意讲究智慧、诚信,甚至很早就已经涉及经商培训、人力资源等管理内容。   而東發合古老的账本,从清朝道光年间至新中国成立,跨度达150年,静静地述说着東發合曾经的辉煌,这些第一手的商业资料对研究100多年前的中国近代商业史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東發合’之于我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感。在我的内心深处,赚再多的钱也比不上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重大。”李铁顺说。珍贵商贸文化遗存,博物馆“安家”   账本、支票、股票,珍贵的书籍、家谱,每一件在博物馆“安家”的“老物件儿”都仿佛透着灵性与感知。   据李铁顺介绍,博物馆的陈列主要突出商贸习俗,这些“老物件儿”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统手工业商贸社会的变迁等,另外,也体现了商贸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博物馆里还陈列着许多近代的宝贵文献:有1939年抗日民国政府教育令;日本关东军写给杨靖宇将军的陆军南满讨伐劝降书;抗日时期政府发行的救国公债;清末民国时期英文翻译的经商书。   東發合注重传承,家族鼎盛时期,辉煌近百年,保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也十分丰富。目前,博物馆存有包括账本在内的藏品共4000多件,自乾隆年间算起,时间跨度达100多年,充分展示了东北亚地区商贸习俗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   李铁顺告诉记者,自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深知肩上担子之重。“继续挖掘和保护从乾隆年间到近代商业整个发展历程的传统商业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是我的使命!”由于贡献突出,李铁顺在2012年荣获长春市“第33届劳动模范称号”、2013年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荣获“民进中央全国优秀会员”和“吉林省劳动模范”称号,2014年又被评为“全球冀商十大精英”。   文化遗产是民族发展的航标,未来,李铁顺将会继续带着百年商号——東發合印证过去,见证未来。“我觉得,一辈子能把传承这一件事做好就足够了。”李铁顺说。(视频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文化下午茶)
再次约谈蚂蚁集团,释放了哪些重磅信号?
时间:2021年04月13日
  4月12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就约谈情况答记者问的信息量大,包括再次约谈蚂蚁集团的考量、蚂蚁集团的整改方案内容、如何加强平台企业的金融监管以及强化国际金融科技监管合作等。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用三个关键词,带你看懂这次最新约谈释放的重磅信号。 纠错   从“蚂蚁”发展成“大象”,蚂蚁集团抓住了金融科技加速融合的时机。然后,随着体量的变化,蚂蚁集团前期野蛮生长积累的问题逐渐暴露。究竟有哪些严重问题,在今天潘功胜答记者问中,都能找到。   例如,支付业务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信息垄断,侵犯个人隐私,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传统金融业务组合包装,规避金融监管,扩大金融风险;资本快速无序扩张形成垄断地位,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等。   将方向“跑偏”了的公司拉回正轨,纠错恰逢其时。   对照问题清单,蚂蚁集团应不折不扣落实整改,未来更要将监管要求内化成企业经营管理的“肌肉记忆”,视作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尤其是在服务众多消费者和小微企业的情况下,必须以更高的安全水平、更严的规范准则要求自己。   问题清单在其他平台企业也有共性。推动平台企业自我检视问题,积极主动整改,也是这份答记者问的深意。 立规   鼓励金融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中国金融发展的方向是明确的。但所有创新,必须在符合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这个规矩不容破坏,也只有如此,金融科技才能健康发展。   监管层这次回应了外界关心的三大关切。  如此严管只针对蚂蚁集团吗?   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应该说,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的思路十分清晰。   而潘功胜的此次回答也强调,金融管理部门将坚持“公平监管”和“从严监管”原则。换言之,任何一家企业只要涉及金融业务,金融管理部门就必然公平地实施严管。   看看今年以来各监管部门在规范互联网存贷款业务、加强支付机构监管等方面的措施频频推出,无一不传递出着手扎紧金融科技发展制度笼子的信号。  如此严管会让创新停滞吗?   潘功胜直言,要坚持“金融为本、科技赋能”。平台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应以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为本,不能使科技成为违法违规行为的“保护色”。   符合监管规则的创新仍可以畅通无阻,中国的创新与监管永远不是“二选一”,创新犹如驱动发展的马车,而监管则是马车上的缰绳,配上缰绳的马车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如此严管只在中国出现吗?   金融与科技加速融合带来新挑战不仅在中国,“赢家通吃”造成的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竞争,过度采集客户数据给个人隐私安全形成的威胁等同样引发了主要经济体监管部门的警惕和响应。   从监管理念的讨论,到监管方法的探索,再到监管内容的细化,主要经济体先后出台若干直接针对大型科技公司的法律法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也更多地运用在监管实践中,以提升监管能力。   就像美国互联网大公司微软、亚马逊等都曾因垄断问题多次出现在听证会上,它们在美国本土和欧洲地区所缴纳的罚款也是天价;德国则在2020年通过《反对限制竞争法》第十次修正案,加强对BigTech的监管等。   潘功胜表态非常明确,中国金融管理部门愿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在反垄断、数据监管、运营管理、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制定金融科技监管规范,加强监管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安全的金融科技生态环境,提升金融业创新能力,同时防范跨境监管套利和金融风险跨境传染。 添动力   整改是一项长期工作,有了全面可行的方案只是第一步,蚂蚁集团后续如何落实才是关键,而金融管理部门将会动态跟踪指导,及时评估整改效果。   该罚的要罚、该改的要改,除此之外,这次约谈给蚂蚁集团也提出新要求:必须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在符合审慎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加大金融科技创新,提升金融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等。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蚂蚁集团早期创业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在不折不扣地落实整改方案后,希望蚂蚁能够找回自己的初心,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也为国家发展注入动力。   蚂蚁集团只是众多平台企业、民营企业的缩影,官方释放的信号也显示出,将一如既往地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民营企业家们仍可大胆放心地继续投入“真实”的创新研发,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监管将为其“护航”。   总而言之,强力监管只是手段,健康发展才是目的,让创新的红利“到群众身边去”,也要到国家发展战略中去。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就金融管理部门再次约谈蚂蚁集团情况答记者问
时间:2021年04月13日
     2021年4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代表四部门就约谈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问:金融管理部门再次约谈蚂蚁集团有什么考虑?   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切实防范风险。要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自去年12月份四部门联合监管约谈以来,蚂蚁集团建立专门团队,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制定整改方案,积极开展整改工作。此次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有关人员,主要是要求蚂蚁集团必须正视金融业务活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整改工作的严肃性,对标监管要求和拟定的整改方案,深入有效整改,确保实现依法经营、守正创新、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本源,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在符合审慎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加大金融科技创新,提升金融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问:蚂蚁集团整改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蚂蚁集团整改工作启动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就整改措施与蚂蚁集团进行了深入沟通,并督促蚂蚁集团形成了全面可行的整改方案。   整改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纠正支付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支付方式上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在支付链路中嵌套信贷业务等违规行为。二是打破信息垄断,严格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要求,依法持牌经营个人征信业务,遵循“合法、最低、必要”原则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保障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三是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健全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四是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认真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控制高杠杆和风险传染。五是管控重要基金产品流动性风险,主动压降余额宝余额。   金融管理部门将督促蚂蚁集团切实落实整改方案,把握好工作节奏,保持业务连续性和企业正常经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体验不下降,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问: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如何加强平台企业金融监管?   答:金融管理部门将坚持公平监管和从严监管原则,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一是坚持“金融为本、科技赋能”。平台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应以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为本,不能使科技成为违法违规行为的“保护色”。对于违规经营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二是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优化监管框架,防范监管套利。三是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依法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市场垄断,保障数据产权及个人隐私;同时把握好平台经济发展规律,提升金融服务体验,巩固和增强平台企业国际竞争力。   金融管理部门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继续支持民营资本依法开展金融科技活动,依法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民营资本的市场活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问: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在加强国际金融科技监管合作方面有何考虑?   答:近年来,金融科技与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金融体系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其具有跨界、混业、跨区域经营等特征,风险传染速度更快、波及面更广、负面溢出效应更强,对金融监管形成了新挑战,成为世界各国监管部门共同面对的新问题。   世界主要经济体监管部门对此高度关注,并已采取实际行动,作出监管调整和政策响应。在监管理念上,遵循“同样业务、同样监管”的原则,致力于在促进金融科技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在监管方法上,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提升风险监测感知能力和穿透式监管能力。在监管内容上,强调个人信息保护及反垄断。例如,欧盟2018年实施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并加快推进《数据治理法案》;美国近年来连续发起对大型科技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德国在2020年通过《反对限制竞争法》第十次修正案等。   中国金融管理部门愿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在反垄断、数据监管、运营管理、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制定金融科技监管规范,加强监管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安全的金融科技生态环境,提升金融业创新能力,同时防范跨境监管套利和金融风险跨境传染。
小米造车是“蜕变”还是“脱皮”?
时间:2021年04月01日
  春节后,虽然造车新势力的股价不断跌绿,但热点话仍题持续不断。在十四五规划中“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一边是“PPT造车新任课代表”恒大汽车的无中生有,一边是“学习委员”蔚来汽车的缺芯停产。但这些好像都不足以让新能源汽车这一风口匹配这个躁动的春天。直到雷军在自己的微博上官宣,小米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首期将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而雷军本人将兼任该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市场而言,小米造车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可能连米粉们都要迟疑一下:小米?竟然要造电动车!是的,小米要造智能电动车,且是一个长期谋划的必然结果。▶▶小米造车蓄谋已久   小米造车早已是江湖中的一个传闻,可不为人知的是,早在2012年,小米便申请了一种“控制汽车的方法、设备、移动终端及系统”的专利,相关专利已被比亚迪、赛格导航等公司使用。此后,小米以车载服务为切入口,持续在车辆安全系统、车载屏幕、导航、无线通信、辅助驾驶、语音交互等领域进行技术布局。   2019年6月至今,小米的动作尤为频繁。一方面与奔驰、蔚来和比亚迪在车载硬件、人机交互、车载服务系统等方面构建技术合作。另一方面,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在电动汽车生产制造、汽车芯片研发、车载硬件、自动驾驶等领域展开了密集的战略性投资布局,其中包括比亚迪、北醒光子、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凯立德、上海博泰等电动汽车产业链条中的龙头。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显然没有雷军在发布会上说的那么轻松和感性。▶▶抢先布局物联网时代   “小米造车”多少会让人们的脑海里浮想起贾会计和董阿姨,这是一种刻板印象,毕竟当今智能手机领域的巨头,华为、苹果也都在垂涎智能电动车这块蛋糕。反向思考,也正是因为智能电动车是一个可见的大风口,因此才涌现出那么多的梦想家和投机者。1.巨头们争夺的不是智能电动车,而是物联网时代的流量入口。   虽然智能手机与智能电动车从物理属性上的确存在较大差异,但以互联网思维来看,二者本质相同,都是toC端的一个硬件设备。正如雷军戏说的那样,智能电动车是手机造了四个轮子。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疑让手机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大的流量入口,无论是微信还是抖音,都生长在智能手机这个硬件设备上。而随着5G和物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车联网必将成为物联网时代最大应用场景,而车联网的载体必然是智能电动车。2.手机行业触顶,众玩家必须转型寻找增量业务。   既然互联网发展的下一阶段是物联网,那么小米看似混乱的“手机+智能硬件+loT(物联网)”多品类布局就更容易理解了。从应用系统到智能手机,到延展的移动智能设备,再到智能家居平台,这一系列的动作和扩展饱受争议,但的确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生态体系。2019年小米正式将其战略升级为“手机+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双轮驱动。2020年小米的出货量虽有所提升,但IDC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2亿部,同比下滑5.9%。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26亿台,同比下跌11.2%。行业触顶,已完全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而转型是所有玩家必然需要去思考的。此刻,小米先拔头筹,以多年的战略布局孕育智能电动汽车战略,已与昔日的竞争对手产生了维度上的区隔。▶▶小米造车有何优势?1.品牌心智:若聚焦经济型智能电动车赛道,则已成功一半   放眼当前的智能电动车市场,可谓“一超多强”。而本土造车新势力仍集中在中高端价格品类,努力成为下一个特斯拉。这为小米留下了一个尚且空白的经济型市场。而小米多年来所积累的品牌认知就是高性价比,恰好与这一市场高度契合。若其产品研发方向最终可以聚焦该价格品类,届时,传统汽车品牌(如五菱)或是聚焦下沉市场的代步电动车品牌,无疑将迎来最强大的竞争对手。2.线下渠道:若能成功利用其线下渠道,电动车业务事半功倍   新品牌早期能否生存下来,渠道是重中之重。与花费巨额资金苦苦拓展渠道的造车新势力相比,未来小米智能电动车出生便含着渠道这把金钥匙。当前小米近千家的线下零售终端早已对全国市场形成了多层级、立体化的网络覆盖,如能充分利用当前的渠道网络,将其中部分高质量门店进行改造,打造成为城市展厅,可以大大加速其推广和销售业务的拓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米需要避开“两个坑”1. 切勿使用“小米”作为智能电动车的品牌名   小米在过往的产品中,均采用“小米+品类”的命名方式,如小米智能空调、小米智能音响等。通常来讲,一个品牌代表一个品类。小米已经代表了智能手机品类,消费者的认知已经被占据,很难将小米品牌再进行其他品类的转嫁。因此,小米的其他产品仅留给消费者一个“高性价比”的印象,却无法真正占据那些品类。这是小米其他产品的硬伤,也是小米品牌的硬伤。   作为智能电动车品类,在消费者心智中天然与手机有着明显的区隔——小米可以做好手机,但并不一定能做好电动车。因此,若小米智能电动车仍沿用小米作为品牌名,那么认知的混乱终将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可能发生类似于格力智能手机的“惨案”。2. 切勿在智能电动车细分品类中无限延伸   在消费者心智中,“专家”胜过“通才”。事实上,小米的业绩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其产品涉足1000余个品类,但手机业务仍占总营收的70%。传统燃油车品类中已经形成了轿车、SUV、MPV等清晰的细分品类概念,在燃油车整体向电动车进化过程中,这些细分品类概念依旧存在。那么,聚焦一个细分车型品类,成为该细分品类的专家或领导者,将更有助于品牌在初期建立认知。   虽然雷军在发布会现场说,小米拥有1080亿的账户现金、1万余人的技术研发团队、最好的智能生态系统,但造手机仍不比造车,从制造业的视角来看,两者还有着极大的维度差异,“造车新势力三杰”的痛苦和挣扎仍然每天都在上演。不过,作为小米战略的必然选择,造车之路虽任重而道远,虽九死而一生,仍祝愿小米和雷军可以早日收获成果,用惊喜来回报粉丝们的期待。  索引:   1. 六棱镜《小米造车:所有的横空出世,都是蓄谋已久》2021年3月3日   2. 雷科技《IDC公布2020年手机销量排名,华为真的太可惜了!》2021年2月4日  作者简历胡亚楠,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后赴美十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获国际关系硕士学位。现任里斯战略定位咨询高级分析师,曾服务于长城汽车、茅台集团、奥克斯空调等上市企业,擅长企业战略问题诊断及战略发展规划。
吉林省促进大数据发展成效显著 共享平台已接入2366个政务服务部门
时间:2021年04月01日
  3月31日,《吉林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在长春举行,吉林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局长宋刚进行了说明和解读。   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关键要素。自2021年1月1日起,《条例》正式施行,吉林成为全国第五个出台大数据地方性法规的省份。   据了解,吉林省委、省政府早在2018年就提出“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把推进数字化发展,促进大数据应用作为推动吉林省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并将立法工作作为实施“数字吉林”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   《条例》包括“总则”“数据处理”“发展应用”“促进措施”“数据安全与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7章61条。对于《条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宋刚从七个方面进行了解读。第一,明确了管理部门。第二,建立了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第三,强化了大数据平台的核心作用。第四,规定了依目录进行管理的机制。第五,大力推进公共数据共享和开放。第六,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第七,强调数据安全和法律责任。   《条例》明确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大数据发展应用协同推进机制,统筹规划全省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据了解,吉林省率先提出“统筹建设”,将极大提升政府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同时,吉林省把数据共享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搭建全省统建共享平台。目前,共享平台已接入2366个政务服务部门,汇集各类数据信息60多亿条。   《条例》的出台,将促进吉林省大数据发展的有关工作通过立法的方式进行规范,涵盖公共数据采集、归集、应用、安全等全过程管理,标志“数字吉林”建设驶入快车道。
码上出行 码上办事  “吉祥码”助力数字吉林建设
时间:2021年03月25日
  在长春市房地产与权属登记服务中心,银行信贷员魏然拿出手机,熟练地打开微信小程序“吉事办”页面,点开“吉祥码”,等待扫码员现场扫码、测温。魏然告诉记者,这是他进入服务中心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提前准备好“吉祥码”可以为办理业务节省出时间。  2020年3月15日,“吉祥码”作为吉林省居民的防疫健康信息码,在商业经营场所、文化旅游场所、政务服务大厅等重点公共场所全面启用。市民注册“吉事办”微信小程序,获取本人“吉祥码”,通过扫码员现场扫码测温登记、系统后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防疫数据核验,进行个人健康状态赋码,实现“一人一档”精准管理和服务,有效规避公共场所人员集聚风险。   据了解,“吉祥码”是疫情防控期间吉林人出入重点公共场所必备的个人专属健康码。同时具有“码”上出行、“码”上办事等功能,持有“吉祥码”可以享受网上办事、数字政府、外出通行等便捷服务,可实现全国互联互认、临省共享互验。其中,“吉祥”二字,是取吉林省、吉祥如意之双重寓意。   对于“吉祥码”家人代办功能,长春市民王女士感觉非常方便:“我每天都要坐地铁2号线送孩子上学,孩子没有智能手机,为落实防控要求,每次在过安检时都要在本上登记详细信息,现在有了这个代办功能,我就可以帮孩子直接出示吉祥码了,用起来很方便!”据了解,“吉祥码”家人代办功能可帮助家庭成员出示吉祥码,最多可添加9名家庭成员。   此外,登录“吉事办”小程序,可实时查看疫情动态,查询核酸检测结果,速查新冠肺炎患者小区信息,开展发热症状自查和疫情智能问答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帮助民众实现信息互通,满足民众的各类防疫需求。   “我定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外地学习,吉事办的‘密接自查’功能真是我不可或缺的伙伴。”王欣告诉记者,她从事瑜伽事业10余年,经常去北京、上海等地进修,“密接自查”让她出行更加安心。记者了解到,“密接自查”功能,可以快速查询是否有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同行程的交通班次、到访过的公共场所,以及是否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为百姓的日常出行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深圳是全国最先推出健康码的城市,随后推广至上海、北京等400多个城市。目前,各省区市均已开通健康码,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一码通行”。   除了数字防疫、便捷出行外,个人与企业注册“吉祥码”,还可在线办理相关政务事项,省下了上门办事的时间。下一步,吉林省还将开展“多码合一”工作,推动个人身份、社保、医保、电子健康等各类行业码的对接整合,不断扩展“吉祥码”的应用场景,“吉祥码”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将会释放更大效能。   从健康码到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吉林省以“吉祥码”为基础平台,打造了覆盖全省的智能网联生态,数字吉林建设迈上新台阶。
吉大二院支援通化医疗队189名白衣勇士凯旋
时间:2021年03月24日
  3月23日下午2时30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下称“吉大二院”)举办了“白衣执甲出征程英雄归来奏凯旋”支援通化医疗队凯旋欢迎仪式。吉林省卫健委,通化市政府、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吉大二院全体院领导、各科室代表及医疗队员家属等参加了欢迎仪式。   在通化市政府与市教育局有关领导的护送下,载着医疗队员的大巴车整齐地停靠在吉大二院门口。医疗队员们接过鲜花,依次踏上红毯,走过凯旋门一路通向主舞台。两侧观众区的家人和科室同事们致以热烈欢迎,场面十分感动。   欢迎仪式上,支援通化医疗队领队、吉大二院副院长杨薇,吉大二院支援通化医疗队队长尹永杰,核酸检测医疗队领队徐立对支援工作情况进行了简要汇报。   本次支援通化抗击疫情工作中,吉大二院共派出医护人员189名,其中多数具有驰援武汉经验和重症救治经验,三分之二以上为重症医学及呼吸专业医生。此次救治的危重症患者平均年龄74岁,最小患者年仅1岁。   吉大二院院长秦彦国在仪式中宣读了通化市委市政府的感谢信,并对白衣战士不怕困难、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表示赞扬和感动。吉大二院党委书记柳克祥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和全院4000余名员工对队员们及其家人们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医疗队员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辛苦付出和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肯定。他希望大家继续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为家乡人民保驾护航,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吉林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张巍在讲话中对医疗队全体同志平安凯旋表示祝贺。他希望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再续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