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临江市榛子科技小院正在进行着一项新的实验:榛子树下种榛蘑。在小院首席专家、吉林省林科院研究员任军全程指导下,从榛蘑菌培育到榛材基质选择,共确定四个基本材料作为引种培植。
作为临江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定点培训基地,临江榛子科技小院长期致力于大榛子产业的创新发展。榛树为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树高可达3—5米,枝条生长量极大,必须每年进行疏剪。而疏剪下来的枝条大部分堆弃在林间地头,需要人力清理且利用率极低。2024年,榛子科技小院受到野生榛丛中生长榛蘑的启发,在任军的建议与指导下,结合吉林省近两年来推进林下经济综合发展规划部署,今年根据基地生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尝试在榛树行间空地开展榛蘑、天麻复合型种植实验。
经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联合论证,2025年春季,榛子科技小院多方学习交流,该实验项目正式落地实施。实验结果表明,人工管理干预的榛材木质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生长元素,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繁殖密环菌,该技术不占用林地,可利用疏剪的榛材为种植基质,具有较高的可实用性。
榛蘑、天麻菌种在榛园种植的成功尝试,不仅解决了榛园管理中废弃枝条的处理问题,降低了日常管理成本,更适合榛农庭院经济发展,增加了榛农的收入,为大榛子产业后续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同时,项目推进过程中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为大榛子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可谓一举多得。
本次林下套种的食用菌为榛蘑,共种植1000余平方米。小院下一步将扩大实验范围,陆续引种冬菇、羊肚菌等珍贵食用菌品种。待技术成熟后,将通过科技小院的辐射效应,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榛农推广这一“一举多得”的致富技术,让林下经济的红利惠及更多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