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而雄浑的长白山,孕育着万物,更别说还有那人人钟爱、被世人称为“蓝精灵”的蓝莓果了。


蓝莓,意为蓝色的浆果之意,在我国北方称为“越橘果”,也叫“高山越橘”。其原产于我国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等地,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果之一,有1.3万年之久的历史。


记得我小时候,每当七八月,就到山上的林木间寻找一种蓝靛色的小果。孩子们发现此种小果,大口小口塞进嘴里。霎时,一种酸甜清爽的味道就从口腔浸润到心底,直达肺腑。当时,孩子们称这种果子为“蓝甸果”。这种果子很小,且很少,踏遍青山偶尔能遇到。


八年前的季夏,我在早市上闲逛。蓦地,一种蓝紫色的小圆果子吸引了我——这种浑圆饱满、表面带有一层白霜的小果子和我小时候吃的“蓝甸果”竟极其相似。


我上前拿起一颗仔细观看,见这小果子就像一颗蓝宝石,顶端有一黑色的小花朵,长着五个花瓣。我轻轻将小果子放进嘴里,顷刻间,一种纯净浓郁的果香令我陶醉,儿时“蓝甸果”的味道就在我的唇齿间弥漫开来。


一问才知,这个小果子是人工栽培的蓝莓,就是我童年时吃的野生“蓝甸果”。


一位面前摆着一箱箱蓝莓的姑娘告诉我,长白山蓝莓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健康食品中,是唯一入选的水果,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就将蓝莓列入“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如今,有很多果农都在栽培蓝莓,市场上供不应求。


我半信半疑,蓝莓居然还能栽培?这对气温、水分、土壤,甚至是海拔都十分挑剔的“小精灵”,难道会在我家乡的土地上生根安家?


直到那年6月,一次现场采风,终于打消了我心中许久以来的疑虑。


我们来到白山市红土崖蓝莓基地——红一村鸭绿江蓝莓种植园。我这才见到蓝莓的真面目:每棵蓝莓树只有一米多高,树上茂密的枝叶向四周散开,叶子里藏满了好似酒盅般的白色小花朵,洁白可爱,花苞粉红粉红的,娇艳欲滴。


我用手轻轻触摸着被雾气与细雨笼罩中的小花朵,是那样安谧而宁和。抬头远眺,满眼是500亩蓝莓所拥着的绿浪与天相接,茫茫望不到边;颔首低眉,一阵微风拂过,那一棵棵翠绿的小树摇动枝叶向我致意。


听了讲解我才知道,人工栽培蓝莓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春夏秋冬都要用尽工夫。


果农们的春栽一般是在4月上旬到5月上旬,采取高畦栽植,再根据坡度种植密度,采用扦插繁殖法或植物组织培养繁殖法,用自然之水和江河之水灌溉,用松针、落叶等腐殖肥料栽培养育苗株。


夏季,为防止野草生长,果农们顶着烈日把塑料布钉在高畦上,在雨季到来前,要将杂草割下,就地还田。


10月中上旬,果农们除了人工采摘食用鲜果和机械采摘加工果外,还要栽培小树,清除林间的残枝、落叶、落果,剪除和销毁有溃疡的枝条。


冬季,果农们又忙着修剪、除去附着在株丛上的病虫害越冬体,以减少病虫害的侵袭,同时做好果实的储藏。


我的家乡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因其丰富的酸性土地资源、洁净湿润的空气资源、富含火山岩矿物质的水资源,气候冷凉温润,昼夜温差大,能满足蓝莓这种低温植物的所有生长条件。据史料记载,白山试种蓝莓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试种最早的地区。临江市六道沟镇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抚松县的省级蓝莓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都位于风光旖旎的鸭绿江畔。


蓝莓之所以被大众认可,或许是因为它含有几十种蔬果中最好的抗氧化剂,具有保护视力、提高记忆力等作用。因此,蓝莓有“水果皇后”和“浆果之王”的称谓,又被称为“蓝色贵族”和“视力王”,亦是白山市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