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肥胖人群的增加,减肥药行业正成为炙手可热的“黄金赛道”。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抗肥胖症药物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跨国药企巨头与中国药企纷纷加速布局,一场围绕技术、资本与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然展开。
国产减肥药研发提速
国产减肥药研发迎来重要进展。6月20日,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山药业”)和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生药业”)披露了其GLP-1类创新药最新进展。
常山药业公告显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常山凯捷健生物药物研发(河北)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由双方联合申报的艾本那肽注射液用于减重适应证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
众生药业发布的公告显示,控股子公司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类创新多肽药物RAY1225注射液,于近日完成在肥胖/超重参与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参与者入组和给药。
市场将经历深度洗牌
在全球GLP-1类药物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中国药企正通过多靶点创新和差异化开发策略实现弯道超车。临床数据显示,国产GLP-1类药物在减重效果和代谢调节方面已展现出国际竞争力。例如,信达生物制药自主研发的玛仕度肽是全球首个申报上市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降糖药物,预计今年在国内上市。
此外,上海诚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也通过授权合作或成立海外公司的方式推动小分子GLP-1药物“出海”。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表示:“口服药的上市、新靶点的发现等,都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变数。未来3—5年,减肥药市场将经历一轮深度洗牌,真正具有临床价值和技术壁垒的产品才能最终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