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以下简称“新版医保目录”)落地实施。根据国家医保局相关规定,各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应于2月底前召开药事会,及时调整本机构用药目录,保障临床诊疗需求和参保患者合理用药权益。


一位医保政策研究人士称,这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首次对药事会的召开提出“截止时间”,之所以这样设置,是为了推动国家医保谈判的新增药品更早进入医院。他称:“根据规定,国家医保谈判药品(以下简称“国谈药”)要进入医院,必须经过药事会这一关键环节。”眼下,2月已经收尾,全国各地药事会的召开情况如何?国谈药的进院情况如何?


3月3日,康方生物科技(开曼)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公司自主研发的依沃西和卡度尼利在2024年通过国家医保谈判,成功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目前,公司正全力推进这两款国谈药在全国医院的准入工作,包括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药品进入1000余家核心医院等。目前,总体进院情况可观。”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医保局态度明确


“国谈药要进入医院,一般需要由各个科室的主任提出用药申请,经由药事会讨论通过以后才能进医院。”前述医保政策研究人士表示。资料显示,药事会即药事管理委员会,是在各医疗机构建立、制定并实施的药事管理制度,其主要工作内容是针对哪些新药进院、旧药剔除出院等议题进行投票表决,旨在推动科学管理药品、合理用药。


“过去,国产创新药总体数量并不多,药事会什么时候开,还显得不那么紧要。近年来,国产创新药不断增加,许多创新药通过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并被纳入了国家医保支付名单,就等着早日进入医院、能够让患者及时用到。因此,企业对于早开药事会、多开药事会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了。”该医保政策研究人士补充道。


解决创新药落地难、进院慢的问题,国家医保局早已亮明态度。2024年11月,在新版医保目录公布后,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落地是决定目录调整工作成效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并提出要“指导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召开药事会等,以确保目录真正落地见效,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在具体操作上,国家医保局提出,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应于2月底前召开药事会,并不得以医保总额限制、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药占比为由影响药品进院。


全国多地加快执行召开药事会


2月已经收尾,全国各地已积极行动。比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明确要求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在新版医保目录公布后一个月内召开国谈药进院专题药事会。其中,作为“模范生”的上海,在新版医保目录执行之前就召开了医疗、医保及医药三方交流会。


上海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让企业与医疗机构面对面沟通、近距离对接,能推动医保、医疗和医药三方相向而行,形成进院共识。“我们将三方交流会的召开时间往前移,就是希望2025年在新版医保目录落地后,广大患者可以第一时间用上好药、新药。”该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