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立即付款,不占用现金,过期自动取消,核销后产生账单……最近,一些在线旅游服务平台推出“先囤后付”的酒店预售模式,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由于无需提前付款即可预订酒店,“0元囤酒店”成为一些年轻人旅游住宿的消费新选择。


“2024年‘双11’期间,我囤了两万多元的酒店房券,虽然有一些不确定能否成行,但价格相较平时会优惠很多,所以先囤着。”曹女士购买并预约了2025年3月—6月的多家酒店套餐。对于能放心大胆“囤酒店”的原因,曹女士表示:“这种模式不用先交钱,核销后才付款。所以我先计划了出行时间和目的地,如果到时候去不了取消预约就可以,不核销就不产生费用,能帮助我避免临时更改行程带来的损失。”


据了解,不少“先囤后付”类酒店产品的有效期长达数月,消费者预订时能享受到比日常挂牌价更优惠的价格,核销期限内也无需担心酒店涨价,即使行程有变,由于未付款也不用承担损失。这种新模式为消费者降低了决策成本,减少了提前预订的后顾之忧,因而也成为酒店行业招揽顾客的新“流量密码”。


不过,也有消费者反映,其购买的酒店预售套餐在使用时遇到无法预约、不能升级房间、临时加价等问题。


“平台预售的套餐价格是两晚3288元,但酒店要求临时加价800元。”北京消费者孟女士反映,2024年10月24日,她在第三方平台预订了某酒店12月10日和11日的两晚套餐,而在兑付时酒店却表示一晚需要加价400元。孟女士发现,该酒店同房型现订两晚的价格是3976元,尽管提前预订了预售套餐,但她并没有享受到优惠。孟女士随即向平台客服表示,希望退掉购买的预售套餐后现订酒店,得到的反馈是只能先在该酒店下单,才能退掉之前预订的套餐,“退费流程很复杂”。


“先囤后付”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实惠,进一步发挥激发消费热情、撬动文旅消费的作用,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谷慧敏认为,应加强对酒店和平台“先囤后付”产品的管理,杜绝个别企业为赚取流量而空挂超低价酒店套餐的行为,确保预售房间的供给,满足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产品的正常合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