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养老模式亟需升级创新。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养老机构的发展存在一些困境,主要体现为各项产业、社会资源的融合度不高等。为了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徐州市提出“医教康智”“四养融合”的养老新概念,通过整合医疗教育资源、构建医教康智融合机制、打通养老产业教育关口等路径,构建徐州市养老领域发展新形式,以期为我国养老事业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领域;医教康智;资源整合;策略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了响应我国相关政策的号召,积极推动城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加快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改革,特开展关于“四养融合”的课题研究。
一、养老领域“四养融合”的提出背景
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以每年一千万的速度在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年底,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2.6%。世界银行预计,2050年,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增加至26%,也就是说,平均每四个人里面就有一位65岁以上老年人[1]。现阶段,我国养老机构存在相应的不足,例如护理床位占比较少、定制化照护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提供全套服务的养老机构数量较少等。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亟需对养老机构的发展模式、养老产业的服务形式等进行创新与完善。本文以徐州市为例,重点探索养老机构建设运行模式,首创“医教康智”“四养融合”发展策略,力求破解养老机构生存发展难题,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养老资源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通过搭建“医、教、康、智”“四养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首创第三方养老机构质量评价体系;对徐州市养老机构进行科学评估,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养老机构内涵发展质量,为机构养老走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道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2]。
二、“四养融合”的基本内涵
养老领域“四养融合”即医、教、康、智四项资源的有机整合,其中,医是医疗,教是教育,康是健康、康复,智则是智能技术。“四养融合”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基于“医疗+教育+康复+智能”的养老新体系,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通过教育为养老事业发展输入更多的优质人才资源、科研资源,并通过“智能+康复”的模式,促进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持续发展与创新,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破解传统养老存在的不足之处[3]。
三、当前徐州市养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养老产业运营机制陈旧,养老模式较单一
以徐州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目前很多养老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运行机制单一、陈旧、局限的问题,虽然很多社区、小区附近设置了养老机构,但是养老模式主要采用传统的养老方式,如提供住宿场所、日常生活照料、健康指导等等,缺乏医疗、教育、智能、康养四项资源的整合,导致一些老年人精神空虚。并且,养老产业属于微利行业,由于养老机构运行机制陈旧,存在投入高但回报低的现象,不利于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4]。
(二)养老体系不完善,社会资源整合度不够
通过对徐州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养老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养老体系不完善、社会资源整合度不够的问题。同时,该问题也是影响徐州市养老产业整体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部分养老机构的管理体系、经营体系及整个市场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养老机构存在标准化、统一化管理;机构选址不合理等。另一方面,以横断面调查法实地调研徐州市养老机构运营现状发现,目前,徐州市不少养老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运行模式老套、缺乏互联网技术使用的问题,这些养老机构局限于传统的养老形式,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医疗、教育、智能、康养在养老机制中的融入不足,尤其是医养融合层次较低,在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时,无法将医疗服务、健康指导、生活服务等项目融合起来,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度较低。
(三)养老行业从业人员配置要求高,缺乏职业型养老队伍建设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我国养老行业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但是养老方面的人才供给却严重不足。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养老行业缺乏职业型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与队伍建设,并且,很多养老机构没有与高校进行合作,缺乏相关方面的人才输出与选用。研究表明,目前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参差不齐,大多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与技术优势[5]。因此,如何解决养老行业人才短缺、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养老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四、养老领域“四养融合”的资源整合对策
(一)创新养老机构运行模式,充分整合社会各项资源
我国养老领域“四养融合”的资源整合,前提是做好社会各项资源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从创新养老机构运行模式入手,实现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向智慧型、现代化养老形式的转变。如从养老产业的整体布局出发,推进“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高养老市场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倒逼养老机构朝着智慧型、现代化养老方向发展与转变。一方面,要借助现有的社区养老优势,积极推动社区养老向智慧化养老模式持续升级,从体育健康、医疗干预、精神指导、心理教育、生活帮助等方面入手,将社会上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智能技术资源、体育健康资源融入到现代化养老机制之中,以“医教康智”为根基,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社区养老方案,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等不同养老形式的融合。同时,积极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覆盖老年人全周期的智慧养老系统,满足新时代养老的多方位需求[6]。
(二)建全优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医教康智”融合机制养
老领域“四养融合”的资源整合,核心在于建全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将医、教、康、智四项资源充分融入养老服务体系之中,促进养老机构由传统运行模式向融合型模式转变。首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打造一个基于智慧养老的平台,在社区、居民区周边建立基于“智慧+康复”的养老新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上门服务或社区嵌入型养老模式,并通过互联网平台与老人家属建立联系,将康复融入平台之中,实现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养与康复指导。其次,可借助大数据技术优势,以互联网为手段,建立智能服务平台,通过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化的医疗服务、健康指导,并开通医疗热线,建立“医教康智”融合型养老体系。最后,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与养老机构周边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开拓养老业务,使医疗服务、康复技术真正走进养老领域。
(三)加强养老产业政策支持,打通养老产业教育关口
新形势下,养老领域中关于“四养融合”的构建,不仅要做好医、教、康、智四项资源的整合,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重点通过教育资源与养老产业的对接,推动整个养老市场的发展。如相关部门可根据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制定一些促进养老行业发展的利好政策,通过政策上的支持与倾斜,帮助养老机构解决融资困难、市场环境复杂、市场资源配置不高等问题,从而使养老产业发展保持强劲有力的势头。同时,推动养老机构与高校教育相结合,在高校中建立养老方面的专业,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输入更多专业型、技能型人才,解决目前养老产业人员配置要求高但缺乏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通过教育与养老产业的融合,实现基于“养老+教育”的发展机制构建,从而为我国养老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7]。此外,将医疗、康复、智能技术资源融入养老体系之中,重点对行业人员进行现代化服务理念、服务技术的培养,建立一支既懂医疗技术、康养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职业型人才队伍。
(四)融合发展养老服务事业与养老服务产业
在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确保养老服务事业与养老服务产业之间的有效整合,保障资源整合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基于政府的主导方向对养老服务事业的片区化发展模式进行整合。养老服务事业和养老服务产业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特点,在整合养老产业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以集群化的形式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政策和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资源整合是养老产业发展阶段的核心动力和保障,能促进养老服务朝事业化、集群化方向转型,保障资源整合阶段的实效性,有助于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当养老服务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政策方针的正确引导时,需要向政府部门反馈实施效果,并保证反馈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使政府部门能够为资源整合环节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以调动养老服务产业的积极性,提高资源整合的整体效率。此外,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推动作用,结合养老服务产业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保障养老行业发展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为市场的运行提供明确的指导。与此同时,还应对融资和投资政策进行完善和优化,在规范化的土地供应政策方针支持下,为养老行业提供健全的税费优惠政策和补贴支持政策,加快公办养老机构的整体改革进程,有助于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良性发展。
为了保障养老市场的良性运行,需要以养老产业集群为主要方向,在明确掌握养老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带动上下游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保障养老产业发展的实效性,为高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充分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养老产业市场中的基础作用,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养老产业的整体产业链相对较长,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具有广泛性的特点,需要在打造养老服务产业的基础上,促进养老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康复辅具、食品药品以及服装服饰等多种不同类型老年用品的开发力度,基于多样化的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在各大商场超市以及批发市场当中设置以老年用品为主的专区专柜,保证养老服务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养老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社会产业高速融合的时代环境下,进一步构建“医教康智”“四养融合”养老新模式,能够在根源上推动我国养老机构与社会各项产业的结合,实现社会各项资源的互补,从而推动养老服务升级、完善。
参考文献:[1]杨萌.把脉银发经济,擘画“十四五”养老与康养产业———2021中国养老与康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J].城市开发,2021(4):18-21.[2]刘林曦.“十四五”时期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与养老服务政策研究———以人口大省河南省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6):30-34.[3]陈仁兴.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山东省数据[J].调研世界,2020(5):17-22.[4]顾润男,周定财,夏朋阳.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状与难点的指标化分析———基于徐州四所养老院的实地调研[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77-81.[5]韩烨,沈彤.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与规划远景———从“积极老龄化”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J].学习与探索,2021(3):29-35.[6]周玉琴.学校—医院—社区—养老院四位一体的分段递进式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9):3-5.[7]李青,丁文荣,郑雷等.安徽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疗资源分析———基于马鞍山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0,18(5):83-85,89.